主題
公義行動教會 簡史
   

公義行動教會

公義行動教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神學看見

馬太福音1415-19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這裡只有五個餅,兩條魚。」耶穌說:「拿過來給我。」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時,祂曾在山上、海邊、曠野、草地上傳講上帝國的福音。而上帝國的內涵就是一個充滿公義、真理與慈愛的社會,教會就是為此內涵而存在。這就是我們的神學。

 

一個契機

1982年,「台灣城鄉宣教協會」(URM)在加拿大開始從事草根組織者訓練工作。1988年,回到台灣展開組織者的訓練,30多年來許多社會運動者透過草根運動與受苦的人民站在一起,組織人民爭取權益,範圍涵蓋勞工、農民、原住民、學生、婦女、身心障礙者等社會運動,都可看見他們的足跡。這些社會運動都是為了建造上帝國度落實在台灣,堅持耶穌基督的慈愛與公義,為社會弱勢者充權(empower),並為追求新而獨立的國家而奮鬥。

201014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URM高級班訓練,一群長老教會信徒與一群社會運動的組織者成為學員,深感教會應更積極走入台灣社會,因此與講師鄭國忠牧師擬定「成立街頭教會」來落實宣教的本質,決定成立一個沒有圍牆、距離,為了走入人群、走入社區、社會,用行動來回應上帝呼召的「台灣公義行動教會」。

 

教會成立的時代環境

2010年為馬政府上台3年,因為台灣經濟傾向中國嚴重,以至於經濟蕭條;另外,也因為傾中而使台灣主權面臨空前的危機,馬政府準備與中國簽訂ECFA,乃至於「和平協議」,台灣民眾生活在恐慌、無望的情境中。公義行動教會選擇在這個時機成立,盼望結合愛惜台灣的弟兄姊妹,以及願意為這塊土地付出心力的台灣人民成為信仰團體一起奮鬥,保護台灣的主權,使住在台灣的子子孫孫能生活在一個充滿慈愛、公義與自由的土地上。

 

教會的誕生

2010228日,在台北228和平公園裡「台灣公義行動教會」誕生了,如同耶穌的誕生很安靜、卑微,教會以如此的形式:無禮拜堂、無屋頂、無圍牆,與大自然與人群接近,以此接近上帝。

每主日下午228,一部大貨車停在台大捷運站的馬路上,教會兄姊將車上器具搬下車:一組音響、十字架、五、六十張塑膠椅、幾張桌子、歌本等,在公園內教會兄姊再一起擺設桌椅與器具,沒有一位空閒的會友,大家參與在禮拜場所的組合建立,接著一起參與禮拜,禮拜後又一起收拾器具上車,周而復始。

 

公義行動教會的具體行動見證

1.20129月陳水扁總統戒護住院台北榮總,公義行動教會關心陳總統的身體健康與人權,因此選擇

 在台北榮總大廳舉行關懷禮拜,向馬政府與社會表達對陳總統受到不當對待的關心與抗議。

2.2013年太陽花運動發生後,公義行動教會與公投盟成員即長期參與在立法院中山南路口的民主論壇

 與靜坐祈禱的活動中,甚至也將主日的禮拜移至中山南路口,以此關心支持立法院內的抗議學生。

 

處境變遷與教會的新異象

2016年民進黨本土政黨再次取得政權,台灣政治有了走向正軌的契機,因此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價值成為政府施政主軸。台灣社會過去的種種政治、社會運動組織團體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也因為如此許多團體要重新思考存在的意義與方向,公義行動教會亦若是。

教會近幾年不斷在思考教會存在的本質,與教會宣教的方向為何?既然教會就是為上帝國而存在,上帝國的內涵就是充滿公義、真理與慈愛的社會,而教會在創立之初也是秉持如此的神學,要具體建立無圍牆、距離、走入人群與社區的教會,因此更堅定目前的腳步。經過這十幾年的公園露天教會禮拜的經驗,其中有苦也有甘甜的滋味,也發現新的異象。

就艱苦的經驗而言,每個主日在二二八和平公園樹林下禮拜,一年春夏秋冬總會遇見下大雨、刮颱風、夏季豔陽風沙與冬天冷冽寒流的考驗,無形中鍛鍊出弟兄姊妹堅韌的心志,持續的出席主日禮拜。

就甘甜的滋味而言,當每一次弟兄姊妹共同克服大風大雨的環境完成禮拜時,其成就感是無法言表的,甘甜在心底;又在禮拜中與禮拜後,通過點心與交誼的時光,兄姊之間相互的關心問暖,與關懷年紀漸長的兄姊時,其甘甜滋味也在心底。然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些年來教會兄姊的年齡都增加了10歲,與其他長老教會相似,公義行動教會的年長者更加明顯了。縱然如此,教會也發現歸納出以下的新異象:

1.       神學反省的教會:公義行動教會還原到耶穌早年在大自然山坡講道的禮拜場景,因此迫使教會不斷思考教會的本質為何?教會每月第二主日由董芳苑牧師主禮禮拜,其講道有如學院的神學反省,在不知不覺中,讓一些原本熱衷政治、社會街頭運動者有更深的信仰根基。

2.       網路的教會2020年開始爆發中國武漢病毒,大部分教會禮拜改為網路禮拜。公義行動教會一直在戶外禮拜,然而20215月也有幾個禮拜改為網路禮拜,大抵這波疫情對教會的影響其實不大。所謂網路禮拜其實已是公義行動教會的日常,教會每個禮拜由楊武男弟兄用錄影或直播的方式,將禮拜場景放在youtube頻道,海外台灣人時有回應者。

3.       傳統宣教的平台:雖然長老教會已進入六大面向整合的宣教觀,但實際各教會仍離不開傳統宣教觀,即向外傳福音、佈道等。公義行動教會也不排斥如此的宣教觀,並且願意提供各教會一個平台,讓福音隊、敬拜讚美團、佈道團等,將教會音樂與福音信息帶給公園大眾。

4.       呈現教會的內在美:在建築物裡禮拜的教會內在美外人不知,公義行動教會每個主日都將長老教會禮拜之美呈現於公園大眾。因此教會非常注重禮拜內容、詩歌的意義與旋律的優美,盼望將福音的優美呈現於大眾。

5.       成為社會的先知:社會大眾鮮少知道長老教會對台灣政治、社會議題的看法,除非通過牧函在媒體刊登。公義行動教會正好可以讓社會人士直接看見、聽見,長老教會對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看法與關懷,更可藉此導正教會不碰政治的錯誤觀念。

 

 

◎ 牧者、教會資料有任何錯誤與異動更正請洽 傳福會 mwc@mail.pct.org.tw ,傳真 02-2363-9571。
◎ 牧者、設施、禮拜、聚會及人數取自教勢統計資料,如需更改請先繳交 教勢統計表 http://churchstat.pct.org.tw
◎ 部分教會沒有照片或簡史係因該中區會尚未繳交至 研發中心 rd@mail.pct.org.tw,請速繳交。
◎ 有技術方面的建議請聯絡 資訊中心 icpct@mail.pct.org.tw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