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我們來重建城牆吧!

參考經文: 尼希米2章11~20節

我們來重建城牆吧,免得我們再受凌辱!(尼希米記2章17節b)

今天的經文記載尼希米到耶路撒冷後,馬不停蹄展開工作,他花3天更深思熟慮,然後親自考察城牆。他從在書珊城聽哈拿尼所形容的情形,到親自看見現況,就努力構思一個實際的重建計畫。尼希米沒告訴任何猶太同胞,沒有大張旗鼓,也沒有在毀壞的城牆前悲切哀哭。他讓自己活在耶路撒冷荒廢、城門被毀、百姓受凌辱的「現實體驗」中。

這種現實體驗很重要,讓尼希米實際了解人間疾苦,腳踏實地,為得第一手資料,使自己活在「真相」而非「聽說」中。一位領袖若不得真相,怎能讓民眾知實情?尼希米親自目睹並感受、認同耶路撒冷的困境,使他實際推動城牆重建工作。他在對眾人發表關於耶路撒冷的困難之談話中,只是輕輕帶過:「你們都知道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因為耶路撒冷荒廢了,城門毀壞了。」另一方面,他把上帝的同在、皇上給的幫助都告訴百姓。比起埋怨所遭遇的困難,尼希米更希望百姓定睛在所得的幫助、剛好的時機上。他鼓勵百姓:「我們來重建城牆吧!」

重建常比新建造更困難──重建更要基於對上帝的信心。這是對上帝信實應許的確信;對自己現在的投入、即將發生之影響的把握;還有對別人參與貢獻的肯定。重建,使我們的現在參與在將來的榮耀中。

1938年11月,德國納粹惡劣地對境內猶太人及其機構進行燒殺擄掠,那時教會連一句抗議的話都沒說。潘霍華有感於德國教會已無力對抗納粹,1939年6月再度前往紐約訪問聯合神學院時,也萌生移民打算。聯合神學院的師友們,也熱切要救他脫離淪為納粹政府異議分子的命運。不過,潘霍華只在美國待了1個月,即便他明知回到德國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條,卻毅然決然地返國。潘霍華在給好友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道別信寫著:「我必須與我本國的基督徒,一起度過我們國家歷史上這段艱難時期。假如我不能與我的同胞一起面對這時候的試煉,我就沒有權利參與戰後德國教會生命的重建。」當潘霍華回國之後,他被禁止教學、講道,亦不准未經審核而出版文字,並被命令定時向警察報告,形同軟禁。當然這些都無法阻止他為將來的榮耀,投身在重建的艱難中。他以生命參與重建,也成為後世的典範!



默想:
有哪些關乎生命重建的艱難,阻擋我們的前進?

祈禱:
主啊!求祢加添我對上帝國度榮耀的渴慕,以此更勝我在現今對艱難的退卻,並讓我在百姓中時時發出重建的邀請,以此參與上帝國度的榮耀。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