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好大的信心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5章21~39節

15:21 耶穌離開那地方,避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去。 22 當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喊著說:「主啊,大衛之子,可憐我吧!我的女兒被鬼附著,痛苦不堪。」 23 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門徒上來求他,說:「請叫她走開!她跟著我們,一路喊叫呢!」 24 耶穌回答:「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 25 那女人一聽見這話,就在他的腳前下拜,說:「主啊,請幫助我!」 26 耶穌說:「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 27 那女人說:「是的,主啊,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呢!」 28 於是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好大呀!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吧!」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 29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加利利湖邊。他上了山,坐下。 30 一大群人又來找他,並帶來跛腳的、失明的、殘疾的、啞巴的,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安置在耶穌腳前;耶穌一一治好他們。 31 那群人看見了啞巴的說話,殘疾的復原,跛腳的走路,失明的看見,都非常驚奇,也都讚美以色列的上帝。 32 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很體貼這一群人,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會在路上暈倒。」 33 門徒說:「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裏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一大群人吃飽呢?」 34 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餅?」他們回答:「七個餅和幾條小魚。」 35 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 36 拿起那七個餅和幾條小魚,感謝上帝,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群眾。 37 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門徒收拾剩餘的碎屑,裝滿了七個籃子。 38 吃飽的,除了婦女和孩子,有四千人。 39 於是耶穌遣散群眾,然後上船,往馬加丹地區去。

在一場工商會議中,有企業建言可引進菲律賓會說英語的白領人才,一名政治人物脫口而出說:「……台灣人民的心理狀態一定有很大的衝擊,瑪麗亞怎麼一下變成老師了?」稱菲律賓人為「瑪麗亞」,雖然該政治人物辯稱是方便溝通之用,但已經使菲律賓駐台代表寫信抗議說:「(這)是一個對外籍移工帶有歧視意味的用語。」更有網友感嘆:「也許『歧視』天生存在人類的基因裡吧,我不知道。」

歧視,的確一直都在,尤其是對一些弱勢的族群或性別少數,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受到異樣的眼光,甚至在工作場所被騷擾、被刁難。在今天的故事中,耶穌似乎也說出了歧視的用詞。

那天,一名迦南的女子來到耶穌面前,懇求耶穌趕走她女兒身上的鬼。門徒一看是外邦人,就想要趕她離開,耶穌也說自己服事的對象是以色列人,甚至說:「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馬太福音15章26節)這顯然是一句對迦南人帶有歧視意味的話。然而這婦女卻不放棄,繼續爭取權利,她對耶穌說:「小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呢!」(27節)這個舉動被耶穌稱讚為有信心。於是耶穌說:「婦人,妳的信心好大呀!照妳所要的,給妳成全吧!」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28節)。

不論耶穌有意無意,經文重點其實是那位婦人的信心,得到好的結果,不僅讓她的女兒得到醫治,更讓福音從以色列傳到外邦,緊接著耶穌也在那地方行了許多醫治神蹟,並且使4000人吃飽。

在今天這個看似和諧的社會,仍蘊藏許多的不平等與歧視。但是,人往往安於不平等,認為社會就是如此,久了就習慣了,沒辦法,也不需改變。然而,迦南婦女讓我們看見,挑戰不公義是充滿信心的行動,虛假的和平應該被拆毀,不公義需要被正視。雖然得救來自上帝的恩典,但不代表人不能爭取,甚至我們還能為別人爭取,就如那外邦婦女替女兒爭取,福音就此臨到。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關鍵少數》,就述說這樣的故事。在黑人權益被漠視、女性不被尊重的年代,一位非裔女性成為火箭升空的關鍵人物。她的朋友也突破各種困難,爭取自己成為工程師的機會,其主管同樣在困難的環境中努力學習,帶領她們進入太空「計算機」領域。其共同點就是:勇於挑戰不公義的環境。



默想:
我曾經歧視別人,或被歧視過嗎?面對歧視,我怎麼處理?

祈禱:
主啊!求祢賜我足夠的信心與勇氣,讓我帶著盼望戰勝困難的環境。奉主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