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1724
字級調整:
加爾文和宗教改革500週年(上)
作者 / 石素英

2017年2月7~10日在台灣舉辦的「第12屆亞洲加爾文神學研討會──加爾文與宗教改革500年」,已圓滿落幕。

此次會議共有3個國家的加爾文協會代表出席,包括韓國、日本、台灣;新加坡則是由1位台神研究生代表出席。韓國共有12位代表參與,許多是留德、留英、留美的加爾文學者。日本有兩位代表出席,各有所長。

● 韓、日、台三國加爾文神學研究現況

韓國加爾文研究的歷史成果豐碩,加爾文的著作幾乎都已經從原文翻成韓文,加爾文學者的著作,也多有韓文翻譯。20世紀中期,著名加爾文學者如T. F. Torrance、W. Niesel都曾訪問韓國進行演講和對話。

對韓國的神學生而言,要學習加爾文的神學,歐洲(特別是德國)還是他們的夢想之地,龐大的神學教育和教會體系,忠於加爾文和加爾文主義的神學路線。不過近期的社會調查出現新教的社會觀感遠落後於佛教和天主教,也是其中一篇論文在討論的主題。

日本學者在加爾文研究方面也相當努力,近期的學術成果包括翻譯和逐步出版一系列由法文翻成日文的加爾文講道篇,以及剛出版一本相當有份量的書籍《加爾文與舊約:加爾文是猶太人嗎?》(Calvin and the Old Testament:Calvin is Jewish? )。日本的基督徒人口仍處於下降趨勢,這是日本教會近20年的困境,基督徒占總人口數不到1%,約是100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的3所神學院都設有改革宗傳統的課程,也把加爾文神學列為選修,換句話說,長老教會整體對改革宗傳統的理解,是透過神學教育打下基礎。與此同時,台灣也有幾本加爾文的相關研究出版,最近一本是由筆者所著的《加爾文神學中上帝形象的概念》。近年,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也有不同的中文書出版,可惜並非由台灣人翻譯。相對來說,中國的加爾文研究反而相當活躍。

● 越趨多元的加爾文研究

長久以來,《基督教要義》總是占據眾人的眼光,而這些研究,多數也都是教義中心的。其實加爾文的講道和聖經釋義,也非常值得學術界研究。在20世紀末,一些歐美學者,如Robert Kingdom便轉向研究加爾文在日內瓦牧會時,在教會紀律委員會(consistory)留下的紀錄,以社會史的眼光,重新評估日內瓦居民生活,以及探討加爾文和他的團隊是如何形塑日內瓦成為新教的羅馬。

此次研討會中,各國學者發表的加爾文研究主題多元而豐富,討論也呼應了許多學者對加爾文聖經釋義和信件內容的關心。其中,莊淑珍牧師特別提到韓國弱勢族群的處境;韓國長老教會在20世紀末,大部分設立女牧師,目前快速增加的外來移工則是教會未來需要因應的議題。從這次與會的性別比例,也反映出各國的性別和社會議題:日本最平均,男女各一半;台灣3位講員中一位是女性,原本是期望還有另一位女性講員,可惜時間上無法配搭,無法與會。韓國的出席代表中,只有一位女性,其他清一色全是男性,也是各大學中教導加爾文神學的教授,可以窺見加爾文研究在韓國還是男性主流的世界。

筆者發表的論文主要在探討想像在加爾文美學中的角色,並提出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以鏡照隱喻、在默想自然和人的創造,特別是上帝形像的關係面向,最能體現三一上帝的愛,反映在人敬畏和愛上帝、以及愛鄰舍的教導上。換句話說,人與神的關係建構加爾文美學的基礎和架構,上帝與其創造之間的關係,是以愛的形式呈現,而想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則存在正反不同的形式。

日本教授Junko Kikuchi,則是從日本與宗教改革接觸出發,回溯16世紀和19世紀改革宗與日本的接觸,到日本的加爾文研究,最後從舊約研究的觀察。JunkoKikuchi透過加爾文的詩篇釋義,以及在處境的應用,指出加爾文的聖經釋義和反省,對照今天的聖經學研究,指出新的看見。

加爾文對今日韓國長老教會內部不同的數個教派系統、南北之分、保守和進步的不同思維脈絡,帶來什麼意義和看見,以及維持改革宗認同,是韓國加爾文學者的當務之急。

韓國學者Gyeung Su Park處理加爾文與21世紀韓國教會和社會的處境,除了前文提及的社會觀感的議題外,也論及在慈善工作、弱勢族群服務和社會觀感之間的落差。長老宗如何在韓國的處境中進入世界?當前急迫的呼籲是,韓國新教教會必須從對社會無感,轉向關心和參與社會的變遷,進而與世界連結、貢獻世界和服侍世界。

Shin Hye Yang也發表關於伯撒(Beza)對於正典驗證之討論。探討伯撒如何承接加爾文神學遺產,走向新的看見和獨立的創見。張善為傳道所研究的加爾文的加拉太書5章1~18節的釋義和講道,提出自由主要呈現於透過聽上帝的話語,人與上帝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從而更加愛他人,更自由使用禮儀和崇拜形式,這對今天的教會仍有許多啟發。

韓國學者Seounggyu Park的論文,則專注處理加爾文成聖教義在亞洲處境的重要性,主軸在於加爾文的成聖觀,注重成聖的力量在基督徒生活的活潑功效,是聖靈的工作,而不是人的成就。面對社會競爭關係和越來越疏離的韓國社會,個人成聖和基督徒生活的操練,是持守重價恩典的重要選擇。

● 天主教與世界信義宗聯盟的和解

而2017年,全球的基督新教教會除了記念宗教改革500週年以外,也特別關注一件教會界的大事──天主教和世界信義宗聯盟(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LWF)的和解。500年前的宗教改革,再次成為活生生的歷史事件。20世紀末至今,經過30多年的努力,天主教與信義宗終於找到彼此可以接納的共同點,並保留差異,在耶穌基督裡聯合。

鄭仰恩教授所撰的《加爾文研究和宗教改革500:參與稱義教義的神學對話》,介紹了過去因為主張因信稱義所產生的教義分歧,到恩典教義的共融,讓兩邊教會在接納差異中合一,1999年,進而制定天主教和世界信義宗聯盟對《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The 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簡稱JDDJ)。此外,鄭仰恩教授也介紹世界信義宗聯盟的回應和參與,並提出改革宗教會的立場和看法。

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WCRC)在2016年8月由執委會投票通過接納JDDJ,並且將在今年6月29日~7月7日召開的第26屆會員大會中提出,屆時若WCRC大會表決通過,將成為WCRC對於宗教改革500週年的正式宣言,同時WCRC也將成為天主教和世界信義宗聯盟對因信稱義教義之聯合聲明的夥伴之一。

● 改革宗教會成為JDDJ宣言夥伴

改革宗教會之所以參與JDDJ,是因著天主教和LWF都同意因信稱義的基礎是基督的恩典,基於此也導向基督徒間的彼此連結,因此兩會積極邀請其他普世肢體和教會組織,成為JDDJ的夥伴。2006年,世界衛理公會理事會(World Methodist Council)首先加入成為宣言夥伴,接著2016年普世聖公宗咨議會(Anglican Consultative Council)也表態支持。

WCRC從2010年到2016年間,持續分層討論,從檢視參與和支持JDDJ的可能性,到WCRC執委會推薦「歡喜地接納邀請,成為J D D J的夥伴」,並秉持改革宗精神──「改革宗的教會,就是持續不斷照上帝的話語改革的教會」(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 secundum verbum dei)。WCRC執委會除了推薦接納以外,在WCRC的參與JDDJ夥伴的文告中,強調因信稱義和公義的連結,以此作為改革宗未來在普世對話中,討論因信稱義的教義之貢獻。

天主教和LWF及新教的復和過程中,一直有個核心議題──對因信稱義的教義認知不同。21世紀以後,雙方就各項內容持續對話,包括宗教改革後500年間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發展、普世角度的新看見、16世紀宗教改革、教義的討論,如因信稱義、聖餐、教會職分、聖經和傳統、洗禮等。(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8期

相片提供:林介雲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