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2283
字級調整:
把青少年帶向耶穌
作者 / 鄭君平

大二時,母會牧師邀請我作青少年團契輔導。雖然我在教會長大,從主日學到青少契,從同工做到好幾次副會長,也經歷幾任神學生,但對「當輔導」根本沒概念。記得牧師跟我說,就是陪大家聚會、關心契友。而當時的我,是連青春期都還沒過完的19歲;而所謂契友,其實也不過就是教會裡小我幾歲的弟弟妹妹們。

我只好土法煉鋼,邊做邊學,從帶著契友探訪,把會友家中還沒來團契的青少年找出來,再帶著同工們討論、規劃聚會,自己設計教案、安排活動,甚至後來將禮拜六晚上的團契聚會,調整到禮拜天早上,舉行青少年禮拜、帶領查經小組……。直到我考進神學院,離開教會的服事為止,6年來,在牧師的信任、教會的支持,以及同工們的協助下,我們從不到10個人聚會的青少年團契,進化成7、80人的學生牧區。

■青少年事工,難?不難?

一晃眼,20年就這樣過了。我從母會團契輔導、成為神學生、受派成為大專工作者,後來又有機會進入總會主責青年事工,常有人問我:青少年事工到底要怎麼做?

我常說,青少年事工說簡單,倒也真不容易;但說難,其實並不難。簡單是說,青少年需要的就是關懷和陪伴,只要讓青少年覺得自己被重視,我們就能得著她/他們的心,青少年也就會死心塌地跟著你了;然而,該如何在這個生理與心理、身體與情緒都急遽變化的時期,陪伴青少年面對巨大而紛亂的現實世界,並引導她/他們走成長之路,這卻是大哉問!

說到青少年事工,相信許多人都會先嘆口氣,彷彿這是不得不,卻又無力面對的問題。「青少年流失」總是第一印象,不管是流到外教派,還是根本就不去教會,從大人的眼光裡看見的,總常被解讀為青少年對信仰的不在乎。又或是當社會上五光十色的誘惑充斥在青少年的世界,使得那從父母、教會傳承下來的信仰,已經被青少年當作過時的商品,棄如敝屣。再加上網路時代興起,在後現代的價值觀影響下,青少年的世界愈來愈難為大人所理解。於是對大人們來說,這種對新事物、新世代未知而來的恐懼,便漸漸將青少年視為問題的所在,以致於我們一直想解決「青少年問題」,甚至去解決「問題青少年」。

■讀懂青少年的心

然而從我服事的經驗裡,面對青少年對教會與信仰的厭棄,我所感受到的其實是,當青少年想認識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存在的價值時,卻在教會裡找不到答案,也看不見可以學習效仿的典範;這並不是青少年輕忽了信仰,反而是大人們對信仰的態度,讓青少年在教會裡看不見復活的主耶穌。

青少年事工該做什麼?其實青少年所需要的,她/他們自己比大人們更清楚,但我們是否曾認真傾聽過她/他們的聲音?當青少年面對成長的苦澀,在課業與現實中掙扎,陷入家庭與人際關係建立、愛情與性的迷惘……我們夠敏感去體察青少年的心嗎?而信仰如何成為她/他們生命的幫助?在世界的迷霧中,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與社會議題,教會有能力回應時代的挑戰,並引領青少年進入真理的光中嗎?

青少年事工不是光靠在教會聚會,開心吃吃喝喝,辦營會特會佈道會,敬拜讚美唱唱跳跳就可以的。首先,唯有真實的牧養關顧,將青少年帶向耶穌──不是將她/他們改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是讓青少年能認識自己,就是上主創造每一個人那獨特的價值與存在意義,並為青少年打開「做自己」的空間,讓團契成為青少年可以真實活出自己、與耶穌相遇之處;其次,要帶領青少年紮實地查考聖經,讓上主的話語親自回應每個青少年生命的處境,使她/他們能真實感受、經歷上主的同在,更讓上主親自引領她/他們走上「作門徒」的道路。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31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