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167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原住民部落青年回家的路
作者 / Yangui’e Yasiungu

每年鳳凰花開的季節,也是台灣的畢業季。最近面臨「就職活動」,求職是一件辛苦的事,這在每個國家都一樣,日本更是有一套極為獨特的就職活動規則,使得職業選擇變得困難。

日本的企業統一在大學生畢業前一年徵才,所以在日本「就職活動」文化中,日本學生在大學三年級就開始面臨就業問題,並參加求職說明會或實習。大四開始投履歷求職,在日本各縣市中奔跑不斷地參加筆試與面試,只為了取得內定資格,才能在大學畢業後馬上進入公司上班。

相較於日本的求職歷程漫長,台灣的求職環境具有彈性。大部分的台灣學生並不像日本學生一樣對求職一事感到焦慮,更不存在「就職活動」規則。在台灣,只要把履歷表刊登在人力銀行網站,公司會看此人經歷是否符合公司需求,通知你面試之後,面試通過後就能報到。

身在如此方便而有效率的求職環境,台灣原住民部落青年又是如何求職呢?原住民部落缺乏教育機構,加上就業機會少,人口大量外流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又如何留住年輕人在部落工作?

2009年之前,許多鄒族孩子國小畢業後被迫下山到都市國中求學,住在學校宿舍或跟家人在山下居住。2009年阿里山國中小成立,孩子們在山上繼續接觸鄒族文化課程,但國中畢業後仍要下山到都市高中求學。

下山讀書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除了被迫要快速獨立之外,更要直接面對漢人社會。對學生來說心裡會感到害怕,對於家庭來說也造成一大負擔。高中(職)畢業後,部分青年選擇回部落工作,主要從事的工作性質為農業、觀光、公職。

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的部落青年回部落後的主要工作為農業、觀光、公職、教職、神職。還有部分青年則是創業,以活化原住民族傳統智慧並促進產業發展。但大部分的青年雖然想回部落工作,卻因為時間、地理、經濟等因素而無法回家。

1960年代後,在山地無法提供充足的生活機會(推力)以及原住民嚮往都市生活(拉力)的交相作用下,使得越來越多原鄉青壯原住民紛紛離鄉背井,到漢人占絕對多數的都會區討生活,由此「都市山胞」(都市原住民)的稱呼於是出現。從此,都市原住民乃成為台灣都市地區產業之基層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許多原住民在原鄉所能繼承的土地不多且貧瘠,想藉此維生困難重重,因而年輕人大都往外尋求就業機會。

然而,原住民意識抬頭的現在,回家的路沒有像以前那麼困難了。除非是部落土地流失嚴重,若你真的想回家,也想好回家之後要做什麼的話,一定有辦法回到部落的。另外,已經成功回部落的人也不要帶著優越感,請尊重寬容對待想回家或那花很久才回家的人。讓我們一起回家吧!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04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