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155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成為盡責好管家
作者 / 黃霞

經歷了蘇迪勒與杜鵑兩大風災,對烏來區來說是非常大的震撼,老人家說除了五十多年前他們仍還是孩提時有碰到過之外,就沒有再經歷大災難,甚至有些嫁過來已做了婆婆奶奶們的也是這樣的說法。對於中生代的居民來說,頭一次經歷這場災難是連想也沒想過的,但是就這樣發生了。

■教會安定人心

颱風過後,前三天水電與道路中斷,烏來溫泉街的店家有儲備生意用的食物,在部落的會友們,為了慶祝父親節多少都有預備食物,但量很有限。風災發生時,教會就發揮了分享的精神,教會集合婦女會預備三餐,為教會與社區服務。弟兄們用雙腳走出去購油與民生用品,以及整理家園。三天後,軍方單位陸續勘災前進烏來幫忙疏濬或整理道路,當路通後,社福單位也一一送來物資與民生必需品。

將近兩個星期,教會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一直照顧教會會友,讓會友三餐得以溫飽。這期間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起先,有一家把不多的食物拿出來分享之後,每家也就奉獻出來。每當婦女會用心煮食,道道都是佳餚,不僅餵飽大家的身體,在屬靈上也由牧者用聖經的話語提醒、安慰、醫治會友的心靈,神就在我們當中進駐。

教會是個讓人安心的地方,在這裡可以尋求上帝的心意。風災期間也是有些部落有即刻危險的可能性,而被撤到城市社福單位的活動中心去安置。住沒幾天,會友已心繫山上的家園,一直盼望快點回到熟悉的家園。這當中陪伴的同工也是教會的牧者同工,陪伴著他們直到回到山上的家。牧者說,第一次離開家園與會友在這種處境中參與主日禮拜,那種氛圍有些感傷卻又帶著盼望,是對上帝充滿著依靠與信心,牧者說這是在風災發生後挺深刻的體驗。

■部落互助的攻守同盟

基督教的信仰是「人民的宗教」(a religion for people)。聖經信仰中兩個最重要的誡命就是「愛上帝」和「愛鄰舍」。以色列人要能夠成為神聖的民族、公義的國度,耶穌呼召所有門徒過豐盛的生活,聖經信仰的焦點並不是放在自然界而是放在人類的文化;但是聖經裡也常常提到大自然的賜與(創世記九章9-10節),因此聖經信仰的產生與「土地倫理」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希伯來人因遵守誡命而進入應許之地:「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申命記十一章11-12節)當公義如水滔滔而下,土地上就會流出奶與蜜。土地必會受到祝福,但是,唯有居住在其中的人民是按公義與慈愛(justly and charitably)來生活時,才能得著這個祝福。

在我們原住民過去的歷史,隨著耕地輪作及獵區擴張而經常會改變住所,因而形成另一處新部落,所以大部落(大社)與小部落(小社)之間就會有道路上交通的來往。此外也會因婚嫁關係的建立,部落間形成了通道,而部落間的聯絡、「攻守同盟」也影響了道路的分布,到今天為止這個功能依然存在彼此部落間的默契。在這次風災期間,我們領略了攻守同盟的作用。在風災第三天這些團體挺進災區,除了慰問,在接下來政府與國軍還無法進入時,他們背著物資與急需品挺入災區最裡端,特別要提的是泰雅爾中會議長與教社部同工集結部落年輕人,買六條豬直接在新店捷運站殺豬後,背著豬肉前進烏來各部落去發放,讓我們全體同工與會友非常感動,這就是攻守同盟的關係。

人■心私慾導致生態危機

這次的風災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許多的問題,生態與環境危機正讓人看見神所創造的人與物的合一性、相關性,以及人活在私慾的敗壞裡,不接受救恩、無視真理所受的懲罰。聖經上說:「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以弗所書一章10節)放眼看去,從新聞中得知國人濫伐、濫牧導致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增加,而沙塵暴竟然能吹到日本、韓國,甚至飄過太平洋,直達美國(見新加坡《聯合早報》,2001年4月19日,「中國沙塵暴吹到美國」)。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更直接、更明顯,你的冰箱、我的汽車、空調等等都在加劇空氣汙染,即使是歐美發達國家,生態環境治理得早,但把加工業等重汙染行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但誰想到發展中國家的空氣汙染一樣使酸雨下到歐美,一樣使氣溫升高、海平面升高、氣候驟變。

外部世界的汙染和敗壞,只是人類永不滿足的慾望的表象及結果。這個世代的人們,以理性、科學技術、物慾消費和民主政治自誇,似乎走出了戰爭、窮乏、專制等陰影,甚至把自己陷在無神論或自誇為神的網羅之中,卻不料原來隱而未現的更大挑戰與危機正日漸凸顯:生態惡化、物種滅絕、環境汙染、道德倫理敗壞、靈魂空虛…,神雖然任憑生態與環境日益惡化,但也未曾停止提醒人的良心。或許有人會說,既然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中,大能和慈愛的神何以讓這些事發生呢?在我們烏來區雖然經歷過這大災難,風災剛過只要聽到雨聲或風吹大一點,我們都會怕,會再回到風災那天的驚恐心情,現在已可漸漸恢復生活作息。災後某天筆者與街上未信主的一群老人家坐在矮凳聊天,他們說這裡住著牧師,所以我們住這一邊的房子都沒事(當時另一邊那排的房子遭受重大損傷),筆者當時只有笑笑聽他們說心情故事,一場風災下來,是適合傳福音給未信主的社區區民,向他們介紹主耶穌的大能,我們都知道這一切的惡果,都是因著人不信神而自找的。

最後筆者邀請大家想一想,在2010年底因五都改制與縣市合併,原住民團體不斷發聲抗議。原因在於五都升等後,包括台北烏來、台中和平、高雄那瑪夏、茂林、桃源五原鄉喪失公法人地位而成為五都中的「區」,土地與財政受到市政府直接控管,令族人憂心財團恐將與市府合作大舉進逼原鄉。事實上我們也看見推廣觀光忽略環保造成原鄉部落莫大的傷害;雖然2011年的原住民族相關新聞,最受主流關注的仍然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成功,但電影主軸的教育、認同、土地相關議題,從電影背景日治時代直到民國百年的現代,原住民族面臨的困境始終無法解除。這麼說吧!神不過是因著人類的彎曲、悖逆、剛硬,任憑人類為了滿足那在罪中的永不能飽足的貪欲、虛榮與邪僻而已,這一切都是人類的罪所造成的。

人與土地、人與上帝的關係是很重要的課題,我們要敬重大地、管理大地,使我們能成為上帝眼中那盡責的好管家。

文章出處:<女宣雜誌>第421期

圖片來源:John 攝


資料提供單位:婦女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