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194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科技×農創×噠噠丸
深入原鄉,關懷觸角多面向
作者 / 採訪◎黃玉琴

在屏東麟洛長大的宋智達弟兄,在美國許多知名的電腦公司工作十多年後,因嚮往歐洲生活,又到德國慕尼黑工作了六年。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後,萌生返鄉的念頭。那一年,他決定在德國創業,半導體產業卻突然衰退,在一連串的事件中,他竟然神奇地贏得創業競賽,2001年獲得德國政府的創業資金資助,成立了影像IC/IP設計為主的沛錦科技(TITC)。2002年,他接受工研創業院育成中心輔導,終將沛錦科技帶回台灣,但過五年才拿到德國廠商的訂單,十年後公司才開始獲利。這一路走來,宋智達均抱持著對上帝的信心,持續仰賴信靠。

宋智達很早就開始關注原住民的情況,了解台灣工業化以後,大批的原住民年輕人都外流到都市工作,造成山上只剩下年老的長者和年幼的小孩,家人分隔兩地就容易產生問題,山上的教會也因沒有信徒而面臨關閉的危機。他想以農業吸引年輕人留在部落,但要在山地推動農業並不容易,因水土保持的問題,不能大動作進行開墾。在兩難之間,宋智達突然獲得靈感,認為或許種植香菇是一條可行之路。於是他從科技跨足農業,在2015年成立了沛錦農創(TATC),第一步是捐贈一個種植巴西蘑菇的農場給關西高中,所有的生產所得也都歸學校所有。

由於女兒從國二開始每週六都到關西一位老師家學畫畫,宋智達在家長會裡認識關西高中的校長,因緣際會下決定從關西開始其原住民關懷事工。當時,他每季都會邀請一位大師到學校演講,從台灣大學農學院教授、農試所主任到屏東科技大學知名的教授等,都在邀請名單內,他也在當中做連結的工作,讓關懷的觸角可以從更多面向進入原住民部落中。

一年後,宋智達與新竹縣農會合作,在新竹縣芎林鄉成立「沛錦農創育成中心」,開幕時邀請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主講,並為這個科技農場題字。自此大量訓練原住民如何培植巴西蘑菇,雙管齊下地進行研發訓練和人才培育的工作。

為協助原住民發展種植香菇的事業,宋智達也與多個落部教會合作,有意願學習的兄姊經教會推薦後,沛錦農創將以半價提供木屑太空包給他們,並協助在山上搭建菇寮。在正常管理下,一個太空包可採收四次,約一個月一次,等於每個月都有收入,像是平常的上班一樣。收成的香菇,沛錦農創會用高於市價的價格保證收購,讓在原鄉創業的原住民可以過安心且穩定的生活。

沛錦農創追求以「零廢料」為目標的部落循環經濟,種完香菇的木屑太空包,會與芒草和玉米株混合成為雞鴨豬等家禽和家畜的飼料,供部落的農場使用。經此飼養出來的雞鴨豬,肉質鮮甜。而動物的糞便會再與木屑混合成為堆肥,讓蔬果長得更碩大甜美。

為增加香菇的附加價值,沛錦農創也與新竹老字號貢丸鋪合作,使用不施打疫苗且榮獲神農獎的家香豬肉,過程絕不添加硼砂、防腐劑及漂白劑,製作出彈牙口感的柴燒香菇貢丸「噠噠丸」,及巴西蘑菇牛肉丸等,榮獲2020年新竹良品,加上特有的香菇紅蔥,已在市場上打出知名度,並在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公益平台等通路販售。

宋智達期盼,透過科技和企業管理融入部落經濟中,建構出跨地域的多層次農場,如此不僅可協助原住民保護祖先留下來的資源和土地,發揮其獨有特色,修復山地部落成為出產高價值香菇等作物的所在,也能恢復原住民的長子身分,一同為台灣帶來祝福。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1期

相片提供:沛錦農創、原勝協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