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215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原住民教會婦女會的現況與挑戰
作者 / 松春成

依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文獻指出,當前原住民婦女在原住民集體意識覺醒的運動中,尋求本質認同之效益,還不足以達到廣泛認同的階段,意即原住民婦女的問題與需求,在婦女運動中迄今仍未獲得解決。在社會結構性別與階級所形成的差異之下,婦女已然面臨文化和地位被邊緣化的衝擊。

因此,在原住民的各族群中,婦女們漸進地從兩性認知的封閉概念,轉型到體認自我、爭取其應有的尊重和地位認同。這一興起的思潮,連在原住民長久以來皆以男性做核心領導的主流社會,女性們也紛紛走出來,一次又一次地衝撞「男尊女卑」的板塊,打破了教會由男性獨當一面的刻板印象。以下,筆者就從今日原住民教會婦女會的現況與挑戰著墨,將我近年來發現的問題,歸納整理和分析,書寫於後。

■角色地位應明朗化

牧會以來,我發現到一種根植於教會的文化,就是一般男女權力的支配不均。不論是在早期的平地教會,抑或是原住民教會,幾乎會把主席的要位,和具有決策性的領導權賦予男性來承擔。尤其在原住民眾多的教會中,這種男女有別的情形更是顯而易見。舉例來說,在我初任某教會時,有一次當我試著和小會會員溝通,徵求改善這不符兩性平權的陳規時,得到的回覆讓我大吃一驚,在場的長老居然異口同聲說:「這是我們老牧者引經據典立下的教規,不得更改!」追問之下,謎題終於揭曉:「我們過去的老牧師說,在新約時代婦女不可站講台,不可以有屬靈領袖的權柄。」甚至有一資歷最深的長老還具體引用約翰福音10:41~42經文佐證:「馬利亞一味的聽道,馬大忙著接待。」為婦女不宜位居教會的要位下註腳。乍聽之下,等同是把婦女歸類成僅止於在會中安靜聽道、盡教會接待義務的會眾。

當時,在一次改選長執的行前會議中,他們堅持這一不成文的條規,要求在選出七位長老和七位執事的人選中,兩者只能開放兩名女性保障名額,超出則視同無效。那時,我雖然堅持以民主代議制的宗旨,將此議題納入程序進行表決,但表決結果還是過不了關。事後,當我思忖這存在於原住民教會的問題時,就意識到教會需要回歸聖經,重新判讀真理的原始背景和現代意義,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規,不尋求教會體質的改變。有鑑於此,為了因應社會轉型與牧養情境,我除了規劃一系列有關婦女團契角色定位的專講之外,在講壇也不時向教會婦女教導並提出挑戰,激勵她們走出來,加入教會全人的事奉,跟教會一起前進。

感謝神,當我離開這教會幾年之後,在時過境遷的另一端回眸一瞥時,看到她們破天荒地打破了這牢不可破的陳規,在某次的長執選舉中不再預設女性被選名額的門檻了。這一在傳統教會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大躍進,令人心中喜悅不已!因為他們在思想上的突破,和他們未來發展團隊事奉和宣教的連結,婦女跨出一步的投入,是值得關注和期待的一件新事。

■追求靈性改革要從真理扎根

在享譽20世紀號稱是原住民教會神蹟的標榜之下,那一波聖靈的澆灌,原住民教會的興旺雖如雨後的春筍,前景看好。但經過半世紀之後,反觀今日原住民教會全族歸主和質量增長的數據明顯下滑,顯示原住民教會在第一波聖靈的運行之後,信仰不但沒有向上提升,反而有倒退之跡象。對此,許多原住民婦女感受最深,而群起投入靈性改革的自覺運動。早在60~70年代,當苗栗祈禱院,和訪韓聖會吸引大批人潮湧入之際,她們也集結前往,追趕這異象中以利亞能力升空的火車、火馬,期望藉著禁食和隱藏得到屬靈的恩膏和能力,來加入教會守望禱告的行列,恢復原住民教會昔日盛極一時的信仰。只是,當原住民婦女抱著雄心壯志為原住民再創第二波聖靈的復興願景時,卻浮現了一種潛藏的隱憂,即不乏婦女把在外參加特會的敬拜模式和經驗全盤接收,然後把油門踩到底,信仰一下子暴衝到高檔,變得不太理會教會的體制,甚至凌駕於牧者的權柄,一有感動就站出來高舉方言、異象、醫病的大能,或釋放先知性的預言,讓傳道人一時無法招架。原住民傳統教會,在這些感動異常強烈的婦女投入之下,其熱心愛主的心固然值得嘉許,不過也不免讓傳道人擔心:如果她們腳步走得太快,不但不能帶來群體信仰的意識覺醒,反而讓保守的教會產生適應不良的困擾,甚至使那未曾接觸聖靈工作的保守信徒,在害怕之下,把聖靈原本美好的恩賜,曲解為神祕崇拜的泛靈經驗,而拒絕接受與絕口不提聖靈。

當原住民教會的婦女隨著時代的變遷,漸從傳統的束縛得到解放時,雖然她們在教會的屬靈地位和能見度相對提升,但是,她們在真理的根基和靈性的成熟度必須要與時俱進。她斷不可以能說方言、見異象,和有先知性的恩賜來確立在教會的屬靈地位,因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而屬靈的恩賜,乃為建立神的教會。(參哥林多前書14:4、12)聖經教導說,一切的思想、一切的靈都要查驗。(參約翰壹書4:1)靈的種類有聖靈、邪靈、人的靈、天使的靈,不可不加以分辨,含糊帶過地歸諸於一靈。

當今在原住民的一些教會中有一種現象,就是有些信徒的屬靈感覺非常敏銳,但真理的悟性略嫌薄弱,形成信仰的兩極化。她們勤於投入靈命特會和禱告操練,但在追求真理的裝備上稍嫌不足,這是原住民牧者有目共睹的事實。今日原住民婦女在未來社會的變遷中,應該站在什麼位置承擔靈性改革的工作?這一點,必須要從靈性的自覺開始。原住民以往的教會經驗,一般婦女的角色是最未被開發的資源之一,然而婦女一旦受召進入事奉,她們將帶著無限的可能,加入門訓、造就、禱告、探訪、佈道、宣講、領導的職事,不再侷限於傳統教會所賦予的範疇,而成為神認可的禱告勇士,用膝蓋行使偉大的權柄。婦女興起的實例,以女士師底波拉為人所稱道:「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做以色列的母。」(士師記5:7)底氏是以色列在軍心渙散時,出來重建靈性改革,和挽救民族命運的屬靈領袖。Josephine Butler說:「女人被呼召要在未來成為一股偉大的力量。」其言給人莫大的鼓舞。

■「屬靈」和「禱告」勿畫等號

在原住民教會婦女靈性的養成中,由於受制於早期教會的傳道人,不若後進傳道接受較完整的裝備和訓練,及至在真理的教導略嫌不足之下,那些有心投入使徒性恩賜服事的婦女,有時會單一地把「屬靈」和「禱告」相提並論。她們花很長的時間禱告,但對於神話語的定準,則是欠缺考據。這種過猶不及的信仰,一旦帶入教會來執行,勢必會帶來教會秩序和權柄的混亂。猶記得在70~80年代靈恩運動盛行時,曾有數間教會受到衝擊而導致教會分裂,像主權教會、高義教會、光復教會等(註),每個教會分裂的肇因,不一而足。不過,可以確知的是,教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多半是因信徒在靈裡的感動和話語的定準不同,因而造成自家分門別類、各自為政的憾事。

對此,原住民婦女整體靈性的改變,除了不可忽略禱告的重要之外,研讀神的話語更不得馬虎。若能認知這一點,未來將能預見充滿信心的原住民婦女在台灣興起發光,來改變原住民的屬靈空氣,和影響這個世界。

■應兼顧教會服事與家庭責任

近年來,在原住民教會有許多婦女為了追求信仰精進,而參加許多外教派舉辦的領袖訓練,或跨族群的連結禱告,甚至有的連在國外幾周或一個月的聖會也專程參與,這些婦女必然知道時代的呼聲,否則一個家庭主婦怎麼會為了追求異象,追求到捨得放下平日的農務、家務,而頻繁地去參加特會呢?筆者曾在某一次的特會中聽見一位牧者極力呼籲說:「原住民的婦女!妳們要走出來,走到神所命定的位置,不要再逃避了!」不錯,在末後的時代原住民婦女的確要走出來,像聖經中的女先知底波拉、米利暗、亞拿、挪亞底、戶勒大,能承接時代的屬靈挑戰;或是像常在主和門徒身邊的抹大拉的馬利亞、約亞拿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日日服事主。只是,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神的命定不等同是叫妳做全時間的服事,熱心到每天守在教會禱告,或三不五時跑去參加特會,把平日的家務事和養兒育女的責任全權交給丈夫來扛,請留意聖經的訓示:「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參提摩太前書3:4~5)

針對這一點,婦女應該認真規劃自己在教會與家庭的時間分配,這兩者之間必須要取得平衡。因為追求信仰過之與不及的現象,非但不能造就自己的家人,也無法建造合宜的信仰。還有,原住民教會婦女接受信仰裝備不需要捨近求遠,全國跑透透。端看本宗婦女事工委員會每年舉辦的營會,所邀的講員和內容皆具權威和挑戰性。牧者應該鼓勵教會婦女把握機會參加這難得的裝備課程,使她們能接受有系統的真理教導,奠定美好的靈性,以擴展服事的境界。

■結語

在撰寫本文之前,我曾就這議題專程請教玉山神學院教育系主任璐芝‧瑪雍教師,從其從事原住民神學教育的觀點,提供一點有關現代原住民教會婦女團契的信仰現況。巧合的是,她所提供的進言和我的觀點有諸多雷同,深有同感。她觀察到現代原住民教會婦女的問題有三:一,缺乏有系統的聖經教導,以致屬靈生命培育的根基不扎實。二,婦女領袖各方面的訓練不足。三,牧者的認識不夠,因而無從指導或輔導。

歸納以上原因,筆者認為現代原住民婦女漸從過去教會承襲傳統的思維,轉型到可以向前和男性同步參與教會的領導和決策,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是,當婦女們進入這個命定、並制定教會和國度復興的時間表之前,有一個前提必須預先考量:我的真理和生命的裝備是否俱足?面對當前原住民教會婦女的信仰生態與挑戰,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原住民神學教育的最高學府玉山神學院、中區會婦女事工部,皆應適時提供有系統的教導和培育資源,開辦相關的研習課程,尤其原住民牧者更不可置若罔聞,而必須洞察時代的需要,好好充實自己,精益求精,然後才能有力的訓練和領導婦女,幫助她們勝任服事,成全聖徒,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參以弗所書4:11~12)。

註:筆者於本文舉出,當靈恩運動在原住民盛行之時,曾經受到衝擊和分裂的教會,後來在牧者傾力教導真理與輔導之下,如今皆已脫胎換骨,成為成熟和健壯的教會。

文章來源:<女宣雜誌>第410期

圖片來源:天空 攝


資料提供單位:婦女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