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原知原味
點閱次數:65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族語聖經譯起來4-4
魯凱族茂林語聖經翻譯:魏頂上
作者 / 採訪◎洪靜慧

【編按】高雄市茂林區,右鄰台東縣延平鄉,南接屏東縣三地門鄉,為魯凱族聚居地。雖同為魯凱一族,茂林、萬山、多納各部落語言仍不盡相同。近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Ngudradrekai(魯凱)中會於茂林區推動茂林語、萬山語及多納語的聖經翻譯,並有台灣聖經公會的翻譯顧問從旁協助。

Teldreka(茂林)教會於2019年3月開始翻譯茂林語聖經,經過一年,馬可福音在2020年初步完成翻譯後開始審閱。2021年3月,教會與聖經公會正式合作,出版試讀本,族語與華語互相參照。教會再接再厲,於2021年4月決議繼續四福音書的翻譯。

聖經翻譯非易事,牽涉跨文化理解與詮釋,這個重責大任落在牧師Ipulu Thabula(武小鳳)及四位教會長老身上。他們不顧忙碌的工作與家庭事務,樂意定期在教會相聚進行翻譯,只因看重用族語敬拜上帝的價值。

82歲的魏頂上是退休國小老師,儘管已屆高齡,他仍聲如洪鐘。平時他除了忙著直播族語教學,還幫忙政府編寫族語認證及文化歷史相關教材,經常為了審查教材南北奔波。他也曾跟著政府代表團到各個國家,與當地原住民進行語言及文化的交流。他是武麗珍、劉蓮花及詹忠義三位長老的老師,也是許多族語老師的老師。

出生於日治時期的魏頂上,曾目睹部落從更高的山頭遷移到現址的過程,他熟知部落的一切,本身就是一部活歷史。在他年少時期,有宣教師到部落用華語傳福音,他因著協助宣教師翻譯,聽見福音而後信主,而這也是他最早的翻譯經驗。

後來魏頂上因成績優秀保送至師範學校念書,畢業後便回到部落教書,一教就是40年。他剛開始教書時,政府仍在推行國語政策,常有國語指導員到學校巡堂。他說,當時不知哪來的靈感,彷彿上帝給他智慧,讓他看見若單純只用華語教書,幾十年後族語就會消失,因此他很早就盡可能用雙語教學。當時他不會羅馬拼音,就想辦法用注音符號拼音,教學生基本的族語字詞。

因為年輕時就意識到族語消失的危機,魏頂上退休後更熱切推動族語教學。兩年多前,當教會開始翻譯聖經,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我的想法很簡單,想讓我們的後代用自己的語言讀聖經。」此時他已十分嫻熟羅馬拼音書寫,先讀華語聖經後,再拆解成最小單位進行翻譯。因族語和華語語序、文法不同,他需要特別花時間對照。他又精通日文,所以常參考日文聖經。他說,希望茂林語聖經如同新譯本、現代中文譯本等聖經版本,貼近現代語言。

魏頂上大部分是在家裡先手寫譯文,再由牧師Ipulu Thabula(武小鳳)幫他輸入電腦,然後帶去教會讓翻譯小組一起審查。他不以自己對族語及羅馬拼音書寫的熟練為傲,反而謙讓地說,一定要經過小組的討論,「上帝給我們的智慧不同,大家總能提出更好的翻譯想法。」

「如果不傳下去,我們的孩子什麼都不會。」族語消失的速度太快,魏頂上感到憂心地說。在教會外,他秉持教育工作者的心,盡力編寫族語教材;在教會內,他盡心翻譯族語聖經,「課本是教學用的,聖經是生活的課本。我在社會上、在教會內做的事,目標是一樣的。」

魏頂上目前正繼續翻譯馬太福音,並希望用茂林語修訂之前的魯凱語《聖詩》。身為族語老師,他期盼年輕人考族語認證不只是為了升學,還要真的會說、會用。他表示,語言代表的是文化與身分認同,曾經見證不同時代語言政策變遷的他呼籲:「要在自己的家裡與部落練習我們的語言。」他認為一個人要會講三種語言:出生地的語言、國家的語言及世界的語言,千萬別學會了國家及世界的語言,能與更多人溝通後,卻忘了真正可以代表自己身分的族語。

讓語言學習自然而然發生

茂林部落教育資源僅有茂林國小,作為前教育工作者,詹忠義憂心於族語傳承困難,「孩子離開部落後,都只會講華語。」他認為政府的族語教育政策方向雖然正確,但方法不對,看不到效果。他認為族語教育一週僅安排短短一小時,無法培養孩童的語言能力,學校應該要設置族語教室,塑造只能講族語的情境,「規定孩子一踏進那個空間就不能講其他語言,比手畫腳也行。」依他的想法,族語教室只需擺設幾樣物品,找會講族語的族人在教室裡教孩童從物品認識族語,「讓簡單的語言學習自然而然發生,就像我們小時候在家中學族語一樣。」至於公部門的族語推展,他認為保存族語書面文件之外,還須錄製影音,更全面記錄族語的使用與展演。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66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