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139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祂的順服
《基督在客西馬尼》
作者 / 李佑生

我們都有趨吉避凶的本性,若知道將遭遇厄運劫難,那麼千方百計排除、躲避,是理所當然的反應。然而,若我們清楚,眼前的苦杯,是上帝預備要我們喝的呢?我們是違反自己意願,取了苦杯來喝,還是想方設法推卻?這正是上帝的兒子面對的問題。他深悉自己即將面臨的遭遇,在一切發生之前,步上橄欖山,形隻影單在客西馬尼園禱告。

■軟弱人子

丹麥畫家卡爾‧布洛赫(Carl Bloch,1834~1890年)根據路加福音22章創作了《基督在客西馬尼》(Christ at Gethsemane),描繪基督孤身一人在園裡的禱告。布洛赫筆下的耶穌常身著紅色內袍,搭配藍色披風,這幅作品也有相同的特徵。只是此時的耶穌,面容疲憊憔悴,隱於陰影中,任憑頭髮披面,更添狼狽不堪。相比之下,耶穌身旁天使展現的明亮,與耶穌的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

根據路加的描述,天使在耶穌禱告後顯現,加添人子力量(22章43節),這個四福書中只有路加福音記載的天使,一手撫著人子的頭,一手抓著著祂的袖子。

畫中的耶穌和天使有如舞台的主角,獲得燈光的聚焦,周遭的郊野顯得陰暗,突顯此情此景的悲涼。耶穌癱在天使懷中,不只重現福音書關於天使幫助的記載,也說明人子此時的無力。

■首次掙扎

布洛赫的作品雖然描繪了耶穌的軟弱,卻難以呈現祂內心劇烈的衝突。本為創造之主的耶穌取了人的樣式,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面臨為人類犧牲的課題,在客西馬尼禱告的那一刻,堪稱是祂在世最為糾結的時刻。此前祂曾怒斥試探者、平靜風浪、驅除群鬼、潔淨聖殿,展現非比尋常的權柄與大能,但在客西馬尼的那一夜,祂只能痛苦、心焦,無力地倚靠在天使懷中。

我們不忍,也心生疑惑,基督在此時突然膽怯、懼怕死亡嗎?以至於祂出現前所未有的激動情緒,竟至汗如血滴(路加福音22章44節)?畢竟,沒有人能克服死亡,因為罪的緣故,全人類都在死亡的權勢下。然而,我們若認為耶穌和我們一樣,實是不認識上帝的兒子。全人類中,獨獨只有耶穌毋需懼怕死亡,因為祂不僅沒有原罪,也未曾犯罪,自然不必付出罪的代價。那麼,客西馬尼的禱告何以如此激烈呢?福音書記載了耶穌的話,讓世人知道這個禱告是源於極大的拉鋸。人子從光明來到黑暗中,從至高之處落入人間,一生從未走過平坦路。試探者用盡心機、軟硬兼施,意圖屈從耶穌的意志;法利賽人、撒督該人形影不離、放大檢視,希冀在祂身上找著插針之縫;即便是門徒的體貼,也是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章23節)。這些經歷充滿形形色色的對立與差異,耶穌卻是恆常順服。

只是在客西馬尼園中,耶穌遭遇前所未有、也是絕無僅有的掙扎,那與祂相合相契的天父的旨意與自己的意願有了牴觸,以至使祂禱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馬太福音26章39節)

■照祢意思

這是耶穌充滿人性的一句話,讓我們看到祂與我們相同是百分之百的人,有祂的想法及心情,也有祂的苦澀與重擔,而祂並不諱言離開這杯的期待。若喝了這杯,祂將面對本不應承受的罪責、羞辱、擊打、鞭傷,更令祂傷痛難當的是,還將面對上帝的遺棄。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章46節)這叫從太初就與上帝同在、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情何以堪?可是父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以賽亞書53章10節)在這個時刻,與我們不同的是,耶穌不是禱告求父滿足自己,而是求父的旨意實現:「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馬太福音26章39節)正如祂教訓門徒如何禱告,自己也是如此祈求(馬太福音6章10節)。

這個傷痛難當的禱告,見證了耶穌的順服,順服上帝愛世人、設立自己為挽回祭的旨意(羅馬書8章32節),使我們這些本該死在罪中的人,因著祂獻上的贖罪祭得蒙救贖(羅馬書8章3節)。因著基督的順服成就了救贖,屬主的人能夠明白何為順服。即便上帝的旨意與人的意志時有衝突,有聖靈為我們加添力量,讓我們盼望滿足主的心,以榮耀上帝為目標,如耶穌歌詠:「父啊!是的,因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路加福音11章26節)

※資料來源:
《系統神學》(A Body of Divinity)
https://da.wikipedia.org/wiki/Carl_Bloch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1期

圖片來源:https://da.wikipedia.org/wiki/Carl_Bloch,2021.01.25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