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147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加爾文和宗教改革500週年(下)
天主教和新教的復和對話
作者 / 石素英

天主教和世界信義宗聯盟(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LWF)及基督新教的復和對話中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2013年6月LWF和天主教共同發布

的Vom Konflikt zur Gemeinschaft:Gemeinsameslutherisch-katholisches Reformationsgedenken im Jahr 2017(中譯:從衝突到和解──2017年信義宗──天主教會宗教改革共同紀念),這是雙方為了正式復和做準備的對話文件,文件最後處理洗禮的教義,同時也是天主教會對基督教會的道歉,及信義宗對浸禮派(特別是門諾會)的道歉。以下先整理稱義(justification)教義的對話,再整理致歉文內容供參考。

● 關於稱義教義的對話

馬丁路德拒絕以善工或人的努力獲得救贖的可能,堅持拯救唯獨藉著上帝的恩典。在對話中,天主教說明天特會議明確指出罪人無法藉由律法或是自己的任何努力被稱為義,同時提出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看法,由

於爭辯形式的語言使用,讓人以為只要因信稱義,個人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語言部分而言,信義宗神學家認為這樣的批判具有正面的意涵。

1. 唯獨藉著恩典

信義宗和天主教一起宣信:「我們只能藉著恩典,被上帝接納並獲得聖靈,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功效,這並非人所能贏得的功勞。在基督裡,聖靈更新我們的心,使我們有能力接受呼召從事善工。罪人只能感謝上帝的憐憫,祂通過赦免和新創造賜給我們新生命,人以信心領受如此的賞賜,從來不是、永遠也不會是因著人的善行而獲得的果子。」

信義宗強調稱義只能被動接受,否定任何出於人的貢獻的可能,但不否定人透過信心的投入,因為上帝話語使得信心有功效。天主教所主張唯獨藉著恩典,是指恩典的準備使人接受稱義,這恩典的扶助,可見於人的同意,以此在稱義上參與合作,天主教認為「個人的同意」是出於恩典的功效,而不是來自人自身力量的作為。因此無法與信義宗共同承認:罪人無能為力,無法從自身轉向救贖,在上帝面前獲得稱義,或是以自己的力量達到救贖。

信心不能只是被理解為與應許關聯的認識,也是心的信靠,以上帝 的話語為基礎。兩宗派在《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The 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簡稱JDDJ)中也宣稱「當人在信心中有份於基督,上帝就不再計算其罪惡,而是在其內工作,就是透過聖靈而產生活潑的愛的行動。上帝恩典作為的兩個部分,不應該被分離。」

2. 信心和善工

信義宗主張,藉由稱義的信心,信靠上帝恩慈的應許,這信心包括對上帝的盼望和愛。這樣的信心透過愛展現在信徒生活和團契中,所以基督徒既不能也不應沒有善工。上帝自己藉著具創造力的道,使人產生信心,成就這種信靠。解釋因信稱義的教義,必須分辨稱義本身和被稱為義以後必然的生命更新,而不是將二者分割;沒有生命的更新,無法說明信心。

天主教認為,因著恩典和聖靈工作而來的善工,有助於信徒在恩典中成長,得以保存從上帝而來的義,並加深與基督的共融。當天主教肯定善工有「功勞」性質的時候,他們是想指出:根據聖經的見證,有這樣的善工會按應許獲得天上的賞賜。天主教所要強調的是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要否定出於恩典的稱義,也不是主張人可以透過善功得救。

兩宗派共同宣稱:「上帝的誡命對於被稱為義的人還是有效的,而基督藉祂的言教和身教也表達了上帝的旨意,正是被稱為義的人行為的準則。」「當天主教強調義人必須遵守上帝的誡命時,他們並沒有因此否定上帝藉耶穌基督已經慈悲地應許祂兒女有永生的恩典。」

在兩宗派的稱義共識的亮光中,稱義教義的理解,在用語上、神學闡述和重點強調,所餘下的差異是可以接受的,而共識則存在於基本真理的基礎上,相互承認。

「在《稱義/成義的聯合聲明》中,信義宗教會的看法,不受到天特會議的譴責;而信義宗信條的譴責也不適用於羅馬天主教教會在此《聯合聲明》中所發表的看法,對過去500年來的衝突與分裂給於極寶貴的回應。」

3. 救恩的確據

馬丁路德曾在奧斯堡與主教卡耶坦(C a j e t a n)碰面,二人對得救的確據看法分歧。天主教可以接受宗教改革者們的看法,這是指信心是根基於基督應許的客觀事實,而不僅是人的自身經驗,唯獨信靠基督赦罪的話語。

4. 同時是罪人同時是義人

信義宗和天主教在罪、情慾和公義的理解上有所分歧,因此需要從經文釋義出發,二者共識在於罪不應該、也無法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掌權。正如約翰一書1章8~10節所說,基督徒並不是無罪的。舊人的自我中心和敵對上帝仍在稱義的人身上,是一生之久的奮戰。

天主教並不稱敵對上帝的傾向為罪,上帝一開始創造人的本意並不在此,天主教認為罪是與行為相關,敵對上帝的傾向不是行為,因此也不是罪,即使這個傾向是客觀事實。信義宗則認為敵對上帝和拒絕上帝二者皆從

上帝而來,兩派在罪觀上解釋不同,但二者都強調稱義的人,其內在敵對上帝的傾向均非與上帝無關或分離。

● 天主教教會的致歉

1522年11月25日教宗亞德六世在講道中提到,教廷中有權位者濫用權力、犯下罪過和錯誤。過了400多年,在梵二會議中,教宗保祿六世在講道中向上帝和分離的東正教弟兄致歉,藉此傳達天主教會對不同宗派或宗教的態度。

2000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大齋節期的講道中,採類似形式認罪和請求原諒,他不僅如同保祿六世一般的道歉、述說傷痛的歷史回憶,並且為梵諦岡的主教們請求饒恕。他提到1984年6月,前往日內瓦參加普世教協(WCC)會議,在那裡看見天主教教會所相信關於教會擁有使徒傳承和教父的主教職分是可見的記號、是教會合一的保證,其實對世界上大部分的基督徒來說並非如此,因為他們腦海中與天主教的關係,滿是受傷的回憶。若望保祿二世認為,天主教對這些受傷的記憶有責任,因此,如同之前的教宗,他也請求

原諒。

● 信義宗教會的致歉

1970 年,LW F第5屆會員大會在法國伊雲召開,LWF回應當時主教魏里布蘭德(Johannes Willebrands)的動人演說,提到信義宗基督徒和教會已經可以看出當年宗教改革者對羅馬天主教教會和神學的判斷,因爭論而有所偏頗,有一部分到今天仍有其後果。我們誠心向羅馬天主教的弟兄道歉,你們因為過去爭論性陳述而生病、受到誤解。我們存著感激之心,記起保祿六世在梵二會議中,向所有因天主教會而受傷的人請求原諒。在主禱文禱告中,LWF請大家和所有基督徒一起祈禱,請求赦免,誠心在愛裡接待彼此。

2010年,LWF第11屆會員大會在德國斯圖加特召開,教會公開為過去曾壓迫洗禮道歉,特別為信義宗宗教改革者以神學支持對浸禮派的壓迫而道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使世界和自己和好,因此我們請求上帝以及我們門諾會的弟兄姊妹的原諒,你們受苦,因為我們的先人在16世紀壓迫施行浸禮者,並在過去幾百年間忘記和忽略如此的壓迫行為,而信義宗的書寫者直到今日仍繼續傳播如此的內容。

X  X  X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信義宗(包括其他基督教主流教會)和天主教踏上復和之路,走向普世共融的新階段,藉著道歉和饒恕,為教會歷史開展新的一頁。回頭看台灣的教會,數十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和天主教之間常有對話與交流,然而這並不是完整的教會面貌。

在原住民部落,從倍加運動以來,部落幾乎是三分天下的局面,以天主教、真耶穌教會、長老教會為主,教派間緊張關係一直存在。

20世紀中葉,黃彰輝牧師在給WCC的宣教研討會的報告中,已經提出教會之間應該放下成見,一起攜手合作,為缺乏資源的部落以及族群的永續發展而努力。信義宗和天主教數十年的漫長對話,以及每個細節的討論,教會分層的參與,都提供我們一個新的模式,或許在尋求醫治過去和走向復和之路,我們需要長期的對話和反省,在普世(神學)的光譜中,和全球新舊教的合一之路,一起走向共融和復和,也是台灣轉型正義實質上的一部分。(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9期

相片提供:LWF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