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136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古韻仍新】時刻我需要主
作者 / 李粕

不知道所謂「禮拜天基督徒」這個名詞源自哪裡,但這個詞彙確實貼切地形容了一些人。或許對他們來說,基督信仰是有空間性的,離了會堂,他們的思想價值便故態復萌;也許在他們心中,基督信仰是有時效性的,過了那個時段,他們的態度舉止便一如平常。是不是他們不知道我們信仰的真神乃是充滿全地而不受空間限制(詩篇139篇)?是不是他們不知道拯救我們的耶穌,昨日、今日直到永遠不隨時間而改變(希伯來書13章8節)?是不是他們不知道基督徒的路,是要捨己、天天揹起十字架跟隨大牧者(路加福音9章23節)?是不是他們不知道屬神的人,有一個聖靈和肉體相爭的戰場(加拉太書5章17節)?

或許他們不知道,但19世紀作有400餘首詩歌的詩人安妮.薛伍德.哈克斯(Annie Sherwood Hawks,1825~1918年)深深知道,她不能片刻離開基督,一如她所作詞、羅伯特.洛瑞(Robert Lowry,1826~1899年)作曲的詩歌〈時刻我需要主〉(I need thee, every hour),便表露蒙恩罪人渴求救主親近。這首詩歌真切地指出,我們時刻需要主自己,一如人子以自己為葡萄樹、我們為枝子的比喻(約翰福音15章5節),且這不是自然不過的事,更不是照著我們的義,乃是因著至高者的大憐憫(但以理書9章18節)。這首詩歌向施恩的主表明心跡:「當聽我主的聲,就能歡喜」,且祈求救主「永踮我心裡,時刻與我佇的」,如同祂的名字「以馬內利」表明的信息。

安妮也深知,對基督耶穌時刻的需要,除了情感的愛慕、生命的連結之外,也有在試煉中煎熬的一面,需要主恩蔭庇堅固,因此她的詩歌如此吟唱:「祢若近倚,試煉不能勝過,倘迷惑我」。

聖經中基督徒生命的見證,從來沒有忽略這樣的難處,無論是來自惡者的試探,或是我們自己犯罪受苦,還是世界對不屬於自己者的恨惡(約翰福音15章19節),抑或在這條又窄又小的天路行走、不足為外人道的點滴,基督徒走的路,從來都不是康莊大道,一如那沒有枕頭地方、飽受拒絕、至終為罪人捨己的人子,這本是祂的榜樣、是祂的腳蹤(彼得前書2章21節)。

因此在這條路上,我們在乎的不是禍福,因禍福的源頭都來自於至高者(耶利米哀歌3章38節),我們當在乎與主是否沒有隔絕,「纔有安樂」。這首詩歌緊扣我們與造天地的主的關係:「真愛做祢的子,久長無變」;這是因信而得的權柄(約翰福音1章12節),我們因著所得的靈、得以坦然無懼地稱呼那坐天上寶座者為父(羅馬書8章15節)。人算什麼?本應死在罪中的人算什麼?竟能得上帝兒子名分的恩典?竟能得到與救主同在的福氣?對於這福音真理,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可是越加深入、認識,越感驚異、越被吸引,越能與詩人同歌:「求主永tiàm我心裡,時刻及我佇啲,我欣慕此號福氣,我來就祢。」

〈時刻我需要主〉

1.時刻我需要主,極大慈悲,

著聽我主的聲,就會歡喜;

2.時刻我需要主,祢若近倚,

試煉攏無氣力,通迷惑我;

3.時刻我需要主,無論禍福,

求祢及我無離,才有安樂;

4.時刻我需要主,至聖至善,

真愛做祢的子,久長無變;

複歌:求主永tiàm我心裡,時刻及我佇啲,

我欣慕此號福氣,我來就祢。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7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