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270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徒論動物神學5
試從聖經、神學與文化角度反思
作者 / 王文基

【編按】回應當代生態環境議題,本文擷取聖經觀點,反思既有人本中心主義,促發基督徒思辨動物神學之可能。內容精實豐厚,本專欄特別分5期連載,與讀者分享。

最後,可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來看動物。隨著19世紀人本社會科學興起,歐美地區開始出現動物園,原初功能是為提供民眾觀賞,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兼具知識教育與生態保育的功能。動物園更帶有某種旅遊消費的功能,是以休閒的角度提供民眾消費,看動物本身已逐漸演變成人類的某種消費行為。民眾多數會對動物園的設備、動物種類的多少、餐食及園內交通的提供、紀念品販賣……等評頭論足,已然十足消費者的心態。在此心態下,動物園及其中的動物,竟成了如同商店裡的陳列商品,消費主義果真無孔不入!

■娛樂與動物

伴隨著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現代人的休閒生活充滿了娛樂和消費,人們要放鬆心情就是要找樂子,而娛樂的方式必然要透過消費手段達成。如此的現象,相信大多數人已經習以為常了,根本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潛藏在休閒、娛樂與消費的背後,事實上仍然關乎生命的課題。若是從動物神學的角度來探討,則可以觀察到人類追求娛樂消費的過程中亦與動物連結,動物的生命展演,儼然成為提供人類休閒娛樂的一種消費對象。我想最明顯又值得想像的,便是「馬戲團」的動物表演了,以下將以兩方面來論述:

第一,動物保育團體指出馬戲團在馴服動物的過程難免有使用暴力手段。原本在大自然生活的動物被商人掌控了生命的權柄,牠們從小開始就要經歷手銬及腳鐐的拘束,在馴服、訓練與艱辛的長途旅程中,皆遭受如此非自然的對待。不僅這樣,各種展演背後,必須經歷長年累月的訓練,當中也以暴力與恫嚇手段,好讓動物能夠做出一些違反天性的動作與行為。為了滿足觀眾,這些動物執行的動作與行為,對牠們的生命來說是充滿危險的,例如跳火圈、刀圈或及模仿人類直立行走……。

我們常在光鮮亮麗的宣傳手法下,誤信動物是自然的與人類有美好配搭,而成為表演台上的明星。殊不知,現實背後竟是隱藏著人類對動物的虐待與殘酷的真相。基督信仰不正是提醒我們,要先從上帝的創造來看待與動物的關係,並以終末更新的彌賽亞國度來盼望在新天地中萬有的和平共存,才會有動物與人類完全的終極和平共處嗎?

第二,動物權利倡議者追求動物保護立法的趨勢,有效改變了馬戲團的形態與風潮。據報導,英國議院在2014年6月正式通過,明文規定,2015年起,馬戲團不可使用任何野生動物。立法理由中,立法者一致同意牛津大學保育研究小組(Oxford Conservation Research Unit)的報告,動物表演是已過時的娛樂(an out of date entertainment),完全沒有教育功能,野生動物並不屬於馬戲團所有。英美等國既已有這種保育動物的意識與行動,動物馬戲團只好轉向亞洲等其他地區發展。當人類將動物當作娛樂工具,是否合適即惹來倫理爭議,實在值得深思!

■友誼與動物

近代社會的嬰兒出生率逐漸減少,在人口結構、社會發展、醫療與福利政策……等方面皆受影響,出現不少轉變,這不只出現在整體宏觀的社會中,也同樣反映在部分與微觀的社會族群中。我生活在台灣將近30年來,觀察到熱衷養寵物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各式寵物店、寵物旅館、寵物美容店、獸醫診所、寵物墓園……等,一家又一家的開。還聽過有人說,現在當狗當貓比做人還幸福及享受。各式形容寵物的可愛名字,如:毛小孩、喵星人等,雨後春筍般冒起,若從動物神學角度反思,這是一種動物與人的友誼關係的凸顯。到底動物的情感與人的情感有怎樣的交流呢?這樣的友誼帶來怎樣的信仰反省呢?我想簡單分兩方面論述:

第一,人與動物的友誼彰顯出受造界中的生命關係。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自古至今有不同歷史發展,特別在都市化的處境下,若想維持關係,更需要付出不少代價。我們對現代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早已見怪不怪了,但卻也同時看見,許多養寵物之人對待動物的親暱令人動容。從上帝創造世界的觀點來看,人與動物發展的友誼關係同時凸顯出受造生命彼此有著不可分割的整全關係,對那些養寵物之人而言,這份生命連繫的關係極具深度,特別在面對其動物的生老病死過程中完全表達出來。這種攸關生命的信念亦合乎基督信仰的精神,同時平衡了過去歷史中的「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人與動物的友誼預嚐天國群體中與他者的關係。假如基督信仰中強調上帝國的福音藉著耶穌基督帶來這世界,而且聖經亦用了一種「已臨─終末」式的思考來表達天國的臨在,所以從聖經角度理解的天國是具備「群體性」的,是「個體」與「他者」在連接的關係中存在的模式。換句話說,基督信仰對上帝國之理解是以「萬有共存的關係」作為定義的。今天的動物與人的友誼關係正好成為「終末未來」的「現今預嚐」,我常看到寵物主人對其動物的愛真摯感人,彷如在地若天一般。那動物的主人更可能體會到彼此作為群體關係的緊密性,人需要動物,同樣動物亦需要人,這份友誼不正好反映出天國群體的生命特質嗎?

■靈修與動物

當今基督徒在面對世俗化的社會思潮下,最主要的抗衡力量仍然是歷史中大公教會的基督教靈修傳統。歷世歷代皆有其時空處境下的世俗化現象,但基督徒作為一個信仰群體,仍舊以獨特的方式維持其信仰精神與行動,特別是與上帝、與人群,及與萬物這三方面。我想基督信仰中各樣靈修傳統對每個時代的信徒仍然發揮著指導作用,自20世紀以降,從生態危機所產生的諸多反省中,亦影響到基督徒對生態關懷的觀點與行動,同時導引出具備基督信仰精神的「生態靈修學」。若是從動物神學的角度切入對話,可以讓我們看到基督徒對待動物與其靈修觀或靈性行動之間有著密切關係,也許可帶來一些新的反思。以下分三方面說明:

首先,動物的生命提醒我們生命具有脆弱性。特別在當今人類社會濫用生態資源狀況下,地球正在以高速呈現物種消失,動物的絕種情況更是令人堪慮。動物的生命仍在被人類藐視或輕忽,我們就更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性,這正是基督教靈修觀呈現出人性脆弱無助的實況,在偏離上帝後必須重新回歸真理並注重靈性生命的重整。

其次,動物的生命引導我們去締造和平共存。在物競天擇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下,我們看見動物界為求生存所呈現出相對殘酷的一面,但我們不可忘記動物界中依然反映出某種和平的氛圍。而在基督教靈修行動中,也有強調我們要追求成為「和平之子」的說法。這種帶著社會性或政治性的靈修觀正在挑戰著基督徒的生命行動,不單只是在人類社會的層面彰顯出和平,更是在生態的層面締造人類與萬物的和平共存,至少是包含動物界在內的。

最後,動物的生命指向那位大能的創造主宰。歷史中某些地區的人們在宗教上是以崇拜動物彰顯繁殖能力,的確在科學昌明的現代,觀察動物界時亦多少會有同感,但不同的是,生物科學的詮釋早已遠遠超過宗教的詮釋進路了。但是從基督教靈修學的角度理解,默想一切的生命存在必然會追溯到那位大能的創造主宰,也就是「上帝」自身。生命的大能其實源自祂;人類與動物的生命力充滿著奇妙奧祕,這一切都引領我們歸回創造的主宰。 (全文完)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40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