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鮮知啟示
點閱次數:132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畫中有道】恩典之約
伊甸園與亞當的墮落
作者 / 虛吾

工作複雜度日益增加的現代社會講究分工,不同專業的人組成團隊,各司其職,提升工作效率與品質。藝術領域分工合作雖不多見,仍有類似作品,此分工指的不是畫家主導創作主題、構圖,讓助手處理次要細節,而是同等重要的畫家們共同創作一幅作品,以致同一張畫同時出現不同風格。

現收藏於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的《伊甸園與亞當的墮落》(The Garden of Eden with the Fall of Man),以創世記3章為創作主題,即是1617年間由巴洛克時代荷蘭畫家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hel the Elder,註)和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協力完成。

兩位畫家關係相當密切,流傳於世的勃魯蓋爾與第二任妻子、孩子的全家福畫像,即出自魯本斯之手。今時我們沒有足夠資訊具體區分兩位畫家如何分工,只能概略比對魯本斯於1628至1629年間創作的《人的墮落》(The Fall of Man),而後推斷《伊甸園與亞當的墮落》中的始祖出自魯本斯之手。而那些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曾出現在勃魯蓋爾的手稿筆記,兼之他自1594年以來即常以樂園為主題創作,因此勃魯蓋爾負責動物繪畫的可能性頗高。

█樂園改變的一刻

兩位畫家的合作,使《伊甸園與亞當的墮落》展現多元、生動的風采,相比於其他同主題的作品,這幅作品除了目擊始祖犯罪那一瞬間,同時也呈現上帝起初創造的美好。

這幅作品的生物多樣性,標記著17世紀對各樣動物的研究、考據、理解,如左下角畫有一隻極樂鳥(bird-of-paradise),勃魯蓋爾可能是第一位畫出極樂鳥的腳的畫家,因為在16世紀末,人們認為這種分布於大洋洲的鳥是沒有腳的。此畫也呈現大航海時代(Age of Discovery)後歐洲人對世界的認識,可看到來自亞洲、非洲的孔雀,活躍於非洲的鴕鳥,以及亞洲特有種老虎。各種動物和諧地穿梭在綠蔭林間,虎豹可以同臥,雄獅對近在咫尺的羚羊、雞群毫無興趣,牛隻親近猛獸而無所懼怕,明顯是描寫樂園,或是對以賽亞書11章6~9節的想像。

然而,與飛禽走獸同時陳列的人的作為卻是大相逕庭。夏娃一手摘下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一手遞果子給丈夫亞當,亞當一手正接過果子,一手指著果子,似仍有疑惑,而巨蛇盤踞樹上,凝視著樹下即將發生的一切。看似歲月靜好的一幕,卻預示著一場世界巨變即將發生,帶來令人膽戰心驚的張力。

█違背行為之約

亞當與夏娃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意謂著人即使如奧古斯丁所說擁有完全自由的意志,可以自由地決定行善或行惡,他們仍然選擇後者──接受惡者的邀請,敵擋上帝的話。人類的歷史,以此為分水嶺走向墮落。

在此之前,上帝造人原是正直,在此之後,人尋出許多巧計(傳道書7章29節);在此之前,人有上帝的形像,在此之後,上帝垂看世人,無一行善,無一潔淨、無一明白(詩篇14篇1~3節)。於是,按著上帝形像所造的人成為罪人,本應顯出上帝榮美的人,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這是人類違背約定、虧負責任的開始,改革宗的聖約神學(Covenant Theology)強調上帝的主權、恩典,同時也重視人的責任,因為聖經中屢屢以約的形式呈現上帝與人的關係。如同許多神學詞彙,雖然「行為之約」一詞沒有出現在聖經中,但我們歸納字裡行間所述,可看到亞當、夏娃犯罪、墮落前,上帝與亞當的約定是要求其遵守命令(行為),若干犯這命令,就要受到上帝的審判、刑罰(創世記2章15~17節),這即是行為之約。

藉著聖經,我們知道《伊甸園與亞當的墮落》這一幕具體的對話內容,人類許多今時仍普遍存在的偏差、罪惡,都可在此際略窺雛型。有對上帝話語的添加(創世記3章2~3節),有對上帝旨意的扭曲(創世記3章4~5節),更有對自身責任的推諉(12~13節),若我們細細品味亞當的辯詞,除了明顯把責任推卸給夏娃之外,還隱隱有對上帝的責難:「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上帝的恩賜旨在幫助他,他卻指責這恩賜使他絆跌。

這事件也具體說明自那時候起迄今人類的困境──全然的敗壞(total depravity)。

多特會議(Synod of Dort)回應阿民念主義(Arminianism)的抗辯,在分述聖父的主權、聖子的工作後,談論人的敗壞,說明人雖然仍保存部分上帝的公義、良善,但已不再完全,理性、意志、情感各個面向都受到罪的汙染,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尋求上帝,更遑論在祂面前稱義、與祂和好,也因此得不到上帝的接納。

人明知有上帝卻不榮耀祂,想立自己的義滿足自己的良心(羅馬書10章3節);死在罪惡過犯中、隨己所欲,為可怒之子而不自知(以弗所書2章1~3節);人墮落的影響不只限於人類,受造之物也受到波及牽連,因此嘆息勞苦(羅馬書8章19~22節)。

█恩典之約寫在人心

幸而,人類墮落的故事不是以永遠沉淪為結局。《伊甸園與亞當的墮落》的特殊之處,即在墮落的描繪中,仍然暗藏拯救的符號。亞當身後有一株葡萄樹,懸掛著幾串葡萄,正是象徵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與所流的血(馬可福音14章23~25節)。論到耶穌基督的拯救,聖約神學指出,面對人的悖逆、敵擋,上帝的回應不是憑著至高的權柄賞罰嚴明,不是照著所訂的誡命當場擊殺罪人,乃是主動設立「恩典之約」──「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祂的腳跟。」(創世記3章15節)

這段話常被稱為「第一個福音」,上帝應許有一個人要來解決人與撒但中間的仇恨:「女人的後裔」將要和惡者爭戰。上帝沒有容讓人犯罪之後與撒但聯合,反倒在罪人當中興起救主,與惡相爭。於是乎,這恩典之約有如一條脈絡貫穿聖經記載的歷史,逐次、依序顯明上帝的恩典及人的責任。上帝與挪亞立約,確立了天地的穩定,人不再遭受滅頂之災,挪亞因信上帝的話而動了敬畏之心,留下信心的見證(希伯來書11章7節);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地上開始出現上帝的選民,按著上帝的應許,世上萬族也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蒙福(加拉太書3章16節);上帝與摩西立約,藉著祂所傳的律例典章,顯明祂的公義,因為祂是聖潔的,也要求人成為聖潔(利未記11章44節);上帝與大衛立約,應許他的子孫永遠作王,這約至終在耶穌身上實現。

恩典之約寫在人心中(耶利米書31章31~34節),約的本質是平安(以西結書34章25節),不是基於人的行為,乃是上帝主動賜下新的心、新的靈,以耶穌的血所立(路加福音22章20節)。耶穌以末後亞當的身分代替蒙救恩之人,成全了行為之約的要求,讓他們因此藉著基督有份於復活(哥林多前書15章22節)。

註:楊.布勒哲爾(Jan Brueghel de Oude, 1568-1625)是畫家世家布勒哲爾家族的一員,為了與同為畫家、同名的兒子楊.布勒哲爾(Jan Brueghel de Jonge, 1601-1678)區分,通稱老楊.布勒哲爾,兒子則稱小楊.布勒哲爾。

※參考資料:

《研讀版聖經—新譯本》(CNV Study Bible)
《揭開奧秘—發現舊約中的基督》(The Unfolding Mystery-Discovering Christ in the Old Testa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Garden_of_Eden_with_the_Fall_of_Man
https://nl.wikipedia.org/wiki/Het_aardse_paradijs_met_de_zondeval_van_Adam_en_Eva
https://nl.wikipedia.org/wiki/Jan_Brueghel_de_Oude
https://nl.wikipedia.org/wiki/Jan_Brueghel_de_Jong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ter_Paul_Rube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Fall_of_Man_(Rube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adi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iginal_si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rd-of-paradise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3期

圖片提供: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Garden_of_Eden_with_the_Fall_of_Man,2022.03.10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