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268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十架光,白與棕對話
大溪方濟天主堂
作者 / 王昭文

一座在台灣的全新教堂,卻給人歐洲古老教堂的感覺,踏進去,會由衷生出肅穆敬虔之心,感受到聖靈同在。第一次聽到頌音合唱團指揮萬益嘉(Edgar Macapili)如此稱讚位於大溪的方濟天主堂,心想台灣真有可能有這樣的地方嗎?後來他又多次提及,還有合唱團員們也說起在此唱歌時的美好感受,令我心生渴慕。

■難得一見素樸精緻風

2016年1月中旬,藉著頌音合唱團受邀演唱的機會,跟著到大溪,終於得償心願。抵達時飄著冷雨,天色昏暗,教堂旁的方濟生活靈修中心亮起橘色的燈,感覺好像回到家。進入建築,迎接我們的是一幅聖方濟眺望遠方教堂的背影。在整潔素淨的餐廳稍微安置後,趁著還有光線趕快參觀教堂。因為有婚禮正在進行,只能先在外面繞一圈。

教堂外觀不太起眼,沒有高聳的高塔,形狀也很難形容。白色牆壁,棕色的柵欄,入口隱藏在柵欄後面,進入之後,是包圍教堂的長廊。廊上掛有風格簡樸的米白色石刻浮雕,包括苦路十四站的圖像,還有聖方濟〈太陽歌〉的內容等。繞一圈後,知道教堂原來是舟型,整個結構也有點像蛋,從外面看到的部分是蛋殼,長廊是蛋白,教堂則是蛋黃。長廊的天花板、地板和牆壁都是白色,又有看起來像是舊木料構成的大片門扇,教堂內光線從門扇木條縫隙透出來。整個教堂都由白色與棕色構成。自然光線從天窗和旁邊照入,採光和通風都很不凡。入口有石造的洗禮池,後方入口有座簡單線條構成的耶穌復活雕塑。繞蛋白區一圈,感覺樸素又精緻,台灣宗教建築難得見到此種風格。

等婚禮結束,趕緊參觀教堂內部。首先看到屋頂開了個十字架型天窗,如果有陽光的日子,十字架一定有很美的投影。高懸的「聖達勉十字架」,形狀來自13世紀感動了聖方濟的十字架,繪製在一塊舊木料上,有資料說是原先老教堂的屋樑。整個空間沒有什麼裝飾,坐下來就是定睛看十字架,看屋頂上的十字架,或是聖壇前的十字架。長條座椅寬大穩重,坐起來非常舒服。

當晚住在靈修中心,收拾整潔的房間,純白的床鋪,牆上掛著十字架,此外別無長物,桌、椅、床都是質感很好的木頭。住過幾處天主教的會館,就屬這裡最為低調奢華。

■極簡設計體現方濟精神

整個「方濟生活園區」其實包括三個部分:聖堂、靈修中心和方濟會院,佔地並不算廣。前二者對外開放,方濟會院外人不能打擾。

清晨起床,聽見吟誦的聲音,才發現這棟建築物和旁邊的方濟會院相連,2樓有小小的聖堂,修士們正在讀經祈禱。我站在門外傾聽,透過砂玻璃的門,看見地板上放了很多塑膠桶。原來會院的建築是舊的,會漏水。興建大教堂、給旅客蓋舒適的會館,修士們住舊房舍,則是方濟安貧精神的體現吧。

在小小的園中散步,再次欣賞這個空間。庭院中有兩座聖母像,抽象手法的石雕,和新教堂的極簡風很搭。教堂入口處有一浮雕,兩隻交叉的手(耶穌與方濟),是方濟會的標誌。散步時也留意到,入口的門也有舊木組成的十字架,而玻璃正可映出對面的聖母雕像。

從零星聽到和查到的資料,原來這座教堂落成於2013年8月,有近10位建築師、藝術家投入設計。這次遇到主要的設計者涂正英建築師,頌音合唱團前團長陳思敬建築師也是團隊之一。他們走訪全世界多處教堂,研究最適合台灣風土的建築方式,並盡力在建築中表現出方濟精神:謙遜、持守貧窮、關懷大自然、和平。所以教堂是節能、友善大自然的綠建築,簡樸的風格,又以方濟會服的棕色、白色為外觀。從教堂、庭園、靈修中心的種種設計和設備,美感統一,看得出設計上的用心。

當地朋友說這裡曾經荒廢,破落得很,路過都不知道這教堂是否還在聚會。改建後成為大溪最受矚目的建築,也是桃園市的驕傲。曾經旅行各國、見過很多世面的她,第一次踏進這座教堂,讚嘆道:「真的就像身在歐洲古老的大教堂,感覺平安和由衷敬畏。」

為了一睹這間教堂,開車來回超過8小時。雖然只待一夜就匆匆離開,卻帶著滿滿的感動,期待再次拜訪。

文章、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59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