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22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加爾文主義,更深刻、更老練、更貼近生命的信仰思維
紀錄片《加爾文主義者》
作者 / 陳碧如
紀錄片《加爾文主義者》影片截圖

追求流行、標新立異、隨心所欲的世界潮流,充斥在我們身處的文化中,即使是基督信仰也無法倖免。紀錄片《加爾文主義者》(Calvinist)點出了現代美國教會的問題,並重申加爾文主義的觀念及其寶貴之處。改革宗牧者們期待這些觀念能夠再次喚醒主的羊,使更多人可以聽到真正的福音,從真理得到自由。

■宗教改革回歸聖經真理

16至17世紀,歐洲掀起宗教改革,其中,影響改革運動甚巨的兩大靈魂人物是馬丁路德及加爾文。馬丁路德為對抗當時的羅馬天主教廷,在威登堡教堂門口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強烈控訴教會販賣贖罪券的腐敗行為,並回歸聖經對救恩的解釋。片中運用動畫闡明「因信稱義」的觀念,讓我們深刻明白,罪人得救乃是全憑耶穌在十字架的代贖,而不是以金錢或是人的好行為換取。

加爾文屬於宗教改革第二代人物,片中一位神學教授解釋加爾文提出的一項讀經重要觀念。影片以簡明的動畫呈現此觀念,只見暗喻主道的一道河流,天主教會像是一道攔砂壩,限制流出的河水量,意味信徒認知的聖經都是經神職人員過濾的信息,無法自主讀經。加爾文則認為,應該拆毀這道攔砂壩,讓河水的流出不再受限,也就是信徒可以自己閱讀聖經,閱讀聖經不再是侷限於神職人員的權利。加爾文相信聖經是上帝的默示及無誤的真理,更是每位信徒在信仰及生活的最高準則。

17世紀的加爾文派學者在多特大會提出「加爾文五要義」,用以對抗「阿民念主義」。片中亦使用鮮明的動畫來說明兩者最大的差異。阿民念主義主張,救恩像是一道階梯,人尚有部分的能力,可以先靠自己爬個幾階,等到筋疲力竭時,再決定要不要接受上帝的幫助,爬到階梯的頂端(得到救恩)。加爾文主義則認為,救恩是一道懸崖,人完全沒有自救的能力,之所以能得到救恩,完全只能倚靠上帝,是祂定意要救我們,一切都是祂的主權。

我們何等蒙福,可以如此容易接觸到聖經中的真理,從中獲得自由。這實在要感謝上帝500年前的預備,興起一批改教家勇於傳揚真理,他們遺留下來極為寶貴的神學資產,使後代子孫能明白並繼續傳承上帝對兒女的美好心意,加爾文主義即是其一。

■現今教會的潮流

後現代主義的思潮逐漸滲透到各個思想層面,其觀點為多元、解構、擺脫權威等,凡事沒有絕對是非(其實這觀點本身就是絕對的)。反傳統、打破常規的聲音不斷興起,促使傳統教會地位動搖。1990年代末,不滿教會現況的年輕人起來反抗,認為過去400多年來的教會形式已不符合時代所需,有必要進行第二次宗教改革。美國因此興起一場「新興教會運動」(The Emerging Church Movement,簡稱ECM),牧師麥拉倫(Brain D. McLaren)為此一運動的代言人。

新興教會運動的焦點在於打破教會的傳統框架,教會沒有名字,也不需要固定的組織、聚會時間及聚會場所。信徒之間沒有階級之分,他們可以直接用名字稱呼彼此,藉此突顯親切感,不那麼拘謹。新興教會有別於傳統教會的訴求,讓它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吸引許多年輕人參與。

但另一種風潮也正悄然而生。《加爾文主義者》的導演萊斯˙蘭弗爾(Les Lanphere)指出,自己是千禧世代,從小跟父母到教會,父母聽講道,他被安排到主日學或團契,這類聚會娛樂居多,較少聖經真理的教導及教義的餵養。表面看來,同儕之間似乎有弟兄姊妹般的情誼,卻與歷世歷代聖徒失去連結。但他對真理感到飢渴,需要更多真理餵養,不想停留在吃奶,而是要學會咀嚼乾糧。

後來,蘭弗爾因為聽到改革宗牧師保羅˙華許(Paul Washer)的講道,開始重新思考信仰的意義,並成為加爾文主義者。他認為,加爾文主義為基督教提供了更深刻、更老練、更貼近生命的信仰思維,促使他的生命整個改變。也因此,在宗教改革500年之際,他開始籌劃拍攝這部紀錄片,除了介紹更多人認識加爾文主義,也記錄改革宗復興的現象。

■謹慎回應新世代

接下來我們看到,新興教會的影響力雖不斷增長,改革宗牧者及委身於各個崗位的信徒也同樣在盡本分,使用書籍、演講、影片等各種管道傳講上帝的福音,不斷延續復興的火熱。

我本來認為,改革宗常給人呆板、嚴肅、冷漠的印象,所以看到影片出現嘻哈歌手,以嘻哈音樂唱出加爾文主義時,實在感到非常驚訝。嘻哈音樂被認為是「邊緣」的音樂,但若透過嘻哈音樂將福音傳進社會邊緣人心裡,這無疑是福音處境化最美好的見證。藝術本就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我非常欣賞這樣的態度及方式。

然而,我們仍必須警醒,不得輕慢。幾年前,新一代加爾文主義牧師馬克˙德里斯寇(Mark Driscoll)憑著極具魅力的講道,風靡許多年輕人。遺憾的是,他使用粗鄙、謾罵的語句在台上講道,更涉及露骨的話題,私底下與同工共事,態度更是驕傲、霸道、專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最後他不得不出面道歉並辭去牧職。

合乎聖經的復興,是回歸宗教改革的精髓及要理,對這個世代做出回應,而非隨一己之私任意改變,毫無根據地自創新的理念,為求創新而創新。自始至終,我們只是傳遞好消息的人,而非好消息本身。

人們剛接觸到新事物,總是滿腔熱血,藏不住心中的喜悅,想到處與人分享。影片裡的牧者及學者談到剛接觸改革宗信仰的人,常會有「囚籠階段加爾文主義」(Cage-Stage Calvinism)的現象產生。他們會積極為自己視為真理的概念辯護並分享,通常方式較為激烈,極具侵略性。他們必須先關在籠子裡冷靜一段時間,才能被釋放。換句話說,他們需要經過長時間謙卑學習、冷靜思想,信仰才能成熟。牧師史普羅(R. C. Sproul)承認,自己一開始接觸加爾文主義時,與朋友談論信仰容易不耐煩。所以,學者呼籲我們務必記得自己也是自私、敗壞的人,上帝對我們如此有耐心,我們理當效法祂。

最後,我們要避免陷入「名人主義」陷阱,迷信知名牧師並追隨他們。同為牧師及嘻哈歌手的薛˙里尼(Shai Linne)說:「這會造成往後知名牧師若離開人世,他們傳講的一切也跟著逝去。」我們務必要警醒!

註:此影片尚無中譯版本,有興趣者可至此網站購買:leslanphere.com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03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51829,擷取日期:2019.06.04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