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140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穿越聖經去旅行3-3
苦路的盡頭是復活
作者 / 陳小小
墓門寫著:「祂不在此,祂已復活。」

【編按】記念耶穌基督受難及復活,接下來連續3期,讓我們跟著陳小小穿越聖經去聖地旅行,吃主的聖餐、走過苦路,經驗主復活所帶來滿滿的喜樂!

■聖墓堂內默想十架七言

根據考古的研究,苦路十四站位於聖墓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內的最後五站,確定是當年耶穌被釘十字架前所走的路徑。苦路第一站至第九站是在耶路撒冷舊城的露天街道上,頭頂是一片天空,第十站至第十四站皆在聖墓堂內,裡頭一片幽暗,最明亮的地方是第十三站,在這裡耶穌的身體從十字架上被取下來,光線照射於放置聖體的石板上。光,在教堂建築設計中象徵上帝的垂臨,跪地於石板前祈禱的人與光線共融,舞出神聖的氛圍。

由四座建築物構成的聖墓堂,厚牆、立柱、側廊、柱廊、半圓壁龕、庭園、精緻絢爛的畫作,瀰漫著神聖莊嚴氣息,令人沉迷其中;太多的特色與重點,一時間不知道該把眼睛放在哪裡才好。於是決然閉上雙眼,靜心聆聽教堂建築語彙,讓靈沉浸、靜默於神聖空間。心坎緩緩浮現十字架上耶穌的終末七言:

1.「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2.「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路加福音23章43節)

3.「『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翰福音19章26~27節)

4.「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章46節,馬可福音15章34節)

5.「我渴了。」(約翰福音19章28節)

6.「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

7.「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路加福音23章46節)

對於被眾人頌讚為「美得不可思議」的聖墓堂,我承認自己並不怎麼喜歡她,因為沉重的死亡氣息壓得我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喘不過氣來。眼前教堂內的燭光,彷彿都微顫地發著抖。我認為苦路的最後一站聖墓堂,呈現的不應該是死亡,而是復活!基督徒絕非怪人,喜歡擁抱死亡、愛當殉道士,反倒是深深了解死亡的威脅,所以更渴求已經勝過死亡的復活耶穌。

保羅也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章14節)基督徒並不懼怕死亡,那是因為他所信的是叫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上帝,且相信在耶穌裡面,生命的終末並非滅絕,乃是勝過死亡。所以在各種看似絕望的困境下,基督徒依然擁有如同鑽出石縫小草般的生命力量,因為耶穌已復活。苦路十四站的盡頭聖墓堂,籠罩著太多死亡的氣氛,簾幕重重遮蔽燈,不見盼望,令人承受不住。

■盎然生機花園墓

記念耶穌被埋葬及復活的地方,除了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內的聖墓堂外,另一處是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外的花園墓(花園塚,Garden Tomb)。1883年,駐守耶路撒冷的英國將軍查理士哥頓(Charles Gordon),看到北面的石崖形狀好像頭顱,便認為那是聖經中的「各各他──髑髏地」(Γολγοθᾶ為「頭蓋骨」之意)。

花園墓於考古、地理及教會傳統之理據皆薄弱,完全比不上聖墓堂。但我比較喜歡那裡,因為充滿盎然生機,濃烈地傳達耶穌復活的訊息。園內路旁小徑一簇簇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像個鄰家妹妹露出親切的笑容迎接著你。路走到底,是個石灰岩鑿成的墓穴,墓口處有道長長的溝槽,是封墓石的滾槽,狀似圓桌的封墓石,則立在不遠處。我隨即想到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發現耶穌已經復活的那一幕,「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輥開,坐在上面。」(馬太福音28章2節)墓口咖啡色大門釘著一個標語:「HE IS NOT HERE – FOR HE IS RISEN」(祂不在此,因祂已復活。)是的,耶穌已經復活了!

■耶穌已經勝了世界

耶穌對信祂的人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人生不可能事事順心,都多少都必遭逢困厄,但上帝的兒女在苦難中有耶穌同在,並有夠用的恩典。上帝的兒女也受託付,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即使自身平安順遂,我們也能學像耶穌,懷抱苦境中需要幫助的人。讓長期被榮耀神學及成功神學包圍的我們,安靜默想耶穌走過的苦路!(本文節錄自《穿越聖經去旅行》,系列完結)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8期

攝影:盧瑞興、陳小小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