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164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長崎基督教歷史巡禮(下)
聖誕敲響和平鐘
作者 / 潘叡儀
多羅神父1868年來到日本,從28歲起奉獻46年歲月於斯土,其中33年在長崎外海區。不僅餵養靈性,又教導居民一技之長,因此被稱「外海之父」。

在長崎雖然參觀了不少教堂及相關的博物館,但直到離開市區,到了外海地區的出津文化村參觀出津教會、出津救濟院及多羅神父紀念館時,才遇人詢問:「你們是基督徒嗎?」也許是因為市區太多遊客,讓教堂或博物館的管理者無暇談話,但也正巧,外海地區有許多隱藏的基督徒,他們在此祕密聚會好幾個世代,至今還保留祕密聚會的儀式,留下敬拜上帝的「神社」。這個問句挑起了我的想像力,也許他們幾代前的祖先,也是這樣小心翼翼地觀察、詢問、相認。

■罪與知罪

2000年開館的遠藤周作文學館位於外海地區,長崎引發遠藤寫下眾多與信仰相關的作品,所以遠藤稱長崎是他的心靈家鄉,而外海地區即是《沉默》這部小說的舞台。

遠藤曾在他的著作描述天主教對他來說像是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他以文字探問著:「對日本人來說,基督教是什麼?」從弱者的角度、母親上帝的角度,為日本人尋找一個符合文化認同的上帝形像。縱然遠藤最後一本著作《深河》傳達之宗教多元主義遭受批判,但也提醒了傳道者在跨越文化傳遞福音時,不可忽視文化之詮釋及內涵──若福音是件衣服,不只該給人保暖,也需要合身。好的小說家對人性有深刻的觀察,對遠藤來說,宗教文學不是歌頌上帝,乃是描寫人性*。遠藤的作品探討「罪的意識」,非來自法律制裁、他人眼光,乃是因認知上帝存在而產生的罪感,他挑戰讀者意識到罪,進而認知上帝的存在!

文學館內有遠藤周作的模擬書房、手稿、遺物及藏書。遠藤雖已在1996年回天家,但他的文字仍繼續開啟一個日本文化與基督宗教摔交的視野。離開文學館前,外子俏皮地在訪客留言簿寫下藏頭詩:「遠洋過海 藤草之地 周作文學 作主恩典」,記念我們此趟來訪,也記念16世紀相繼抵達日本的傳教士,更向這位偉大的文學家致敬。

由遠藤周作題文的沉默之碑豎立在可俯視大海的制高點,碑文寫道:「人間是如此悲哀,主啊!海卻是如此湛藍。」不管有多少重擔,望向寬闊的海總是能忘卻煩惱,湛藍的海有如上帝的恩寵般,接納這世間的背叛、不信、苦難……。在隱藏的基督徒受迫害的兩個世紀間,大海就在那;在大戰時期、原爆之際,大海也在那;甚至在這一切以前,她就存在著,預備擁抱這一切。

■罪與恩寵

長崎除了有豐富的教會遺產,也因著2017年上映的韓國電影《軍艦島》,讓遊客注意到長崎市管轄的端島(俗稱「軍艦島」)。我們在港邊看著一車車遊客被載到岸邊,預備上軍艦島參觀。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苦待朝鮮半島勞動者與中國俘虜,但現今日本對著觀光客及自己的國民,卻只述說島上曾有的工業現代化成就。世間確實持續充斥著謊言,然而大海上的軍艦島,這犯罪的場域,不也被上帝的恩寵擁抱著嗎?

長崎,有被視為汙點、不被日本政府當局正視的過去;但也有人因著信仰,突破榮辱羞恥的傳統文化,呼籲眾人承認戰爭是人類共同的罪所造成。人性的醜陋,及人呈現上帝美好的形像、上帝的救恩,在這個城市孕育了許多故事,好幾次讓我眼眶泛淚。我知道,我不只是看見這塊土地經歷苦難的本地人或外地人,更是在此與自己的生命相遇。

這趟長崎之旅,感到眾聖徒離自己不遠:我們可能棄教、亦可能持守信仰;我們可能認錯、亦可能迴避錯誤。1945年的聖誕夜,浦上天主堂的鐘聲從廢墟中響遍原子荒野,帶給苦難中的人安慰及盼望;2018年的此刻,祈求和平鐘聲在世上永存,更求自己心中的和平鐘,在人生的道路上帶來提醒與安慰。將長崎的朝聖短旅,推薦給忙碌又期望可以短暫退修的人。

*〈探討日本人罪的意識〉,《到雅典:遠藤周作小說精選》,遠藤周作著,林水福譯,新北:立緒文化,2017。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85期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