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歷史
點閱次數:65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共同譯本與合一運動
周聯華的未竟之功(下)
作者 / 曾慶豹
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原則受尤金‧奈達影響頗深。作者翻攝自《聖經、詮釋、實況:駱維仁博士榮退紀念文集》。

█在聖經中找不到天主

天主教與基督教共同接受的現代中文譯本固然讓合一運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因為現代中文譯本未能納入次經,天主教僅接受新約部分。而且這個譯本實際上是根據現代英文譯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 TEV)翻譯,不是直接從聖經原文翻譯過來。然而,經過現代中文譯本的合作經驗,雙方代表都認為時機已逐漸成熟,可以進一步聯合翻譯聖經。於是,台灣聖經公會於1981年8月10日另組織了非正式的小組,經過兩次會議,雙方對於譯名取得非常多的共識,開始著手真正意義的「聯合譯本」。

經過上述的預備工作,聖經聯合翻譯委員會最終於1987年2月成立,並於台北舉行第一次會議,出席者包括台灣聖經公會代表周聯華、駱維仁、蔡仁理、澳洲聖公會宣教協會宣教師歐可定(Graham Ogden),以及天主教代表房志榮、韓承良、劉緒堂。此次會議確立了工作的原則,決定從保羅書信開始翻譯,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主要召集人分別為周聯華、劉緒堂、房志榮、韓承良,於下一次會議前完成,預定在1990年完成新約全書翻譯,隔年出版。

第一次會議的重點在於眾人達成協議,統一了「上帝」與「聖神」的稱呼。房志榮的說法是:

天主教聖統及聖經公會各讓一步:天主教接受以「上帝」代替「天主」(只在這部合譯的聖經中,至於「天主教」的稱呼,及其他聖經本或禮儀本中的「天主」都仍保持原狀),聖經公會所代表的基督教會接受「聖神」的說法來代替他們慣用的「聖靈」(也只在這部合譯聖經裡用,其他的聖經可以不變)。

可惜這個決議並未獲得總主教羅光及主教團秘書長王愈榮主教的同意,最終在5月的《主教團月誌》中留下這樣一段紀錄:

大家覺得有共同之聖經──合一本是好事,但是合一聖經是為大家念的,假如把聖經中的「天主」全改寫「上帝」,天主教教友在整部聖經中找不到天主,那大有危險。

他們的結論是:

贊同合一本之合譯工作,出版時可以不同譯名出版。

此結果讓房志榮深感遺憾,他希望彼此可以有更多溝通的機會,最後他清楚地表示:

■合譯的大公聖經主要是為占我國人口極大多數的非基督徒使用,天主教教友可以用作參考。
■生活中的天主同樣可以用「天主」或「上帝」來表達、來尋找。
■以不同譯名出版聖經,就沒有合譯的大公聖經。
■合譯聖經小組建議的不是天主教放棄「天主」,基督教放棄「聖靈」,而是在合譯的大公聖經裡,大家都同意採用「上帝、耶穌、聖神」來表達三位一體的至上神,所有的基督徒用同樣的稱呼來向非基督徒作見證,以利福音的傳播。
■必也正名乎?
■稱至上神為「上帝」更合乎聖經原文。

顯然,房志榮之前的樂觀是高估了,因為他曾說過,比起基督教大小不一的教派和信徒,「天主教方面接受一部新的合一聖經不會遇到多大阻力。」此事最終是如周聯華回覆韓承良的信中所說,無論如何,工作可以開始,只有開始,才可能成功。至於無法合一的困擾,彼此可以再討論,以避免傷害天主教為前提。

█無以為繼的合一

聖經聯合翻譯委員會繼續召開第二次會議,地點在香港,時間是1987年10月,再度確立了專有名詞的統一。此次會議討論了聯合翻譯聖經的目標,基督教認為主要工作目標是對教會內,天主教認為是對教會外;基督教主張必須先取得教會內的認同,此譯經工作才有意義,但天主教則認為,使非基督徒可以更容易接觸或理解聖經才是目標,這比獲得主教團批准更容易些。會議最後還議決,讓中國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教界也了解此計畫,並希望下一次中國可以派代表參加。比較特別的是,此會議也議決,由周聯華向羅光解釋採用「上帝」一詞的原委。

誠如周聯華在路加福音聯合翻譯試行本序言提及的,不是誰向誰讓步的問題,而是基督教與天主教雙方代表以最大的誠意達成合一運動,而聖經名詞的統一是合一路上的一大步,這樣的突破是難能可貴的。然而,幾經努力,聖經聯合翻譯委員會最終仍只完成了《共同譯本四福音書》,於2015年對外發行。這是歷經三十多年誕生的成果,也可能是最後的成果,因為隨著周聯華和房志榮分別於2016年和2021年離世,此一計畫已難以為繼。而比聯合翻譯事工最為關鍵的目標──合一,更是遙遙無期了。(全文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3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