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112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徒論休閒神學4-1
從聖經與文化觀點反思
作者 / 王文基

當代基督徒面對一個強調「工作」與「休閒」並重的世代,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可喜之處在於,這是追求某種平衡的理想生活型態,但其可憂之處卻是現實總是歪向某一方,要不是拚死命的沒日沒夜又接近過勞死追求成功與富裕的人生,要不就是滿腦子都在費心費時費錢費力安排行程緊湊又根本不能休息的休閒生活。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帶點荒謬又看似矛盾的狀態吧!

基督徒過去幾十年逐漸看重職場的信仰意涵,努力建構「工作神學」的論述與反思,但相比之下,似乎較忽略「休閒神學」的論述及反省。因此,筆者期待以不同的角度來嘗試觀察與反思。

■工作的上帝VS.安息的上帝

思考「休閒神學」之前,需要想一想休閒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換言之,我們需要問:上帝也休閒嗎?上帝是休閒之主嗎?我們必須承認,過往基督徒對上帝的觀點比較注重「上帝的工作與行動」,所以常聽到這位上帝不休息又不睡覺。祂為了掌權宇宙萬有諸多大事小事,哪裡有休息或休閒呢?然而,這個工作(行動)的上帝亦有另一個面向,聖經描述祂是「安息日之主」,上帝歇了祂的工享受安息,這反映出上帝在行動中亦保有休息的節奏。「安息」正是創造主上帝延伸至受造萬物中的一個行動,可以說「上帝的安息」具有分別為聖的時間與空間概念。

上帝作為一位「工作的上帝」,當然也是「安息的上帝」,工作與休閒並不是截然的矛盾,乃是整全的兩面。以基督信仰來思考,休閒是在某個時空中的一種行動,我們不必然要把休閒等同什麼都沒有做或不能做,「休閒」並沒有排斥「行動」。正如現代人的休閒活動,在休閒中仍然可以透過活動來表達其意義。如此便能理解為何上帝在安息中不等於失去掌管萬有的行動力,反而顯明祂是萬有存在之主。「休閒神學」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建構起來,其豐富又實際的意涵,仍有待繼續發掘。

■創造中休閒

創造本身反映並凸顯出上帝有智慧、有秩序、有理性、有關係、有美感、有節奏的「工作神學」,但我們卻很容易忽略在創世記關於「創造」工作的敘事中,其實是要引領我們去注視上帝的「安息」。過往基督信仰從「創造的工序」建構了一套「工作神學」的論述,不過我想在整全平衡的角度考量下,嘗試以「創造後安息」來建構「休閒神學」的反思觀點,以下用三方面來表達這個論述:

第一,休閒不是偷懶及不負責任之意。有時候責任心比較重的人會責罵休閒生活等於偷懶,甚至對工作不負責。這實在太言過其實,甚至太嚴苛了!如果我們回到創世記,再次體會「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2章2節),就能體認到上帝是在工作完畢後才進入安息的。就延伸意義來說,這顯明了「休閒」是以負責任地完成工作為前提的。

第二,休閒是停止工作的宰制。基督信仰中並沒有妖魔化工作,但每個工作者都體會過辛勞程度有時難以言喻,在心靈層面幾乎有宰制人心的情況出現。光譜最左邊有工作狂,中間路線有無奈工作者,最右邊則是極端討厭工作、不再工作之人;從中我們來思想「在這日,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2章3b節),便能明白休閒本身是要扭轉工作對人心的宰制力,重新釋放人得著自由的喜樂。

第三,休閒是具有神聖蒙福意涵的日子。基督信仰連結「生活」與「時間」兩個元素,是非常有意義的。創世記的敘事者說:「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2章3a節)即表明了安息日所蘊含的休閒意義是來自上帝的賜福及神聖。換個角度來說,基督徒可視休閒生活為蒙福與神聖的日子,雖然這看起來像理想主義或高言大智,但事實上是有方式可實踐的,信仰的生活在休閒中仍然可以彰顯出來。

■土地與休閒

舊約聖經中關於「安息」(神聖的休息日子及狀態)的意義與詮釋之延伸層面,是十分廣泛的,並讓我們體會上帝慈愛與憐憫的心腸,並不是只有針對人,對萬物亦是如此。以出埃及記為例,在頒布十誡的內容裡提到「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20章8節),並附帶說明「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20章10節)。後來更補充:「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吃。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23章10~11節)以上經文兼顧到人、動物及土地三者的安息。

有舊約學者提醒,「上帝─以色列─土地」三者具有密切關係,我比較好奇上帝預備的安息乃是包含土地在內,例如利未記中便提出「地要向耶和華守安息」(25章2~6節)。舊約神學為我們現今反思休閒神學時提供了一個關於土地的向度,從兩方面來提出應有的反思:

第一,世俗化的休閒付出了破壞土地生態的代價。諸多山區開發為旅遊景點的民宿、商店、農場、溫泉旅館、遊樂園區……等,已經對土地及生態帶來嚴重破壞。在資本主義掛帥的處境下,百姓越注重休閒生活,商人就越嗅到商機,土地變成休閒的生財工具,土地倫理反而被邊緣化了!

第二,基督徒的休閒以尊重及愛護土地為見證。基督信仰讓我們重新省思休閒與休息的廣義實踐模式,在休閒的「時間」與土地這個「空間」因素中,我們彼此以尊重的態度及愛護的行動實踐。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進一步反思自己的休閒生活中是否有干擾或破壞土地與生態的可能性,即使每個人的評估與拿揑的基準仍有偏差值,但至少可以作出應有的選擇。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休閒活動亦關注到土地生態,基督徒若能更注意自己是否被消費主義的意識型態所宰制,便可以透過休閒生活彰顯出靈性生命的見證。

■先知休閒學

舊約聖經裡的先知給人的印象是忙得要命,不是苦口婆心,便是奔波勞碌。但事實上,這只是人們先入為主的偏見。舊約中的先知不單肯定摩西五經(律法書卷)中對「安息」的律法典章,他們更為了捍衛這個生命律法的傳統而批判那些誤用及破壞安息規律之人。可見,先知認同上帝對整全的生命理解是包含休息。筆者嘗試用以賽亞書為例來說明,先知的信仰心靈中有一套關乎安息的休閒學。

第一,休息是為了走上帝的路。「休息是為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固然有道理,但在信仰上應該改為「休息是為了走上帝的路」。以賽亞傳達上帝不要虛應假意的安息日:「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朔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1章13節)真實的安息乃是離開罪惡對人的捆綁,回轉至上帝的心意中過生活,才是本質上生命的真安息。

第二,休息是體驗以上帝為樂。先知以賽亞提醒:「你若在安息日掉轉(謹慎)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你就以耶和華為樂。」(58章13~14節)換言之,真正的安息帶來對上帝的喜樂的真實體驗,這種喜樂並非因為做了什麼,而是將休息的生命節奏放回上帝所引領的正常生活場景中。今天有太多人在過休閒生活時根本沒有「休」到也沒有「閒」到,反而把假期與休息變成不喜樂又勞苦的日子,真是諷刺!

第三,休息是轉離自我中心的。上述提到現代人在休息中難以體驗喜樂,主因正是被自我中心的休閒觀所左右,先知以賽亞在上述同樣的經文亦提醒:「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58章13~14節)這個補充正是針對人性的自我中心,經文裡的「私事、私意、私話」皆凸顯出安息在本質上是「非自我中心」的,乃是為了調整至「以上帝為中心」的方向。這是對當今休閒活動正潛藏著形塑自我中心人格之風氣,提供了有力的批判,值得深思。(待續)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1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