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80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受難週靈修默想
主的慈愛永遠長存
作者 / 鍾淑惠
by FreeBibleimages

4月10日(週日)棕樹主日 /受難主

約翰福音12章12~16節;詩篇118篇1~2節、19~29節

永遠長存的愛

兩千多年前,主耶穌被群眾簇擁,像君王般被迎接進入耶路撒冷城。雖然沒有大排場的儀隊,卻有興奮呼喊「和散那」的群眾;地上雖然沒有紅地毯的尊榮,卻有棕樹枝和外衣的赤誠,讓驢駒上的耶穌備受尊崇。

然而,這些迎接耶穌的行動,激怒了宗教權貴和政治領袖,讓高亢歡愉的氛圍平添一絲詭異與不安。在那歡呼聲中,耶穌的內心或許五味雜陳,因為祂正一步步走向遭背叛和棄絕之路,同時也邁向戰勝死亡權勢的勝利之途。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的危害,已籠罩全球一年多,原本拒絕口罩的歐美國家也反轉政策,不僅要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需配戴口罩,德國在去年底疫情加重時,更強制要求使用歐盟的工業用標準FFP型口罩。

假若每人每天用一個拋棄式口罩,很難想像全球會囤積多少垃圾,更遑論隨地丟棄,會造成怎樣的環境災害!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師穆罕默德‧薩伯里安(Mohammad Saberian)說:「疫情開始大流行時,我希望自己是醫生。」爾後,他意識到自己應扮演與眾不同的角色,試著解決疫情下每個月所產生的1300億個廢棄口罩!2月初,他和研究團隊在《全面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發表文章,提出如何結合口罩與其他可回收的建材,作為道路填充材料,而這將比傳統非回收材料製成的道路更堅固耐用。世界上各地的科學家,也努力研究著怎樣解決激增的防護用品類垃圾。

在追求保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讓地球永續的生活方式。

默想:在歡呼高喊耶穌是王時,除了感謝上主的慈愛永遠長存,也思想自己生活在口罩產能豐厚有餘的台灣,是多麼幸福。

祈禱:慈愛永遠長存的主耶穌,祢是得勝的君王,感謝祢用祢的方式帶領我們度過每一天,並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挾制。在記念祢如君王般光榮被迎接進城的棕樹主日,我們也願意接受祢的呼召,來守護這原本美麗、如今正在受苦的地球。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行動:搜尋可以讓廢棄口罩再利用的方法,或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間。

4月11日(週一)訓誨日

馬可福音14章3~9節;詩篇36篇5~11節

天降奇飢

如君王般受到列隊歡迎的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之後,與人們一起繼續過著日常的生活。祂如常地講道教導、行神蹟奇事、譴責偽善、扶助柔弱……。在其中,耶穌也笑也哭,也說也聽,也吃也喝。

身處在物產豐足的時代,我們對食物越來越講究。傳統餐飲中的五菜一湯,講求無肉不歡,也讓畜牧業蓬勃發展。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賺取更大利潤,許多不肖生產業者無所不用其極,施打生長激素,注射抗生素降低染疫等,就為了能短期量產。而這種非自然的產物不僅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大量繁殖所產生的大量甲烷也造成環境損害。

有研究說,平均一個成人一年大約要吃掉60公斤的肉類,在富裕的國家,甚至每人平均一生將吃掉7000隻動物(含禽、畜、水產)。然而,世界上還有九分之一的人正遭受缺糧之苦,甚至許多孩子因為營養不良而失去生命。如今,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人的飲食方式也被迫改變,從常常外食,變成在家用餐;從天天採買,變成一週採買一次;從一天三餐,改為斷食兩餐。雖然這個改變並非出於自願,但我們仍可以在挑戰中反思,這種「天降奇飢」所帶來的正向轉變。

默想:當我們跟耶穌一樣也吃也喝,除了規劃飲食健康,也可以同時思考食材和環境的關聯。當我們不用挨餓,除了慶幸之外,還可以為缺乏糧食的人做什麼呢?

祈禱:全能的創造主上帝、在生活中也吃也喝的主耶穌、在大地自由運行的聖靈,願祢感動我們愛惜這世界,特別是動物和植物。當我們去愛,祢的三一奧祕就向我們顯明。阿們。

行動:為救助飢餓的方案或機構奉獻,平日三餐也可嘗試減少肉類食物。

4月12日(週二)辯惑日

馬可福音3章31~35節;詩篇71篇1~14節

行出上主的旨意

耶穌出生長大,30多年的歲月中,為人母、為人父的馬利亞和約瑟,盡力地養育兒子。當耶穌漸漸獨立時,他們也擔憂著祂在外的生活。他們知道耶穌有過於常人的心智和能力,卻也承受鄰人親友的非議;他們不希望耶穌受苦,卻又要放手讓耶穌行出上主的旨意、完成祂的計畫。

2020年,衣索比亞內戰衝突再起,當地食物和水供給嚴重短缺。擁有兩個稚齡女兒的農民哈格斯(Hagos)發出呼聲:「我需要水和土地來養育下一代。我會在這裡為我的孩子們努力……,我希望她們不會過像我以前的生活。我希望她們能接受教育,我希望她們的生活過得比我更好。」

當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為了民主自由,選擇與極權政府抗爭時,多少父母徹夜難眠,擔心孩子的安危。包括香港青年的時代革命、緬甸民眾集結抗議暴政、白俄羅斯追求自由的人鏈……,年輕的世代不僅為自己挺身而出,也是為下一代勇敢站出來。

和窮苦民眾站在一起,最後殉道的薩爾瓦多總主教羅梅洛(Oscar Romero)曾說:「我在上主的意念中──無論我多麼微不足道、被人遺棄、沒人會想到,即使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想一想,不論我現在是什麼年齡、不論我處在什麼光景,即使已經年邁,我仍在上主的意念中。」

默想:當我們還在母胎時,上主就認識我們,祂叫得出我們的名字;不管處在什麼光景,我們都在上主的意念中。

祈禱:親愛的天父,祢認識我們,如同祢知道祢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求祢幫助我們活出祢創造的美好樣式,並協助別人也成為合祢心意的人。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

行動:返鄉探視或以電話聯絡父母、親人,彼此關心。透過人道組織支持像哈格斯一樣的貧困父母,幫他們完成夢想。

4月13日(週三)退修日

馬可福音9章30~37節;詩篇70篇1~5節

受苦 vs. 榮耀

明說暗喻,耶穌曾多次告訴門徒和跟隨者,祂將面對受苦與死亡。但門徒和群眾聽著耶穌大能的講道、見證祂行醫治和趕鬼的神蹟,只是滿心期待著祂登基作王的時刻快點來臨。門徒還彼此爭論,在那榮耀時刻誰能坐在耶穌的左右邊。他們不明白,也不想知道,耶穌說的受苦是怎麼一回事。

一年多來,許多國家因疫情而封城或鎖國,不僅大人被迫在家線上工作,孩子也需要在家線上學習,連幼兒園學生都一樣。因此,3C產品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配備,甚至從一家一機,到一人一機。除了工作和上課要上網,連休閒也是上網。雖然沒了實體旅遊,卻增加網路遊;縱然無法面對面社交,仍能夠透過網路聚會。

不過,即使更多時間待在家,家人之間若沒有愛的體諒,彼此不見得會更親近。就像門徒雖然與耶穌一起生活,卻只爭論誰為大,不願謙卑聆聽主的教導,還是不能明白主的心意。

各國為了控制疫情,採取封城、限制入境等措施,人與人的距離似乎變得遙遠。然而,在困境中若能敞開心門,透過彼此代禱互相關心,我們仍能以愛彼此結連。

默想:在疫情的苦難中,有哪些值得感恩的事?

祈禱:親愛的主,謝謝祢,讓我可以時時親近祢、可以愛人、可以守護大地。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

行動:今天減少一半上網的時間,並用一個貼心行動,向家人表達愛意。

4月 14 日(週四)洗足暨聖餐日

約翰福音13章1~35節;詩篇116篇1~19節

同桌共坐,彼此洗腳

耶穌和門徒一起準備享受逾越節晚餐,他們同桌共坐,擘餅分享,也舉杯共飲,記念上主帶領被奴役、欺壓的祖先離開埃及。席間,耶穌起身,拿起手巾束腰,準備了一盆水,然後一一為門徒洗腳,再用手巾擦拭。耶穌一邊做、一邊語重心長地的告訴門徒:「我是你們的老師,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要彼此洗腳。」

在西歐,成年人每人平均擁有1萬件物品,包括穿戴的衣物、閱讀的書籍、生活起居的用具、交通工具和休閒的用品等。除了生活必需品,我們很清楚,擁有物品的數量可以無限制地增加,甚至我們有很多閒置物品,連標籤包裝都還沒拆。其實不斷增加的物品,也表示我們對地球不停的開發、使用。因此有人說,我們的生活是在犧牲下一代的生存利益。

「彼此互相」是在一同個標準高度,友善地對待其他人,甘願屈就自己的角色、身分、地位,服務他人。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而不是活在「自我中心」。因為有了捨,才能真正得。

默想:上主呼召我可以用什麼方式服事他人彼此洗腳。我清楚知道所擁有的全部東西嗎?想想我可以怎樣走出自我中心?

祈禱:耶穌基督,感謝祢為我們設立彼此相愛、相互洗腳的榜樣。願我們除了遵行祢的旨意彼此相愛,也勇敢走出去服事所不認識的人,並協助關懷有需要人。阿們。

行動:翻看自己擁有的物品,捐贈出不需要卻還可使用的好東西。找一件事,為你的朋友、親人、鄰舍來服務。

4月 15 日(週五)受難日

約翰福音18章1~19章42節;詩篇22篇1~21節

真實面對內心

耶穌遭受背叛,接受審問鞭打,然後被定罪行刑。偽善的宗教領袖如除掉心頭大患般地煽動釘死耶穌,連那些擁護耶穌為王,迎接祂進入聖城的群眾也都附和著:「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在此起彼落的叫喊聲中,和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各個落荒而逃,連彼得都三次撇清與耶穌的關係。

拖著傷痕累累的軀體,扛著沉重的行刑木頭,心力交瘁的耶穌,無力再望向夾道圍觀的群眾,步伐蹣跚地走著,在跌倒之後只能咬著牙再繼續踉蹌前進。疼痛椎心刺骨,兵丁每敲一下釘子,耶穌不禁淒厲哀號。最後氣若游絲的耶穌,用僅存的力氣吶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祢為什麼離棄我?」

曾幾何時,我們不敢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感受,特別會因為身分而有所保留;也可能因為曾經不被同理,而選擇緘默不語。這樣的情緒,本以為僅是暫時存放,卻忽略這是一種壓抑。值此受難週,讓我們放慢步伐,細心察覺感受身邊人的一顰一笑,用心觀察路旁的一草一木,注意街道上的一磚一瓦,然後享受體驗周遭的一切,勇敢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

默想:我只能對上帝敬畏感謝讚美和祈求嗎?可不可以在聽不到、感受不到祂的時候大聲怒吼?能否在各種撕裂拉扯、感覺得不到祂回應的時候,向祂傾吐和吶喊?

祈禱:上帝,請憐憫我;耶穌,請記得我;聖靈,請感動我。願我能夠坦然站在三一上帝面前,不必刻意修飾,並能仔細察覺生活中的點滴。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行動:用緩慢速度徒步走一段路程,欣賞察覺四周的人事物,行進中可以把自己的情緒毫不保留地向上主傾訴。

4月16 日(週六)墳墓日

馬太福音27章45~56節;詩篇31篇1~24節

革新改變,從現在開始

耶穌斷氣,聖所裡的幔子裂為兩半,哀傷籠罩。耶穌被安葬後,有人絕望,也有人認為,耶穌真的是上帝的兒子。日子依舊,人事全非。是繼續悲傷,還是選擇重新振作呢?我們知道,耶穌已經戰勝死亡的權勢,祂復活了!

冬去春來,看似花落葉枯,如同死去的落土種子,還要再發芽成長,並且開花結果。大地將有新的氣象,綠意盎然,百花盛開,也帶來新的盼望。

我們常以為,生活不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了無新事。不僅個人生活如此,教會生活、團契聚會也是常年不變。革新,改變,有不一樣的開始,並不是新年的權利。就是此刻,就是現在,我們可以隨時展開新的生活。或許學做一道菜,參加一個社區項目,或新增一個生活計畫,都可以成為重新成長的開始。

默想:革新對我而言是什麼?變化更新對我來說很難嗎?要展開新生活,我需要什麼實際的幫助?

祈禱:上帝啊,願在這沉靜的一天,我能專心聆聽祢的聲音,享受祢的同在,並勇敢進入新的生命。奉靠復活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

行動:學習一件新事物,支持環保或弱勢團體。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05期

圖片提供:FreeBibleimages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