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214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眼見為憑
作者 / 生之犬

「我是恬普.葛蘭汀(Temple Grandin),我擅長圖像思考。」電影的起頭,一位短髮、穿著中性的女性對著鏡頭如此自我介紹。恬普是美國畜產學學者,也是HBO電影《星星的孩子》(Temple Grandin)主角。

這部由米克.傑克遜(Mick Jackson)導演、克萊爾.丹妮絲(Claire Danes)主演的電影,是改編自恬普的自傳《星星的孩子:自閉天才的圖像思考》(Thinking in Pictures: and Other Reports from My Life with Autism )一書。如書名所提,恬普除了學者身分,也是一名高功能自閉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患者,多重身分的結合,使這部電影充滿各樣議題探討的空間,尤其是自閉症。

恬普直到四歲都不曾開口說話,脫序的行為以及對擁抱的排斥,讓想要擁抱孩子的母親為之神傷,醫生關於自閉症的診斷結果更教母親愕然。只是恬普的母親面對孩子特殊狀況的現實,卻不忍將恬普送去隔離治療,於是用自己的方式教導恬普,讓她接受常規教育,盡可能讓她所經驗的成長過程與多數人無異。也因為這樣的想法,讓恬普在電影拉開帷幕時,便孤身前往安妮阿姨經營的牧場。

■學習獨自面對克服障礙

也是在這個牧場,恬普接觸到了牛、馬等大型牲畜,她發現自己雖然不擅長與人互動,卻似乎能理解這些牲畜的行為,因而萌生對牠們的喜愛,甚至與之深深連結。

此外,對女孩日後影響更深遠的是,她發現了可以舒緩緊張、讓自己感到安全溫暖的方式──即使這種整個人塞到擠壓滑道(Livestock crush,註:為了替牛隻接種所設計的通道)的行徑讓人眉頭大皺,但恬普卻在當中找到了安心的感覺,也發現自己雖然抗拒被人擁抱,卻仍有被擁抱的需要。她因此參考擠壓滑道,在大學時期設計出供自己使用的擁抱機器(Hug machine)。

當然,俗話說「少見多怪」,大多數人看到恬普往兩片木板之間鑽的畫面,都不會給予正面的評語,且恬普因為缺乏社交能力、行為怪異,被同儕作弄排擠是家常便飯。

發人深省的是,關心恬普者如她的母親、安妮阿姨及啟蒙恩師卡洛克博士(Dr. Carlock),對恬普的作為都不是保護,而是刺激、聆聽、陪伴和支持。他們的作為與恬普母親的初衷一貫,都不將恬普視為特殊的孩子對待,讓她不依賴這些關心她的長輩,而是必須獨自面對、學習克服眼前的障礙。

其中,卡洛克的功課讓時值青少年時期的恬普大感挫折。面對少女的焦躁,這名學者在過程中只是適時給予若干提示,卻也激發她那近乎偏執的倔強,這股牛脾氣不只讓她在經過許多實驗後,完成卡洛克關於視錯覺的功課,亦成為恬普爾後跨過一道又一道障礙、開啟一扇又一扇門扉的動力。

而後我們可以發現,恬普雖然不擅長社交,卻罕有逃避問題與艱難的時候,她在不斷碰撞、困境中尋找解決方案,也因此得到旁人的接納認同,包括對畜牧的研究、提出改善美國畜牧管理的方式等。

電影最後,恬普更以自閉症患者的身分,向一群深受自閉症所苦的家庭闡述自身經驗,說出了自閉症患者難以表述的心境。

■以圖像思考理解世界

這部電影呈現了豐富的討論空間,舉凡自閉症、圖像思考、同理心、畜牧、教育乃至於生死等議題,電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討論。概略地說,電影過程描寫了恬普的成長歷程、圖像思考的天賦以及她遇到的人們,尤其她卓越的圖像思考能力,讓她不以常人習慣的文字、語言思考,而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閱讀、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

電影使用一種有趣的手法來呈現恬普眼中的世界。在這個自閉症患者的眼中,所有的現象都可以公式化,包括閘門的角度、力矩及牲畜活動的路徑曲線等,在她的眼中,彷彿都附加了尺標,她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洞察事物的理路、規則,這可是學工程的人夢寐以求的能力呢!

這種圖形思考的天賦,充分解釋了恬普為何擅於工具設計、拙於與人互動,可想而知,在恬普眼中,人是很難理解、很難以一定而有規律的原則認識。我們或許可以想像,恬普眼中的人類,應該是一堆複雜、混亂、難以歸納理解、不可勝數的曲線構成吧?

無論如何,即使恬普感到人們難以親近、理解,卻也有一些人留意到恬普的天賦。他們注意到恬普雖然與眾不同,但並非不如人,他們鼓勵恬普勇於面對眼前來自人事物的障礙,並且試著越過。雖然對他們而言,必須付上讓恬普跌跌撞撞、他們也揪心不已的代價,猶幸恬普不負所望,甚至表現得超乎他們的預期。電影最後也透過恬普的自白, 向這些曾經在恬普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人們致意。

■用心聆聽以致相信

在恬普的成長歷程中,有個人的存在形成了有趣的對照,那是恬普大學時期的室友,一個生性靦腆、雙眼不能視物的女孩。只有她,在恬普的大學生涯中,沒有對恬普的種種行徑投以異樣眼光。因此,當恬普的設計為人採用時, 受邀者只有這位盲人朋友。

成長的過程讓恬普意識到自己雖然擅長圖像思考,只是視覺往往也常誤導人們的思維與觀點,正如卡洛克給的錯覺功課;她忍不住向她的朋友感嘆:「我只想讓妳看,因為妳不會混淆。」

恬普的感想讓人再三玩味。她留心到人們對「眼見為憑」的看重,並且視為理解世界的主要依據,然而,卻忽略有很多事實、訊息並無法使用視覺接收。若果只依賴視覺,姑且不提誤導的問題,經常映入我們眼簾的也不是完整的事實,所以恬普寧可只與這個不依賴視覺的朋友分享。

不依賴視覺這概念,對基督徒來說並不陌生,因為許多基督徒因信聖經見證而接受、持守的,往往也不是肉眼能看得見的。

天上的家鄉是看不見的,因為我們今天還在日光之下的世界作客;永恆生命是看不見的,因為我們還在這個必朽壞的肉體之中;聖潔、榮耀的天父是看不到的,因為還會犯罪、尚在成聖之路跌跌撞撞的我們,如今向著基督仍彷彿是對著鏡子觀看;只是我們的堅持、忍耐、等候,並不是因為看見,而是因信聖經所見證,正如使徒對羅馬人的詰問:「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羅馬書8章24節)又在別處表明:「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

是以,當我看到這個女孩與恬普的互動,感到一種熟悉與親切,因為那經常是基督徒在世寄居、奔跑天路的感受。盲眼女孩的表現,顯出了信心的基礎不在於「看」,乃在於「聽」,如同保羅所說:「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10章17 節)電影中,她因看不見而更用心聽,也因聽了恬普的話而受到肯定;而我們基督徒,雖然看不見,亦因聽了基督的話而展開了跟隨基督、信心的旅程。

《星星的孩子》這部電影無可置疑是一部勵志作品,鼓舞人們克服困境、發展屬於自己獨特的恩賜。然而對我來說,它還不僅是一部電影,也刺激我從聖經的教訓思考,體會到我們的信並不是倚賴眼見,乃是立基於基督的話。

《星星的孩子》

導演:米克傑生

編劇:克里斯多佛蒙高爾、馬利特強森

演員:克萊兒丹妮絲、茱莉亞歐蒙、大衛史崔森、凱瑟琳奧哈拉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90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