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138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在職場曠野流浪
作者 / 傷蘆

帶著廠商穿梭在各部門之間,廠商注意到我的熟門熟路,信口問說:「看你這樣子,好像在這間公司很久了吧?」

這個問題來得有點突然,不過也是事實,於是我點頭表示肯定。

「有沒有六年?」廠商按捺不住他的好奇心以業界標準詢問,我含蓄地回應:「不只,快三倍了。」

頓時,廠商那個表情有點難形容,差不多像是吞了雞蛋似的……。

我可以理解,因為在現代的環境,一個35歲不到的人,在一間公司服務超過15年本來就不是很常見的事。更何況我還沒跟他說,這雖然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不過我工作過的可不只電子產業,還包括了服務業、公部門,更具備木工、烘培、文字工作等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資歷,為了避免這位仁兄吞下更多雞蛋,我還是節制一下、保持緘默好了。

■建教生平淡度日

這些歷練分開來看或許沒有什麼特別,不過揉合在一個人身上可能還是比較少見,起碼在我有限的閱歷來說是沒有碰過。一路走來,其實是無心插柳、非我預期的結果。

就成長歷程而言,我並不是一個善於讀書的好學生,也沒有處在鼓勵學習的好環境,因此除了與家父學過一點木工、國中三年級時在技藝班學了一年烘培外,國中畢業即因就讀建教合作班的關係進入公司,開始自食其力、半工半讀的日子。

不過當時我們幾個同學沒有人想在公司待那麼久,多半想應付完高中學業就拍拍屁股走人。當時只有國中學歷的我們,多是做門檻很低的工作,實非長久之計。比如說我就被安排到插入零件的生產線,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達三年之久,那是一份單調而乏味至極的工作,每當想到我的青春歲月就投擲在這樣的一成不變中,都有說不出的五味雜陳。之後雖然職務有些調整,但仍是大同小異、不值一提,也曾因緣際會進書店打工過一年,不過胸無大志的我,心想一生大概也就這樣吧?

■替代役跨領域學習

結束建教生的日子後,隨之而來替代役的服務經驗造成了重大的衝擊。那前後一年半載在社會局的日子,我原本已累積六年的工廠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書店打工時培養的服務精神勉強還可以湊合湊合,加上我服務的單位是整合社政與衛政、進而針對民眾需求提供資源轉介服務,故此我等於同時要學習、了解社會局和衛生局的工作與職掌。

這對我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不過蒙主恩典,在同事的包容及各種碰撞中,多少建立了一些對社會工作、公共衛生以及公共行政的認識,也成為日後跨領域的濫觴。雖然仍與專業有段距離,卻已經足以讓我應付工作上的需求。退役前,同事甚至認為我可以去考社工,當時我沒有接受,不過卻也讓我感到備受肯定。

■重拾課本學用並進

其實回到原公司不是我的計畫,因為台灣那時正值產業逐漸外移,我們很多同學退伍後即使想回去也不得其門而入。基於這個客觀因素,所以我回到公司只是想完成相關程序,不意竟然恰巧有個單位缺測試,我就在莫名其妙的狀況下回到公司了。

此時,替代役的學習經驗讓我萌生重拾課本的想法,於是翌年考上了夜間部,回到半工半讀的日子。較之高中的漫不經心,蹉跎六年之後才開始的大學生涯,多了一份認真。

不過好事多磨,兩年後單位即將解散,我因此又有另謀出路的需要,甚至資遣費也已經快拿到手了。怎麼樣也沒想到,剛好當時研發部門有測試需求,所以我就在沒有計畫的狀況下進到研發部門。日後我談及此事,都開玩笑說那個情境像是古代人犯被推到午門要斬首,卻突然有人衝出來喊著刀下留人!

總之在研發單位又開始新的學習,現在回頭想想,主的作為實在奇妙,在那段日子,我可以將白日職場經驗與夜間課堂所學進行交叉比對、互相驗證,甚至作為與師長互動的基礎,很實際地降低了現下學界廣泛討論的學用落差。

完成學業後,主管因為人力考量,有點冒險地調整我的工作為電機工程師,從事研發的工作。自此我的工作資歷可謂串連完整,從末端的生產到前端的開發都有涉足,門檻循序漸進由低到高。同時也可稱之為多元,因為除了電子產業外,亦接觸了書店、社工、公衛及文字工作等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這些經歷對於我的特質形塑、能力養成都有重要的意義。

■牧者帶領隨遇而安

更重要的是,這樣在職場「流浪」的歷程,讓我認識到主耶穌作為牧者的引導,這些過程如此多變,非我所籌謀、預期得到。以我過去經驗,所期待的方向經常都以落空坐收,可以說在過程中我是很被動的,在當下也如走在五里迷霧中,有很多無知甚至茫然,即或有諸多轉折,但我很清楚以我的條件並非上選,而是如經上所記,是「機會」(傳道書9章11節)。是以今日雖未蓋棺,但驀然回首後,卻看到這一路主恩不僅夠用,也留下很多過於人心所能想像的作為。

有時一些弟兄姊妹會與我分享對前途的未知,不知道主對他個人的旨意如何,也擔心憑己意決策。其實,我也無法具體回應他們的疑慮,因為我得承認自己也不曉得。前述將近20年的職場經歷雖然看起來順遂,但在那當下,我往往是不知所以然,只是在若干年後,赫然發現原來多年前的那段歷練,是為著今日所預備。

主以亙古到永遠不改變的高度看待萬事,祂並沒有把這樣的宏觀給所有人,然而祂把自己啟示給我們,好使我們的眼睛可以因信看見、可以仰望創造諸天的主,如僕人仰望主人的手(詩篇123篇2節),或青草地、或可安歇水邊、或死蔭幽谷、或敵人面前,若是牧者的帶領、預備,都好。

■順牽引走至應許地

我們可以在聖經中看到這樣的見證,他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因信走一條世人不能理解、感到詫異的路。主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經曠野、進迦南的歷程,讓我們思想祂的帶領;雲柱火柱,一度讓埃及法老以為以色列人在曠野走迷了路(出埃及記14章3節),往後四十年在曠野的日子,他們也不是向應許之地長驅直入,而是依雲柱火柱決定動靜(民數記9章16~23節)。我們可以說,他們走的是一條目標明確、過程卻模糊的路,他們不知道下一個階段要往哪裡去,只曉得終點在哪,只曉得前頭有耶和華的使者在帶領。

我十餘年來稀奇古怪、糊裡糊塗的職場閱歷,似乎也遙相呼應以色列人的曠野路。我在乎的,不是知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裡去,而是我有否跟隨那帶領群羊的牧者?如同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年)所作的〈慈光歌〉(Lead, Kindly Light):「我不求主指引遙遠路程,我只懇求,一步一步導引。」這樣,我們可以不知道明天如何,但我們必須藉由聖經啟示、前人的見證,知道明天在主手中,我們也因此跟隨大牧者耶穌基督的牽引、踏上祂留下來的腳蹤,直到所應許、預備的父家。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95版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