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250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期待聖靈吹來改變的風
作者 / 張祐慈

世界傳道會(CWM)方案評鑑小組於今年一月的會議中,對以下問題有更進一步的討論:身處在瞬息萬變21世紀的人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教授朴成源(Park Seong Won)認為20世紀末開始至今,第四次工業革命伴隨著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科技,世界改變的步伐越來越快。現代人追求物質享受,不僅是活在墮落的死亡經濟中,更是承受了內在靈性的破碎及矛盾,和外在關係的孤立及疏離。在這樣充滿矛盾、不安、未知的時空底下,「靈性(spirituality)」將會是人們未來迫切追求的一種存在意識。

回顧200年人類歷史,四次工業革命都再再證實了:人類知識可以改變世界。然而,「靈性」這件事,超脫了人「腦」可以理解的範圍——它需要用「心」去感受與連結。換句話說,人類過往所依賴的邏輯分析能力,雖有效率但卻有其危險性。我們當然可以運用「解剖分析」的智商來探索世界、創造發明、征服自然,但,我們不能完全只依賴它,甚至過度高舉它。

我們需要另一個輔助力量:就是用愛去「連結」他者,也連結真實的自己。我在此想強調的是:「分析」這個能力是上帝獨獨賜給人類的恩賜,使我們有別於禽類走獸,我們理所當然運用且發揮此能力;然而,「連結」的本能,不就是我們身為動物就已擁有的能力嗎?人類被創造之初,不就是連結於自然和土地等各類生命嗎?我們的祖先不就是憑著這樣的連結才將美麗的地球傳承給我們嗎?但我們卻一而再、再而三刻意忽略本能,繼續高舉解剖分析能力,導致現今科技都是以人類中心發展。「分析」和「連結」二能力並不相衝突,這是上帝的祝福,此二者應相輔相成,使我們走向完全,兼顧智慧與靈性。

在這個時代,談論靈性和追求靈性,我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謙卑學習。專講中也提出了一個關鍵點,人必須反省。他更闡述了反省的兩大要素——「去學習」(de-learning)與「再學習」(re-learning)。具體來說,我們必須有足夠謙卑的態度對自我進行質疑和拆解,也必須意識到自己視為裡所當然的經驗、價值觀、語言等,都可能是對另一個生命的壓迫和不義。

在宣教方面,神學反思要保有彈性——聖經閱讀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將隨時被「去學習」和「再學習」;教會是否願意認識當代社會的語言,進而了解現今社會的思維、行為、問題?我們是否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驕傲和罪,和對邊緣人以及自然環境的漠視與剝削?我們必須時常「解構自己」、「再建構自己」,才有可能讓聖靈吹來改變的風。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56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