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信仰與生活
點閱次數:123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徒論休閒神學4-4
從聖經與文化觀點反思
作者 / 王文基

當代基督徒面對一個強調「工作」與「休閒」並重的世代,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可喜之處在於,這是追求某種平衡的理想生活型態,但其可憂之處卻是現實總是歪向某一方,要不是拚死命的沒日沒夜又接近過勞死追求成功與富裕的人生,要不就是滿腦子都在費心費時費錢費力安排行程緊湊又根本不能休息的休閒生活。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帶點荒謬又看似矛盾的狀態吧!

基督徒過去幾十年逐漸看重職場的信仰意涵,努力建構「工作神學」的論述與反思,但相比之下,似乎較忽略「休閒神學」的論述及反省。因此,筆者期待以不同的角度來嘗試觀察與反思。

■健康與休閒

現代社會注重休閒生活,不少人都會刻意安排時間來參加休閒活動,其中一項最吸引人的活動就是健身了。

現代人普遍關心健康問題,職場工作與家庭照顧的巨大壓力,常常使人活在身心勞累與精神緊繃的狀態下,運動健身等健康休閒活動於是大行其道。常常能看到有些教會選擇在社區活動中籌辦健身班,來服務鄰居並作為福音預工。基督信仰正向肯定身心靈全人健康的概念,身體與心靈皆可以藉著操練來保持健康活力。

身體健康與心靈喜樂在當代心理分析的層面上是息息相關的。「健康」是每個人生活上外在的指標,活得健康是指某個程度達到人生的平衡,基督徒可以肯定健康的生活中是包含健康的休閒方式,至少我們會關注兩方面:

第一,身體的健康。我們的信仰鼓勵工作有時、休息有時的平衡人生,但失衡的狀況幾乎是現代社會的通病。無論如何,至少要找到某個制衡點,維持最簡單的運動或正常的飲食,基本上可保持身體最基本的健康。

第二,心靈的健康。適當又合宜的休閒可以調整人的心靈,不同個性的人,也許會選擇音樂、閱讀、電影、閒聊……等不同方式來過休閒生活。現代人十分需要平靜並且調整心靈健康,心靈的健康是信仰生命看重的一環,基督徒在這兩方面,皆可平衡兼顧。

然而,「健康」在休閒文化的形塑下,也會引人走向某種極端與失衡的狀況,我認為有兩方面值得反思:

第一,誤把健康當成人生的終極目標。健康雖然重要,但如今人們卻有神化健康的趨勢,當人們深怕失去健康的時候,就會無所不用其極,把健康當成人生的終極目標來追求。連休閒都是為了健康。有時反而弄巧成拙,安排越多休閒活動,卻越來越不健康,也是時有所聞。

第二,追求健康卻陷入消費主義漩渦。現今的休閒活動幾乎已經被消費主義改變當中的內涵了。現代人為了追求健康,而參與各式各樣的休閒活動,但與健康相關的休閒活動似乎越來越往高檔路線跑,消費越來越貴,也越來越多層級區分,使人目不暇給,也不知如何適切抉擇。若大家都本著越貴越有效的心態,原本是要追求健康的活動,反而變得越來越耗費錢財了!

■靈性休閒學

基督徒也可以從信仰的角度,省思休閒的意義與應用方式。假如休閒被理解為一段「自由的時間」,這段時間也可以對靈性成長有助益;假若休閒被理解為「休閒的活動」,那麼某些操練靈性的行動也可以包含在其中。

就現實而言,當今世俗的休閒議題十分缺乏對靈性的關懷,大多只集中或偏向享樂主義的一面。其實,基督徒所認為美好的靈性關係與如何運用休閒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基督徒所看重的信望愛三個美好德性,更是可以透過休閒生活得著操練與實踐出來的。透過休閒生活,基督徒可以實踐多方面的靈性操練:

第一,操練我們的態度:像是平靜心靈、放鬆心情、細思慢想、溫柔細語、再思反省、重新對焦、心意更新、喜樂平安……等。這些態度看似平凡,但在休閒時可以更多專注其中,才會發現自己平常生活中蠻缺乏這些屬靈生命態度的,也只有靜止下來,才會有所察覺。

第二,操練默觀的生命:像是屬靈的看見、屬靈的聆聽、靜止穩坐、不動也不做事、安息主前、心靈深處發出對神的讚美和敬拜、呼吸的韻律調整、注意自己的味覺、嗅覺與觸覺……等。休閒不一定是遊玩性質,也可以是信仰心靈的鍛練,我們可以在休閒時,結合默觀生命。

第三,操練屬靈的行動:像是個人的獨處、感恩的言語、生命的慶賀、親近大自然、友伴的對談、屬靈的閱讀、關懷的探訪……等。以上這些都屬於有益健康的屬靈操練,非常適合基督徒休閒時運用。很多基督徒認為要過屬靈生活一定是忙得不可開交,一堆事忙著處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將生命活得美好與平衡,本身就是一種屬靈的活動。我們的靈性生命會面對「做事」的層面,但同樣也有「安息」的層面,也就是說沒有做事,仍然可以體會到在其中與上主的關係更加親近,而且心靈亦大有平安喜樂。

總而言之,休閒生活是有豐富的屬靈意涵,端看我們如何將兩者結合並平衡運用在生活中。屬靈不一定是超越層面的,也是此生此世的呢!

■教會與休閒

教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通常是一個莊嚴肅穆或神聖的空間。我們不否認這樣的想法背後深具意義,但其實教會也是很注重人情味。一群平凡百姓因著基督福音信仰而聚集一起,有時候也需要放鬆心情與體驗喜樂的人生。因此,教會的聚會活動就兼備這種雙重意涵,一方面能培育基督徒對信仰認識的深度與廣度,另一方面,透過團契聚會,基督徒也與人面對面接觸,產生群體的良性互動。前者是知性生活,屬於理性的更新;後者是休閒生活,屬於情感的交流。若兩者兼備,屬靈生命才會健康。

教會生活可以運用休閒元素落實信仰生活:

首先,可以強調安息的重要性。每個信徒的教會生活參與,比例各有不同,若是能鼓勵大家適度拿捏,至少可以真正體驗到基督信仰中的安息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實的。今天有些教會強勢威迫利誘信徒每週都要參與,過多的聚會與服事,以致信徒不勝負荷,最後搞到「小組萬歲,家庭破碎」的慘況,真是可悲!教會應該尊重信徒的自由,同時鼓勵適宜參與,用智慧分配與管理時間,才能體會到真實的安息。再怎麼勇猛的基督門徒,也是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教會千萬別弄巧成拙,變成有神聖而沒人性。

其次,可以辦團契式的休閒活動。教會有活潑的一面,也會籌辦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群體的互動是可以藉著彼此共同經歷的體驗而互相學習成長的,基督信仰的靈命觀也相當肯定。教會強調團契生活的同時,休閒活動也可以成為一種助力,當一群人過休閒生活時,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真實的一面,如:

等車、選位、排隊、拍照、用餐、消費……等,足可反映及磨練出我們到底是不是有屬靈生命的真功夫。在團契式的休閒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逐漸拉近一些,彼此的信任度也不斷磨合。當我們越認識彼此時,我們在屬靈生命的友伴關係亦會同步進深,成為一種堅固整個信仰群體的無形力量。教會的生活不必排斥休閒的觀念,而是要正確和適切運用。(全文完)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18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