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98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加爾文與「放縱派」的長期鬥爭
作者 / 鄭仰恩
自從加爾文於一五四一年九月返回日內瓦後,他所推動的教會紀律工作陸續受到在地傳統家族勢力的挑戰。這些勢力逐漸成形,在一五四五至四六年間開始集結為一個帶有政治力量的派系,加爾文有時稱之為「放縱派」(Libertines)。(這些人和他另外也稱為「放縱派」的屬靈派並不相同)

這些放縱派的班底是日內瓦的幾個大家族,他們的成員彼此通婚,且經常擔任大小議會成員、檢察官甚至市長等職位。他們常以「日內瓦之子」自居,但其實是擁有特權的「地方角頭」,英國學者帕爾克認為他們的共同特質就是「無法忍受一個不偏袒權貴階級且一貫施行的紀律枷鎖。」換句話說,他們並沒有特定的政治綱領,但卻想運用政治力量推翻《教會法規》的紀律體制。

早期的衝突始於皮耶.阿莫(Pierre Ameaux)事件。他是玩具製造商,業務以販售紙牌為大宗,因此雖身為議員,卻對紀律的施行非常反感,加上他認定加爾文在他申請離婚的案件裡處理不公,因此在一私人聚會中嚴詞攻擊加爾文。他於隔日被捕,且被小議會判決要公開認罪並處罰款,不料兩百人議會卻從輕量刑。此舉引發加爾文的抗議,並憤而提出辭呈,最終皮耶被迫公開認罪且遊街示眾。不久,身為檢察官的阿米‧培林(Ami Perrin)以及市長兼合議會主席科恩被指控在參加婚宴時跳舞,科恩接受處罰,阿米卻不服判決,但後來在加爾文勸誡下改變態度。發生此事的同年,日內瓦城還有三件和紀律相關的插曲:一是廢除酒店,改設禁止講髒話、不當歌曲及娛樂節目的餐廳,二是有牧者試圖禁絕各種的劇場節目,結果幾乎造成暴動,三是牧師團決定規範孩童的教名,禁止使用類如神子、耶穌、受難日、十字架等帶有褻瀆意味的名字。可想見的,這些努力成效有限,但已顯示推行紀律之困難。

這十年間也發生格律耶(Gruet)被處死、伯勒賽克(Bolsec)被驅逐等事件,讓阿米心生不滿,而他和幾個家族的姻親關係也讓他成為放縱派首領。後來,他們於一五五二年取得權力,開始挑戰牧師團的決議並排斥法國移民。在塞維特斯事件中,他們想藉著減輕罪刑來打擊加爾文,但未果。一五五三年底,為了Berthelier家族成員被禁聖餐一事,議會被迫在牧師團和放縱派之間做出抉擇,民意也逐漸轉向,市議會及政府重新改組,並接納法國難民為公民。當放縱派發覺他們逐漸失勢時,他們試圖於一五五五年中發動政變(多數歷史學者認為是酒後失態所致),事件快速落幕,少數領導者或逃離或被處決,加爾文終於贏得教會紀律的主導權。

此一鬥爭顯示加爾文對紀律的堅持及改革的決心,但這過程中的諸多事件和議題卻必須放在其時代精神和處境中來檢視,現代的教會也必須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紀律的議題。

(本文作者為台灣神學院教授)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2996期
圖片來源:http:// www.normandyvision.org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