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225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作者 / 報導@張原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首位封牧的盲人牧師邱瑞淵於2020年屆齡70歲退休,然而他退而不休,每週依然參與在台南中會德光教會主日禮拜的小提琴服事,至今已持續28年。2月1日他受邀參與台灣教會公報社舉辦的微光音樂會分享生命故事。

邱瑞淵首先感謝上主讓他的身體依然勇健,雖已70歲聽覺仍未退化,若是舊約時代,身體有殘障不能獻身,但因著耶穌的降生後開啟恩典之門,上帝未嫌棄,讓他也有機會被揀選。邱瑞淵表示,他一生面臨數次環境的轉換適應,屏東出身至台中惠明盲校讀書、高中就讀淡江中學,台南神學院畢業後又至台南中會北門嶼教會牧會,一路上都滿有上主的恩典帶領。

邱瑞淵表示,在他出生的年代多認為家有殘障的小孩是羞於見人之事,因此自小未曾參加過喜宴,「我的兄弟姊妹要結婚,我就是只能躲在樓上。」直到參加教會活動,才開始比較多的社交生活。初中時踏入屏東中會和平教會,原本僅參與禮拜,結束後就離開,某次邱瑞淵詢問牧師,自己眼盲,可否有機會參與聖歌隊服事,當時的牧師一口答應,聖歌隊隊長甚至帶領他進一步認識青年團契。爾後每週五下午3點聖歌隊隊長都會前往邱瑞淵家中朗誦歌譜及歌詞讓他可以事先練習,透過一起服事、聚餐與團契,讓他在教會裡漸漸感受到被接納,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然而邱瑞淵也提出一個想法:「若現在有盲人提出想要參與聖歌隊服事,會有多少教會願意給予幫助?」

邱瑞淵的妻子黃清香牧師娘表示,真正了解盲人後,會發現他們其實很多事情都能自理,只是速度慢了些,只要熟悉環境,比方說現在的住家,甚或當初在北門嶼教會牧會時,從牧師館走到禮拜堂、大門,邱瑞淵都可以自由地移動。她認為,一般人對盲人的想像有時過於狹隘,曾經在尋覓牧會禾場時,有教會擔心門前有小橋,會否不利於邱瑞淵行走,然而只要有拐杖去碰觸,受過定向訓練後是沒有問題的。黃清香說,盲人的記憶其實很好,對於聲音的辨別與記憶尤佳。

邱瑞淵說,家裡的水電設施壞掉也都是自己更換,衣服扣子掉了也能自行縫紉,在生活自理上盲人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受限。談到做禮拜,邱瑞淵表示,因點字版聖經較一般聖經厚,還有分白話字及華語版本,往往需事先知道當週講道的經文跟聖詩,精準地選擇要攜帶的點字版聖經,還可以事先做記號。邱瑞淵表示,如今德光教會在進行禮拜時,司會讀聖經時除了告知會眾華語版本在第幾頁、台語版本在第幾頁,會另外貼心地告知點字版頁次。

盲人要成為傳道人,邱瑞淵表示,有決志與使命感較為重要。黃清香表示,現代科技進步,有盲用的電腦,手機錄音也很方便,重點真的是獻身的心。而牧會過程一定需要探訪,了解會友的需要,邱瑞淵說,過程中會感受到若是有一個幫手或牧師娘陪伴,會輕省許多。黃清香指出,盲人服事需要團隊協助,在韓國進行盲人事工多非單打獨鬥,但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尚未建立類似制度。

黃清香強調,甘為霖的盲人事工真的造就了許多人,在當時,盲人與聾啞人士在社會中基本上被視作廢人,僅能做乞討方面的工作,透過教育真的翻轉了許多生命。時至今日,黃清香感嘆許多盲人自大學畢業後仍是從事按摩行業,因為在職場上未受到重視,工作效率難以與一般人相比,如何有所突破仍是當今要面臨的問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9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