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332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懷約翰傳記6-1
說日語學排灣語的英國人
作者 / 蔡依珊

編按】英國牧師懷約翰(John Whitehorn)自1951年受差派來台灣,在政權轉換、局勢不明的年代,語言政策的打壓下,進行聖經翻譯事工。他說:「沒有人知道漢人和外國人的宣教管道什麼時候會關閉,但是只要有母語聖經存在,我們知道至少排灣族人擁有靈命的泉源。」

懷約翰相信,「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母語聖經不只保存排灣族人的文字,更是餵養信徒生命的靈糧,這樣的信念讓他埋首翻譯排灣族聖詩和聖經前後20年有餘,將一生的黃金歲月都奉獻給台灣。

懷約翰的故事,不只是一名信徒見證基督榮耀的紀錄,也是台灣原住民宣教歷史不可或缺的篇章,適逢排灣族群宣教70週年,台灣教會公報社委託作者蔡依珊博士撰寫懷約翰傳記,預定2016年10月出版。自本期開始,《台灣教會公報》將刊載一系列導讀及傳記精華內容,敬請賞讀。

■懷約翰牧師(Revd John Whitehorn,1925年10月7日~)

1925年10月7日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父親為英國長老教會牧師,自小隨父親事奉四處遷移。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赴亞洲戰場,曾駐紮在印度、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因緣際會學習日語,後協助戰犯法庭的翻譯。

戰後於1951至1970年受英國長老教會差派來台灣宣教,期間致力於排灣族聖詩和聖經翻譯,並曾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山地宣道處助理幹事與玉山神學院代理院長,對台灣原住民文字宣教事工有重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解除日治時期的山地宣教禁令,宣教大門因此大開。美國門諾會首先差派醫療團隊至全國山區展開醫療傳道工作,在原住民部落播下福音的種子。同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積極在山區傳播福音和建立教會,許多原住民部落在教會和信徒數目上都有巨大的成長,促使1950年代成為台灣宣教史上的黃金年代。

福音在山地部落廣傳後,族語聖經的翻譯和出版成為信仰栽培的重要事工,許多海外宣教師紛紛來台投入翻譯事工,其中英國宣教師懷約翰(John Whitehorn)因為熟諳日語,於1951年10月受邀來台協助南台灣部落宣教。當時已有駱先春牧師和胡文池牧師在學習阿美語和布農語,因此南部大會山地宣教委員會決定派遣懷約翰至屏東協助排灣族宣教。在屏東教會許有才牧師的安排下,懷約翰於1952年3月開始跟著三地鄉馬兒村村民Giłgiław學習排灣語。

懷約翰很快就發現,沒有文字書寫系統的排灣語,學習起來其實並不容易,當時雖然有極少數日本學者編輯的排灣民俗故事,這些以日語編寫的作品並不是理想的排灣語學習素材,因為這些作品記錄的是排灣語的南部方言,而Giłgiław使用的是北部方言。

此外,日語和排灣語源自不同的語言系統,許多拼音並不能互相替代。因此,即使Giłgiław能以日語五十音大略拼寫出排灣語,懷約翰學習排灣語時仍主要仰賴以日語和Giłgiław進行口語對答,如此得知排灣語的字彙和句子,然後以羅馬拼音寫下來,並根據這些筆記分析排灣語的發音和句法。在這樣的方法下,懷約翰找出一套拼寫排灣語的系統,進行日後排灣語聖詩和聖經的翻譯及編訂工作。

當時排灣族教會使用的聖詩,乃是由排灣族第一位信徒林泉茂(排灣名Pangder)和其他排灣部落的傳道師以日語拼寫的翻譯作品。然而以日語拼音表達排灣語的精確性甚低,為了便利排灣族人學習聖詩,懷約翰將聖詩羅馬字化。然而,在羅馬字版的排灣語聖詩出版沒多久後,國民政府推行注音拼寫政策,羅馬字出版品因而遭受限制,排灣語聖詩也必須重新翻譯。

以注音拼寫南島語言系統的排灣語和以日語五十音拼寫排灣語的問題一樣,沒有完全對等的音素和音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懷約翰保留注音符號中的14個符號,並創造11個長得像注音符號的新符號,因此,新版的聖詩保留羅馬字版本所採用的25音,以配合政府的語言政策。

懷約翰認為,注音版的聖詩對於受北京話教育的孩童可能有利,但就印刷來說,羅馬字版的拼寫仍較為便利,畢竟印刷商不需要額外製造他所創造的11個符號模版,然而注音版聖詩初版500本迅速銷售而空的紀錄,讓他不得不接受語言政策對宣教事工確實造成重大的影響。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3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