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教會人物誌
點閱次數:183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灣尾服事的天使(上)──潘秀英牧師
作者 / 邱美雅

潘秀英年輕時即立志終生從事教會事奉,這是她的祈禱與對上帝的承諾。原本潘秀英在故鄉屏東內埔中林教會事奉,後來一位傳道娘請她去協助鹽埔鄉的振興教會──一間面臨關閉的教會,當時她24歲,這是她人生的一大轉捩點。

1959年設立的振興教會曾經歷5位傳教者牧養,直到1976年,教會面臨關閉危機。潘秀英臨危受命,她回憶第一次走訪教會,看到教會內外髒亂非常、處處殘破,完全不像一般時時保持整潔的教會時,除了心痛,不知如何是好。

因為沒有神職人員身分、只是一般信徒的她答應協助這個教會,無法獲得教會發放的謝禮,獨力牧養教會,而且是位於窮鄉僻壤的瀕危教會,光憑藉熱忱是遠遠不夠的,怎麼辦?一般人碰到這個情況,應該都會打退堂鼓吧?不過,潘秀英認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禱告,請求上帝帶領」是潘秀英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小時候跟著祖母上教會養成的好習慣,就依靠信仰上帝所賜的信心,勇於承接任務。

◆以辦學作為傳福音媒介

潘秀英順服上帝帶領,勤奮事奉。1976年,她搬入振興教會不到一個月就使得周遭環境煥然一新。隔年,即使財務困難,她毅然決然開辦了教會附設托兒所,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半日托兒所,潘秀英「校長兼打鐘」,挑起一切重擔。

剛開始,潘秀英擔心孩子們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省吃儉用,購買麵粉自製麵條煮給孩子吃,自己卻常常有一餐沒一餐。幸好,她的善行得到許多村民和教友的響應,社區婦女進入托兒所義務協助各項事務,善心人士把糧食和玩具送進托兒所,公益托兒所的業務蒸蒸日上,並且影響一些家庭認識教會及成為基督徒,達成潘秀英以辦學作為傳福音媒介的目的。

托兒所設立11年後,1987年,潘秀英成為囑託傳道,可按月獲得謝禮。

吃苦耐勞多年,經濟來源終於獲得穩定之後,潘秀英沒有因此志得意滿,她為自己設立新目標:停辦托兒所、增加禮拜及探訪會友家庭的時間,以廣傳福音及提升基督家庭數量為目標。結果,到教會做禮拜和奉獻的信徒日益增加,原本搖搖欲墜的教會在1990年升格為堂會,潘秀英和所有會友都歡欣不已。

◆無負債千萬建堂

不到10年的時間,潘秀英的新目標達成了。這時的潘秀英已年屆中年,為振興教會操勞了那麼多年,也已把身體健康都搞壞了,早點退休轉任其他輕鬆一點的職務,可能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吧?不過,潘秀英是上帝揀選的僕人,她有特別的恩賜。1998年,50多歲的潘秀英和會友們為了有足夠的空間做禮拜,以「無負債原則」設定了一個5年建堂計畫,建堂預算是1000萬元。

這是她自牧養振興教會以來,第三個重大的目標,而且如期完成。怎麼辦到的?1000萬元並不是小數目,而且是在台灣經濟開始走下坡的年代。以身作則,捐出每個月全部的薪水,是潘秀英向會友們表達建堂決心的方式,不只是振興教會的會友、其他教會的會友、聽聞此事的村民和社會善心人士全都自四面八方將奉獻建堂的費用送來,積沙成塔,使得建堂完成後,教會零負債。

2008年,潘秀英獲台南神學院頒發榮譽道學碩士學位;2010年,受封為牧師;2015年,退休。她在振興教會不間斷地服事了38年又4個月。目前,潘秀英退而不休,在晨曦會屏東輔導所協助戒毒的更生人。從她立志從事教會事奉工作算起,轉眼40多年,她全心奉獻、築夢踏實。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0期

圖片來源:基督福音遍傳工作室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