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1069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女人是男人的肋骨造的?
作者 / 張仁和

人有女男之分,是生活經驗的事實。除了為數極少的雙性人或性徵不明顯者以外,無論從生理結構的差異或社會文化規範的區別來看,我們的世界存在著兩性分化的現象,彷彿是天經地義的道理。然而,在地球約50億年的漫長歷史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所有生物只有一種性別,單單藉著「無性繁殖」來繁衍後代。暫且不論科學如何解釋進化的奧祕,生物既然存在「有性生殖」的繁衍法,就有雌雄之分,人類也就有女男之別。那麼,男女性別的開端究竟孰先孰後?

●溯源兩性生命起源

就希伯來聖經記載的創造故事而論,答案似乎再明顯不過了。針對人類兩性生命的起源,創造故事的作者認為:

主上帝說:「人單獨生活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合適的伴侶來幫助他。」……於是,主上帝使那人沉睡。他睡著的時候,主上帝拿下他的一根肋骨……。主上帝用那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把她帶到那人面前。那人說: 這終於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我要叫她做「女人」, 因為她從「男人」出來。(創世記2章18~23節)

有位牧師在某次研經小組中,以生理解剖的角度,嘗試解讀上帝創造男女時強調,或許古人從很早以前就發現男女骨骼總數的差異,才有上述性別不同的受造故事吧!沒想到組員中某醫院的小兒外科醫師馬上反駁說,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就算兩性的骨骼總數不同,但男女的肋骨數目都一樣,並沒有男少女多的現象。他不解地問:為何神拿男人的肋骨而不是取用其他的骨頭如:頭蓋骨、手腳骨……來創造女人?

有學者認為,基督教傳統對女人是從男人的「肋骨」所造的說法,或許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從整段創造故事的脈絡來看,男女受造的次序先後或性別的劃分,並非打從一開始上帝造人時就出現,而是在上帝使「那人」(原文是Adam,有泛稱人類之意)沉睡時,取下「他」的肋骨另外造了「女人」之後,人類的性別區分才從此開展。

相對於聖經作者對女男受造故事的溯源觀念,精神科醫師王溢嘉在《說女人》中重新考察性別的次序與區分,他強調無論從生物學與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母系社會才是人類社群的原始模式,而女人很可能是先於男人出現的「第一性」。問題是,為何經文明白指出女人是從那人的「肋骨」所造,而不是其他骨頭?答案可能是我們對希伯來聖經翻譯為「肋骨」(rib)這個字的意思給侷限了。

大多數基督徒都把原文的「tzela」了解為「rib」,但希伯來文的「tzela」除了可翻譯為「肋骨」以外,也有「旁邊或側面」(side)的意思,例如:出埃及記26章26節對於「tzela」就是採取後者的意思來翻譯:

你要用金合歡木做橫木;為帳幕「這面」(tzela)的板做五根橫木……(和合本修訂版)

Make fifteen crossbars of acacia wood, five for the frames on one "SIDE" (tzela) of the Tent. (Good News Translation)

因此有學者認為,有關創世記2章的經文記載女人的受造,如果我們不侷限於「肋骨」之意來了解「tzela」,試著以「另一面」(side)來解讀,那麼相關的經文也可被理解為:她被稱為「女人」是因為源自第一個人類「女性的那一面」。緊接著這個「女人」受造的原始事件之後,才有另一個關於女人被命名為「夏娃」的故事,即「亞當」把他的妻子取名為「夏娃」, 因為她是人類的母親(創世記3章20節)。

●擁有兩個面向的人類

直接採取這樣解讀法的猶太拉比庫斯納(H a r o l d Kushner)強調,許多聖經學者發現創世記2章有關人類受造的故事,有許多細節與希臘神話或古代原始文化的故事存在著類似的關聯,即在創造的高潮中,神首先塑造一個具有「兩面的人類」,一邊是雄性,另一邊是雌性,這也是為何創世記1章27節如此記錄:「於是上帝造了人,使『他們』跟自己相似……」

當這個「雌雄同體」的人類無法從受造的所有動物發現適合自己的伴侶時(創世記2章20節),神使人類沉睡並將其劃開為兩半,成為一邊是雄性,另一邊為雌性的不同人類,而他們卻是最適合彼此的伴侶。聖經作者傳述女人受造的故事後立即肯定地指出:「因此,男人要離開自己的父母,跟他的妻子結合,兩個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章24節),以表明當女男結合一起時,他們恢復了神原始創造人類的「一體感」。

從古至今的東西方學者對於人類的原始生命經驗,烙印著女男兩性統整並存的一體感,不僅出現在宗教著作中,也可見諸於心理學或哲學的觀念裡。中國的太極圖把陽極(男性)與陰極(女性)的要素統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圓」,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此外,榮格(C. G. Jung)也在他的「原型」(archetype)理論中主張,人類的心靈結構含有雌雄兩性的原始經驗,個體的「內在自我」包含著人類集體潛意識的異性心象。就男人而論,他的「內我」(anima)是指其內在較女性化的基質,而女人的「內我」(animus)則是指其內在較男性化的基質,也難怪榮格要強調:「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女人的永恆形象」。

類似的例子,也可見諸於柏拉圖的《饗宴》(Symposium ),描述人類兩性共存一體的神話故事中。有趣的是,希臘版本的人類創造故事,把原始的「雙重受造物」描述為兩邊都是雄性的人類,以此解釋為何有些男人尋找同樣是男性的伴侶。無論我們對於上述的觀念是否同意,我認為把「tzela」詮釋為「side」可能遠比將它解讀為「rib」,對我們理解兩性平等或人類生命的統整更具有深刻的意義。

●互補所缺整全圓滿

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聖經作者描述上帝起初對女人的創造計畫,有兩個「身分認同」的層面,而女人的生命實現也有兩個平行的途徑。換句話說,女人要不是尋求成為他人的好伴侶,為所有人類帶來合適的幫助;就是擔當人母的責任來生育下一代並塑造孩子的心智和靈命。無論女人選擇哪一種身分與實現,都是上帝創造的美好旨意。庫斯納認為, 如果婦女無法是一個「夏娃」作為孩子的母親,那麼她也可以是「女人」,成為他人的朋友或愛侶, 盡力幫助他人就是婦女一生獨特的恩賜和使命。

再者就婚姻的角度來看,過去男尊女下的傳統婚家概念,視男人先於女人所造,並且女人從男人所出的次等想法是不當的。因為女男在起初受造的過程中本就是一體,後來因孤單活著不好,才有神接續創造區分了女男兩性。當他們的生命再度結合並共同生活時,那種一體和諧的圓滿成就了起初人類受造的生命意義。

所以,人類共度生活互為伴侶,遠比兩人走入婚姻組成家庭、繁衍下一代的行為還要來得意義重大。這種互為伴侶的生活意義,乃是使人的生命得到整全圓滿,不再有所缺憾。因此,婚姻的深層意義不只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肉體上的性或心理上的需要,而是婚姻的互為伴侶創造了一個「新的人類」,那是由兩個分隔的伴侶所組成的新生命,彼此剛好填補另一方所缺乏的。

人類生命的圓滿才是神創造的主要意義,至於伴侶結合是否能繁衍下一代,並非是那段經文的主要關心。庫斯納強調,對世上不孕的夫妻或無法生育的同性伴侶來說,聖經的信仰告訴我們,儘管有些人無法孕育下一代,但他們可以藉由教導人類如何生活,來創造自己生命與靈魂的價值。若有人能夠教導他人有關生命的意義並塑造他們的靈命,那他們好比是那些可以生育後代的父母,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新生命。

如果一對夫妻或同性伴侶因著種種緣故無法擁有子女,又或者有人決定守獨身不願走入婚家生活,我相信他們的生命仍被上帝所珍惜。因為上帝所創造的男男女女中,有持守單身誓約的神父修女,終其一生奉獻自己在偏鄉或海外牧養、照顧為人所遺忘的弱勢者,就如德蕾莎修女那樣;當然也有熱血正義的法律工作者,他們協助家暴受害者脫離婚姻的折磨。更別提那些爆肝工作的醫生護士克盡職責地搶救生命,他們的存在對性命垂危的病患來說,宛如恩同再造的「父母」。我們又怎能用是否結婚、懷孕、擁有下一代,來評價一個人的生命價值?

X  X  X

其實,聖經學者對女人是從男人的「肋骨」所造之翻譯,並非是錯誤的。但長久以來,許多人據此字面單一的翻譯,衍生出許多對女人不必要的刻板印象,並且合理化父權社會聯手婚家制度對不婚女性或不孕婦女的壓迫,這是今日基督徒亟需反省之處。如果我們可以不執著於「肋骨」來解釋女人的受造,而採用人類「另一面」的女性形象來詮釋生命的整全意義,或許將有助於我們邁向一個更符合上帝起初創造人類的美好旨意。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