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74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飄洋過海異鄉情
作者 / 謝小羊

靜謐的午後,阿嬤家的客廳,突然響起電話鈴聲。我慢慢走到黑色電話邊,抬頭搜尋阿嬤的蹤影,阿嬤好像在後院,沒聽到電話聲,而我正處於不常接電話的童稚年紀。

電話一直響,阿嬤還沒出現,我該接電話嗎?還是去叫阿嬤?我低頭盯著電話,電話兩頭彷彿正較量著誰撐得久。終於,我鼓起勇氣拿起話筒,聽到那頭傳來:「âng-khī-á ū tī-leh bô?(紅柿仔在嗎?)」

「紅柿?這裡又不是水果攤,哪會有紅柿……」正當我幼稚等級的內心小劇場上演,救星阿嬤出現了!她走過來,接過我手上的話筒,坐下來:「gún cha-bó͘-sun lah(我孫女啦)……」這是第一次我知道,原來阿嬤的名字不是「阿嬤」,她有個可愛的小名。當時的我不知道的是,生命會漸漸走向曲終人散。

大約在我大學二年級,看到大人們忙進忙出,就知道事情不妙,阿嬤病倒了,療養身體期間,最好有人可以陪在她身邊。於是在親友的輾轉介紹下,阿冬來到了我家。

阿冬約莫中年,看起來卻有一種小女孩的怯憐憐。我大學畢業20多年後的今天,每當想起阿嬤生病的日子,常會連帶想起阿冬的笑容。如今我自己稍有歷練,和長輩聊起當年的往事,恍然大悟當年那股小女孩的氣息,是源自初到新環境的膽怯,也是身世飄零所致。阿冬的笑容,其實是經過時間醞釀的。

阿冬家鄉的物資一向缺乏,她切哈密瓜給阿嬤吃的時候,捨不得切掉太多果皮,整盤果肉又厚又硬,苦了戴假牙的阿嬤,再加上阿冬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又缺乏照顧人的經驗,總是什麼都不敢做地孤坐一旁,在家鄉也沒有使用過洗衣機、瓦斯爐……。剛開始,阿嬤的確頗有微詞。

但是,漸漸地,阿嬤注意到阿冬的單純,也心疼她的身世,即使病中,也會和其他家人逗阿冬開心,阿冬可能也體會到大家族對她的友善,臉上慢慢有了笑容。

我記得,阿冬後來必須返鄉的時候,在離開我家前,她的心情是不捨的。那時候,阿嬤還沒過世,阿冬回到故鄉就捎來一封信,訴說對大家的想念。

不知道是怎樣的緣分,讓兩塊土地的人們,在不同的文化、生活習慣下,彼此的生命有了連結?這個詰問,在許多年以後,我因為遇到來自越南的阿與,又再度浮現。

幾年前,媽媽成了安養院的住民,阿與是那裡很受倚重的工作人員,院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任勞任怨的她在做。她會說上幾句中文,也很會照顧老人家,曾聽有人勸阿與:「錢賺夠了就回家吧,家鄉還有孩子、丈夫等著呢!」只見她笑著搖頭。

以前,我自己年紀輕,與阿冬互動,只是單純感受人與人之間情誼的美好;如今,我為人妻又為人母,特別能夠體會分離的煎熬,又因為認識主,知道善待客旅是上帝的心意,所以特別心疼阿與為了家庭飄洋過海,來到異鄉照顧別人的家人。我能為她做的,是友善,是尊重,是送給看不懂中文字的她一本越南文聖經,聊慰鄉愁。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94期

相片提供:謝小羊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