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姐妹開步走
點閱次數:125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凝識美,體悟和諧
作者 / 劉炳熹

作為一位講道者,總會從每次講道事件閱讀聽道者的反應與回饋。有些人會客氣的說:「講得很好」;有些人或會認真提及他自己的反省。然而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回饋,則是在美國巡迴服事時聽見的兩個詞:「Beautiful」(真美好!)與「Harmony」(真和諧!)這兩個詞多半用在聆賞音樂或影片,形容講道實為罕見。近期反覆被美學思考圍繞,再次回溯台灣被功利思維綑綁的實況,講道很難與「美」扯上關係,講道者自然甚少設定自己是藝術工作者了。

好友音樂家周美君老師暑假在台東生活美學館舉辦「一凡廳~凝識特展」,結合視覺與聽覺,邀請人從「空」與「靜」的片刻,聆聽生命純粹的美。這是美君老師隨其夫婿昭宏藥師到宅送藥,看見年長者「寂病」的困境後,開始探究我們內在世界的經驗,凝視出音樂的新可能。一種如其所是的觀看,是她特別提到的「巴哈經驗」(BACH)。Being如其所是的「存在」;Awakening內在「覺醒」;Creativity「創意」;Harmony腦心「和諧」。彈奏與聆聽巴哈的經驗,是放下智識、敞開自我生命的旅程,讓人自然而然臣服於豐沃的空間,體悟神性,感知創造力的臨在。

巴哈樂曲寫作開頭的J. J(Jesu, juva,主耶穌,幫助我)及結尾的SDG(Soli Deo Gloria,將榮耀獻給上帝),彷彿述說一趟充滿奧祕的旅程,讓人從凝視到體悟,再到挖掘新創造。那麼,講道會是如此嗎?從翻開聖經閱讀、理解、詮釋出發,宛若在歷史世界想像看見人自身的存在(Being),尋覓一種內在覺醒的能量(Awakening),在寫作與傳講中體會神性臨在的創造(Creativity),最後講道者與聽道者共同經歷上帝在講道事件的和諧(Harmony)。很喜歡她自己說的,任何人都可以走進一凡廳聆聽,就是穿著夾腳拖也一樣。馬路旁車水馬龍的聲音,展場外民眾練習踢踏舞的聲響,看似一種干擾,實則都是生命的尋常,這是一個沒有時間概念的流動空間,體驗單獨卻不孤獨的時光。

坐在一凡廳中聆聽的片刻,竟能讓作為講道者的我產生與音樂家美君老師「巴哈經驗」的共鳴,毫無疑問,生命確實充滿奧祕!若要期待台灣教會能從講道出發,帶出新一波信仰實踐更新,那勢必得從美學角度出發,培養一種對美的鑑賞力與對生命的洞察力。我深信,這必然不會侷限在單一框架,各種專業領域的工作者,皆會因此而尋覓共生的能量,讓社會凝識美好,體悟和諧!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17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56627,擷取日期:2019.09.16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