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239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寶藏巖聚落
河岸小丘,藝居共生
作者 / 李阿生

相較於眾多舉世聞名、動輒歷經千年春秋的歐亞古城,台北這座城市未能擁有悠久的歷史,但是數百年的歲月長河,仍然留下了許多故事。

我們可在先人留下的痕跡一窺其間端倪,並看到由於社會更迭、人口流動,這些故事變得豐富多樣且餘韻十足。

■河岸有小丘

其中一個篇章發生在新店溪畔的公館,一座不高聳的山丘──觀音山。因為被高架道路、現代化建築環繞,有如隔世獨居的化外之地,分外顯眼。以「觀音」為名的山在台灣不少見,約有十餘座。這座山丘之所以獨特,除了與周遭都市叢林迥異的景緻,更因為承載的歷史。此處曾是軍事、民生重地,前者是台北北區司令部,已於1950年代撤除;後者是供應台北市區民生用水的台北水源地慢濾場,已於1977年結束任務。

觀音山北面是濾水、供水重地,南面則聚集了一群想方設法活下來的常民。截然不同的情境,恍如兩個世界。經有心人查訪,我們知道這些住戶來自四面八方。有人以此為家已經超過半個世紀;有人因參拜寺廟寶藏巖,結識當地居民後,在這裡成家立業;有人則是長期租屋於此。他們在此駐足,可說是國民政府自中國遷台的註腳,因為其中不少住戶是榮民,所以這裡被視為另類的眷村。另有一些人遷居至此的歷程,宛如都市化的縮影,出生、成長於台灣各鄉鎮的他們,因發展需求來到這城市裡的一隅,在這早年一度無人管理的河岸小丘棲身。

■小丘起陋居

這群人背景南轅北轍,共通的是,都很平凡。為了遮風避雨,他們沿著山勢興建住所,從足堪遮風避雨的木屋、草寮,到低矮的平房,不知不覺形成了小村落,現以「寶藏巖聚落」為名。

小村落的樣貌,無聲訴說著這群平凡人只求滿足最低限度生活的心態。狹窄、錯落的房舍,看不出都市規劃的痕跡,倒像是野草尋隙而生。看起來亂無章法的聚落,讓今人萌生訪古尋幽之心,好奇著走過轉角,能看到怎樣的小天地,想像著另類眷村的居民如何在巷弄間穿梭,過著再平凡不過的日子。如今寶藏巖聚落可概分為市定古蹟寶藏巖寺、原住戶生活的「寶藏家園」、藝術工作者進駐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及供人客居體驗的「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

除寶藏家園屬於私人領域,不開放民眾參觀,其他均可讓人流連其間,體會藝術與老屋結合後所展現特有的文藝情懷。

■陋居承故情

這個乍看之下與現代化頗為扞格的聚落得以保存舊貌,並非理所當然的發展,而是對抗台北市大刀闊斧整頓市容的意圖,於存廢之際多方折衝後找到的可行方案。

根據《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的記載,寶藏巖聚落得以保留原貌,交織了多個因素。1997年康樂里被拆遷,引發學界、居民不滿的社會氛圍,寶藏巖因此獲得喘息的機會。與文化、藝術結合,成為寶藏巖存續的出路,但也引發文化和居民利益是否一致的問題。位處邊陲的地理位置,讓寶藏巖得以避免如康樂里優先被改建的命運,畢竟康樂里等老舊社區就位於台北市都心,可謂首當其衝。而台北市文化局積極介入,則讓本為社會局主管的改建拆遷案進入另一個層面,另闢蹊徑尋覓到「藝居共生」的解決方案,原住戶和藝術村得以共存。

經此一役,寶藏巖搖身一變為非傳統型態的藝術村。住戶和藝術工作者的互動成為學者專家研究的議題,異質的文化交會成多元的樣貌,獨有的風貌與歷史更吸引無數遊客,甚至聞名國際。

■故情發深省

寶藏巖諸多值得探究的故事中,我對所謂「都市邊緣位置」這點尤有省思。聖經記載的悠久歷史中,也有一塊土地,雖然肥沃,相對於國家中樞卻屬邊陲,容讓住在其中的居民保存了獨特性,這塊土地即是歌珊。

根據創世記46章記載,約瑟將他的族人安置在此,除了避免希伯來人與埃及人發生衝突,也最大程度地避免希伯來人在埃及400年期間為埃及所同化。400年後,等到上帝預定的時間來臨,雅各家已成為繁茂強盛的大族,此地更是後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起點。

歌珊的地緣位置,也讓我們想起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主沒有應許屬祂的人要離開世界、離群索居,但他們也不屬於這個世界(約翰福音17章14~15節),更不能效法這世界、愛世界,箇中折衝與拿捏是基督徒一生的課題。在歌珊地的以色列人身上,我們體會上帝的保守,他們住在埃及,卻不屬埃及,寄居埃及直等到主的旨意成全。如此的保守,使我們不隨從世界,也讓我們在世界可以安然度日。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眷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寶藏巖聚落
http://www.artistvillage.or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nd_of_Goshen
《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
《藝居共生?藝術進入寶藏巖對居民生活世界影響之探究》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75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