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240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馬祖-逝去的不願役青春
作者 / 陳宗元

■出發

馬祖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與金門相比,交通相對不便,也因此留下了更多原汁原味的戰地景觀。日前利用假期全家大小前往馬祖一遊,出發前閱讀了相當多資料,把圖書館中有關馬祖的架位都清空了,在閱讀與觀光間,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雖然將主要的參觀景點如酒廠、大砲連、北海坑道、芹壁村等都排在行程中,但更想體會的是兩件事,其一是《愛者》一書中在馬祖犧牲奉獻的石仁愛修女,其二為體會當年被強迫服「不願役」的年輕人在馬祖的生活。

■馬祖今昔

目前要前往馬祖,除海運外,只有台北及台中每天寥寥幾班的小飛機,距台灣本島基隆約130公里,交通極不便。馬祖列島主要包含南竿、北竿、東引、西引、東莒、西莒、高登、亮島等住人島嶼及部分無人島,因著歷史因素,雖為我國領土,卻位在中國閩江口外。

雖說馬祖為戰地,但卻從未如金門般有過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戰役,只有1950年代在鄰近海域及空域發生多次海空衝突。但在中國威脅下,馬祖也如同金門直到1992年才解除戰地政務,並於1994年開放觀光。不似金門因金門酒廠崛起、小三通加上遠高於馬祖的知名度及觀光便利(金門大小島各一,且多為平地,能起降大型客機),馬祖並未因觀光而如同金門逐漸迷失了自己,但另一方面,馬祖的經濟及建設也相對緩慢,目前小三通的業者甚至停業來因應困局。

■愛在馬祖

石仁愛修女1918年誕生於比利時,畢業於魯汶大學護理系,1947年去到中國,並因共黨執政而下獄,1953年離開中國回比利時,1966年來到台灣,1973年前往金門,1975至1976年因聽說馬祖比金門更為落後而前往馬祖,一待就是二十餘年,直到2001年告老還鄉。

在馬祖的歲月中,石修女開辦寶血幼稚園,也協助醫療,有位婦人因病逝世,修女甚至領養了她的三個小孩。修女以她的生命實踐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誡命,她接受訪問時甚至說,不要多寫,天主知道,最後獲得第五屆醫療奉獻獎,如同許多在福音邊疆地帶的拓荒戰士,不似在都會區享受鎂光燈及眾人讚美的教會,石仁愛修女默默用她的生命刻劃出愛的誡命。

她說:「我們看一個人沒有飯吃,我們要給他;他沒有衣服穿,我們要給他;沒有房子住,我們要幫忙找個房子。要喜歡別人也很好,不是我、我、我,不是我第一,沒有辦法的。我們全部做這個,我們全都平安。我們這裡馬祖一個大家庭,家裡平安,這個是最要緊的。你可以沒一個東西,家裡要平安。家裡沒平安,什麼都沒有了。」又說:「天主知道,好了。」世間榮華富貴權力地位,對她而言都沒有在上帝面前獻上一切來得重要。在她心中,少了不同宗教間的論戰,卻多了對人實際的關懷。

或許有人要問,在修女無私奉獻後,馬祖轉化復興了嗎?答案卻是否定的,目前馬祖除了天主堂,只有真耶穌教會及衛理公會前來植堂,會友寥寥可數,常見到的年輕人也多數是來此當兵或分發到此的公務員,當地信徒依然欠缺。

長老教會雖然在金門已有教會,在馬祖卻是缺席,號稱台灣第一大教派的我們,是否也應該開始思考,台灣許多偏鄉是否尚有我們可以前去的地方?也再一次思考那「愛鄰舍如同自己」以及「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兩段經文的意義。當我們給快速增長的教會掌聲,是否也應該給在偏鄉工作的無名英雄更多的後勤支援,從禱告到實際行動,讓他們繼續堅持下去。

■無奈青春

今日的馬祖街景不似過去高喊反共的年代擠滿了軍人,除了少數街區,街道上的商店多為歇業狀況,僅存觀光客偶爾進出餐廳的喧囂,那些脫離現實的招牌如「澡堂」「修補軍服」依然存在,數萬大軍卻僅存數千人,加上人口外流,昔日的反攻標語雖仍處處,但已如同斑駁的街道齊齊走向歷史。「蔣總統萬歲」的標語讓人深思何能「萬歲」,即使萬歲,依然有限,唯有我們信仰的上帝才是無限,也唯有祂會帶領我們走向永恆。

那些當年在此服役的年輕人,雖有著不同的背景與理想,卻在國家機器空洞的口號下,用他們的青春歲月構築那嘆為觀止的工事,但那聞名的北海坑道,竟然在落成後因設計不良從未使用。參觀的同時,一邊體會當年駐軍在缺水及物資匱乏的年代荒謬的付出,另一方面,當年高喊解救同胞的將軍如今卻成為對岸的座上賓,對比今日種種,令人無限的感慨。

在馬祖的最後一日,我們去看媽祖神像,如同最近爭議很大的台中媽祖文化園區,立了一座高大的神像,是否在未來,也會如同那北海坑道般成為一種荒謬呢?不只如此,在特產店後台,發現標示馬祖特產的包裝下,竟然是對岸的產品,這塊土地上集結了人心種種的欺騙,從庶民到國家,在匆匆的旅途中讓人嘆息。

■反思

一趟馬祖之旅,可以給我們相當多反思的機會,旅行讓我們脫離習慣的環境,強迫我們接受外來的種種刺激,讓我們得到啟發去面對未來,想想我們的禮拜,是否也讓我們有重新出發的功能呢?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8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