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371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愛上南澳
沙韻、飛魚、古道故事多
作者 / 廖靜蕙

宜蘭縣南澳鄉充滿泰雅原鄉魅力,南澳古道、莎韻之鐘,都吸引人一睹風采。近5年來,金岳、東岳幾位部落青年更返鄉創業,重新思考觀光的意義,並選擇以生態旅遊的精神,成立跨部落的「Aynomi愛南澳生態旅遊發展協會」,以深刻豐厚的文化體驗,讓環境永續成為部落生計之本。

對南澳泰雅族人來說,「Aynomi」代表兩人同飲一杯酒的意思,只有朋友才會共飲。如果想了解此地生態旅遊資本之雄厚,非得跟著協會安排的導覽,走一趟最具泰雅族南澳群(Klesan)代表性的南澳古道不可。

■南澳國家步道│親手整理回家之路

約於18世紀中葉,南澳群自北港溪與濁水溪上游原居地(現之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大舉遷移,進入南澳山地,形成13個舊部落。日治時代,日人為了方便管理,將南澳群13個部落對外道路,拓寬為可以騎腳踏車的警備道,全長3.8公里。由於自然生態豐富、深具歷史記憶,而列入國家步道系統,又因路幅小,難以拓寬,至今維持難得的原始小徑風貌。

4月春日走訪古道,沿途景緻優美,植物相豐富,稍加留意就能在入口處不遠看到小時候是卵形、長大會裂葉的拎樹藤,以及崖薑蕨、冷清草。春不老、九節木和樹杞看起來很像,差別在於九節木葉片是對生。舊吊橋旁附近溪流旁的植物,無論是姑婆芋、月桃,葉片都非常巨大。

此時正值植物抽新芽的季節,沿途綠意盎然、美不勝收。水鴨腳秋海棠在山壁上開得正美,短柄卵果蕨鋪滿山壁有如綠簾;雖然中國穿鞘花尚未開花,但血桐花綻放有如瀑布。如何分辨野桐和血桐?野桐是盾狀葉,葉柄在後面,血桐葉柄在中間。山棕、苧麻和九芎則是沿途最具代表性的物種,也是泰雅族常利用的植物。

古道海拔約350公尺,沿途多為楠榕林帶,植物組成主要以桑科的榕屬與樟科之楨楠屬為主。途中經過日治時期的吊橋「栴檀橋」(栴音同「沾」),栴檀在這裡指苦楝樹,林務局羅東林管處人員認為,橋名的意思應指附近很多苦楝樹。基座就在附近,過完吊橋就是國有林班地。

跨過合流溪口不遠之處,就是楠子駐在所遺址,是日治時期警備道路的重要節點,是族人回部落的中繼站,也是南澳古道終點站。

近年來,金岳為首的幾個部落,期待打造一條「回家的路」。幾年前,曾募款讓耆老搭直升機重返過去生活的「流興部落」,至今持續辦理國中小學生尋根計畫,只是楠子駐在所到流興部落之間的道路太多崩塌,路況不佳,甚至得手腳並用爬山路。

今年2月,在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支持下,Aynomi愛南澳協會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合辦「重現楠子駐在所──南澳古道遺址修復工作假期」做砌石墻。未來則鼓勵社區、團體認養動手做步道,以簡易工具加上就地取材,清理出重返舊部落的路基,在不增加設施的條件下,只指引方向的山徑系統,維持古道完整豐富的原始風貌。

■莎韻之鐘│體會泰雅女性日常

除了南澳古道的知名度吸引遊客前來,莎韻的故事也令人玩味。Aynomi愛南澳協會常務理事陳芃伶就住在金岳社區,她感受到莎韻之鐘對部落老人家的意義,不是事件中日本人如何對待原住民,而是和過去生活深層的連結。

「日本人蓋了沙韻之鐘送給流興部落的族人,對老人家而言是舊部落的一個印記。」她說,部落在遷徙、離開原部落之後,不斷回憶沙韻之鐘的故事,並連結到舊部落的生活。只是,遷徙的過程中,鐘不見了,只剩鐘座。

雖然南澳鄉公所20年前在武塔蓋了一座巨大的沙韻之鐘,卻無法引起部落老人家的共鳴。部落社區透過營造過程,依照記憶中的原尺寸重新把鐘建起來,現在部落也有沙韻之鐘。

因此,金岳部落即發展以沙韻之鐘為主題的遊程,連結到舊部落的故事,並以泰雅族女性文化為主題。「我們會帶大家做泰雅族女性會做的事情,例如染布、使用阿嬤的織布機,做小米醃肉。」陳芃伶說,大部分部落都講獵人的故事,但在金岳則是透過莎韻之鐘,體會泰雅女性生活。

■東岳烤飛魚│品嚐泰雅獨特Dobiyo

泰雅族是山的民族,東岳村卻非常特別,有新鮮的魚可吃!想知道東岳泰雅族群半世紀以來和漢人互動發展出來的飛魚飲食,可以報名參加東岳飛魚行程。

南澳鄉與蘇澳鎮之間,以蘇花公路為界,蘇花公路靠海邊區域在古早時候是部落的耕作地,劃歸蘇澳鎮由漢人發展為漁村。當地原漢關係和善,彼此交換漁產和山產,或分享農作物。Aynomi愛南澳協會理事長漢聲就是東岳人,一直到現在他的媽媽都會收到新鮮的魚,用自己種植的香菇和養的雞交換。

族人帶回新鮮的漁獲,經過細心處理,便是致贈親朋好友的禮物。東岳獨特的烤飛魚方式,則可從1979年幸福水泥建廠談起,吸引不少外地人及族人就業,也帶來不同的飲食文化。飛魚並不是重要的經濟魚種,但幸福水泥的工人中有人烤起飛魚,逐漸擴散成為東岳人飲食文化的一環。

大約1980年代,村民開始用油桶製作飛魚桶子烘烤飛魚,族人稱之為吃「dobiyo」,久而久之成了飛魚料理的代表,也形成東澳獨特的飛魚文化。飛魚季只在4至6月,因此也發展為東岳季節限定的遊程,6月底前每週六,都可報名前來體驗不同的飛魚料理風情。

生態旅遊的方法與精神,是希望不因旅遊的行為而破壞環境,以至於後人無法享受這些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這也是Aynomi愛南澳協會成立的目的,愛南澳的夥伴們期待遊客摒棄過去的刻板印象,走進部落、重新認識部落;而遊客支持生態旅遊,更使遊程帶來的文化刺激與體驗無負擔,更因符合環境永續,讓部落社區友善環境產業可以細水長流。

※欲了解更多行程,可搜尋「Aynomi愛南澳」臉書粉絲專頁。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65期

相片提供:愛南澳生態旅遊協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