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242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能源轉型就是生活轉型
作者 / 時事論壇小組

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任後宣布要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願景,並在2017年4月訂出「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案及相關計畫,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結束使用核能並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為回應台灣現行的能源政策,日前甫結束的公投案中有3項能源相關提案,並取得足夠的有效同意票,籲請執政黨在能源轉型上做出調整。能源轉型伴隨空氣汙染、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等議題獲得長期且多面向的關注,然而,台灣人真的準備好要轉型了嗎?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於12月5日發表最新「台灣能源轉型公眾感知觀測分析」,雖然有82%民眾自認關心能源政策,卻只有不到半數(32%)的人知道台灣目前還是仰賴燃煤發電為主,更有43%民眾認為台灣主要發電方式為核能;在能源參與意願部分,有65%的民眾沒意願參與政府辦的線上、實體能源課程,且要有經濟回饋才願意參與自家周邊的再生能源發展行動。

這份民調分析結果,除了顯示出台灣人民不了解現行的國家能源政策外,也可知人民的能源參與意願與能力低落,完全依賴政府提供的策略與行動。然而在這樣資訊未明的狀況下,我們卻又透過公投表達對現行能源政策的不信任,十分弔詭。

能源是社會賴以為生的基礎動力,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談能源轉型,豈能不從日常生活談起?沒有道路、現代化水電設施的太魯閣族大同、大禮部落,過去靠自備的柴油發電機供電,2015年與台南社大公民自主發電行動團隊合作開啟「點燈計畫」,背著太陽能板上山設置,建立太陽光電照明系統,不只克服用電問題,也同時維護部落傳統的生活方式;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運用現有的東興水力發電廠,結合小水力、水圳、太陽能,設法達到能源自主,之後完成部落自主的理想。除了上述的原住民部落經驗外,台灣民間的太陽能發電量,因著政策補助,從2008年的0.28百萬度到2016年的1044百萬度,太陽能板的技術也持續優化,未來發展讓人期待。我們也能由此思考,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什麼能源參與機會?

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有許多不同的切入面向,供給層面除了廢核、減少燃煤外,強化再生能源才是關鍵;消費層面也需要重新省視現行能源分配、使用現狀。除了隨手關燈,我們能做的肯定更多。再生能源的發展可能耗時耗力又耗財,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電價浮動或是節電、限電是我們為能源轉型必須付的代價。能源轉型其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轉型,請讓我們有意識的關注生活中的能源流動,我們都是能源的消耗者,但也有機會成為能源生產者。2025非核家園,2050達成碳中和,並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每個人對上帝所造之地的責任。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 第3485期

圖片來源:Bruce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