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178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北府古巷行 今昔交相會
作者 / 李佑生

█【食】正餐與甜點

俗云「民以食為天」,足見食物之重要,和過去的人們品嚐相同的滋味,似乎也能延續共同的記憶。
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早餐常見三明治、漢堡等西式餐點,但是早年的人們多做農務、勞作等粗重的體力工作,早餐必須提供足夠的熱量,因此常見的是以米飯、麵食等吃食為一日之始。台北橋附近,早晨6點就有販售米糕、麵食,可能對現代人而言,比較像是午餐或晚餐,這種習慣落差反映了今昔工作模式的差異。

點心也有不同,與現在的手搖飲料相比,早先人們的甜點中,今日感到普通的豆花已屬難得。台北西區的巷弄間,至今仍可找到甜而不膩、物美價廉的豆花,讓人心滿意足之際,也與先人體會同樣的口感,感受早期台灣樸實無華的民風特色。

█【醫】仁安醫院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生需要飲食,老病死則和醫療脫不了關係,大稻埕一帶即聚集不少頗有歷史的醫院、診所。

譬如1927年開設的仁安醫院,曾與艋舺的朝北醫院並稱,有「北仁安、南朝北」的說法。今時雖已不再開業問診,但典雅的建物在2001年曾入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也作為市定古蹟保存,現為社區營造中心。

落成於1921年的順天外科醫院,亦是融合東西風格而頗具特色的建築。建築的用途多有更迭,除醫院外,也曾用於餐飲、商店、咖啡廳,今次再訪時,已成了建案的招待會館,令我不禁感嘆世事多變。

█【軍】大稻埕蓄水池

對今日的台北市而言,戰爭遙遠而陌生,但台北的歷史確實有一頁書寫著兵禍,也留下了若干痕跡。半個世紀前的太平洋戰爭,同盟國與軸心國兩大陣營對壘,台北作為日本帝國總督坐鎮之地,雖不是美軍跳島戰略的落腳之處,亦難免空襲。是以帝國為了因應戰禍,在大稻埕興建了蓄水池與防空壕,用以儲存消防用水與避難之用。

戰後,蓄水池被填平,成為著名的建成圓環商圈,直至2001年進行「建成圓環美食館」開挖工程,才在地下發現蓄水池的大片紅磚牆。如今規劃為綠地公園,曾經的戰備、商圈功能均不復見,但是相關的標示、建物仍陳述這座城市的歷史。

█【憩】星巴克保安門市

如果在大稻埕一帶散步,想找個地方歇歇,和朋友稍坐閒聊,那麼星巴克保安門市是諸多既古色古香又富文藝氣息的選項之一。

星巴克保安門市特出之處不僅在於近百年歷史的建築,也不僅在於是當時最豪華的巴洛克式建築,更在於這裡是台灣首宗歷史建築改建成功的案例。

1926年時,以生產鳳梨罐頭致富因而被稱作「鳳梨王」的葉金塗(1882~1946年)興建了這棟三層樓建築,一方面作為自宅,一方面作為「金泰亨商行」店面。1929年完工時,頂樓天台還設有假山、花園,開放鄰里參觀,被《台灣日日新報》評價為「本島人建築術一大進步」。如今星巴克入駐其中,我們可在品嚐咖啡時體驗巴洛克風情與當年富商大賈的豪奢。

這還不是這棟建築最精采的故事。葉金塗過世後,後人移居海外,典雅的樓房曾多次租借出去,醫院、報社、酒家、出版社、婚紗攝影等皆留下痕跡,甚至一度因年久失修而成為街友棲身之所。1997年,物業易主,經多方協商後改建的大稻埕大樓於2002年竣工,一至三層仍保留葉家古宅以紅磚為主的古典風貌,四至十四層則是以白色為主色系的現代大樓。古今特色各自表述的設計,彰顯這棟建築繼往開來的意義。

█【信】大稻埕禮拜堂

大稻埕大樓的事蹟並非孤例,左近的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禮拜堂有相仿的故事。大稻埕教會的歷史可追溯至馬偕(1844~1901年)1875年設立的大龍峒禮拜堂,1885至1915年為枋隙禮拜堂時期,當時的長老李春生(1838~1924年)奉獻現址興建禮拜堂,並於2002年被核定為市定古蹟。

隨著時空流轉,禮拜堂已然老舊,空間也不敷使用,經過各方交涉,2007年開工重建,並於2009年完工。這座結合哥德式、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元素的禮拜堂修舊如舊,保留原貌,後方擴建現代大樓,一前一後予人承先啟後的聯想。

立於古蹟之前,每每讓我悠然神往,悠遠、豐沛的歷史追就今日的我們。轉眼望向另一個方向,今時的我們留下的種種也占據各個角落,和未來的人對話,述說著今日我們留給後世的資產。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50期

相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