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307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為什麼要保育石虎?
作者 / 陳郁屏

近日,苗栗三義銅鑼外環道路的興建計畫浮上檯面,開發需求與石虎保育的爭議再起。與過去不同的是,因為學運而彼此鍵結的公民團體串連發聲,使得石虎保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與討論。或許有人會好奇,石虎生存問題究竟有多迫切?既已列為第一級保育類,難道沒有做到足夠的保護嗎?而苗栗的淺山森林又何以如此重要?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必須從整個台灣島的地景變遷談起。

台灣的中央山脈縱貫全島,獨特的地形與氣候條件孕育出多變、複雜又迷人的自然環境。這個被早期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原始森林一度由山嶺綿延入海,探險家乘小舟前進,沿途所見盡是數人才能合抱的大樹;從枝椏間垂掛而下的寄生植物、到林下盤根錯節的潮濕底層,充滿各形各樣未曾被命名的花草昆蟲鳥獸;視線遼闊的平原丘陵地帶,一群群梅花鹿在灌叢之間悠然漫步。

其後,台灣歷經400年的移民開墾與外族統治,原住民轉逐高山而居,平地與較低緩的丘陵首當其衝,受到全面性的開發,曾經蓊鬱的淺山森林如今僅能從零星的國外紀錄憑弔,變得既遙遠又不真實,成為當代台灣人難以想像亦無從尋索的上古世界:一座盈滿生命的方舟之島!

在這部發現與扎根的新住民歷史中,平原地貌受到極為快速而劇烈的改變,開山造陸、築河建庫、濕地轉作、海埔新生,我們是如此善於利用自然資源生產與供養,土地也持續以優雅的姿態調適包容;然而,一些跟不上改變的動植物便在此過程中失落了。因此梅花鹿從野地消失、雲豹甫被確認滅絕、而原本遍布台灣溪流的水獺如今僅餘金門少數族群……這份名單可以不斷繼續。我們開始設置各種保護區,野生動物獲得了喘息的空間,族群數量開始回升,像是山羌、水鹿,甚至台灣黑熊,然而名列保育類並不代表足夠的保護。

仔細檢視空照圖中的台灣,整個西半部相連的平原是台灣多數人安居立命的家園,大多已呈現灰白的人類足跡,整個軸心山群則仍保有大片自然森林,而處在高山與平原交界的淺山丘陵,包括大屯火山、林口台地、大肚山與八卦山等,則因為人類足跡的切割顯得破碎與孤立。這些海拔800公尺以下的淺山環境,石虎與其他各種動物一度隨處可見,如今僅苗栗與埔里之間尚保有較為連續的自然森林,這裡是石虎僅存的棲地,石虎並沒有威脅到我們,然而道路、水泥溪流、殯葬園區與各種開發案卻持續威脅這片荒野的存續。

正因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如此之高,亟需保育的生物事實上多到難以決定優先順序,然而我們應該都同意,石虎不只是重要的生態指標,而且相當特別,這就是為什麼石虎保育引起偌大共鳴。畢竟,如果連石虎都無法拯救,我們將如何奢談生態保育與自然永續?

(作者為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研究員)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44期

圖片來源:「三義外環道.鄉民要知道」FB粉絲專頁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