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199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斷臂上的自由花
作者 / 王昭文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傳出之際,一位南非的重量級人物正好啟程來到台灣演講。他和曼德拉同樣屬於「非洲民族議會」這個政治團體,是南非新憲法的主要起草人,也是南非民主轉型後的第一任大法官。出現在台灣人眼前的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眼神溫暖、態度和藹,乍看是個可親可敬的老人家,令人驚訝之一:他是個白人而不是黑人,之二:他右邊的袖子空空蕩蕩的。

奧比.薩克思自青年時代投身反抗運動,當時南非國民黨政府的種族隔離政策不只對黑人造成不公義,更使整個國家社會陷入反人性的醜惡文化中,習法而富正義感、很有人權意識的青年當然無法坐視不管。這位優秀的法律人才,曾經被國安警察拘禁、刑求,又被迫長期流亡國外,而即使人在國外,也無法避免南非當局的追殺。1988年春天,他正在莫三比克從事研究工作,一天打開汽車門的時候,一顆預先裝置好的炸彈爆炸,他幸運沒有被炸死,但損失了右臂和一隻眼睛的視力。當同志承諾必然會替他復仇時,他回答說:「如果我們能在南非實現民主與自由,那就是我溫柔的復仇,而象徵殉道與純潔的玫瑰與百合,將會從我的斷臂中重新綻放。」之後在重建南非的工作上,他提出「真相與和解」的重要原則:把赦免和「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連結起來,每一個願意坦白說出當時做過什麼事的人,可以依個案得到赦免。

薩克思大法官的法務經驗自傳中譯本,書名就取為《斷臂上的花朵》。他親身展示了「不以牙還牙」、「不要像敵人一樣重蹈覆轍」的可能性,制定出全世界公認最好、最進步的憲法,跨越種族偏見,同時注意到環境、經濟、性別的公義,用這部憲法來凝聚本來可能四分五裂的國家,指出南非的出路。

「人權不是某個國家輸出到全世界的舶來品,相反的,它來自於不屈不撓的奮鬥,以及世人所共同信仰的理想主義。國際社會一致遵守的信念原則,乃是全球各角落的人們為了人性尊嚴而付出的成果。」薩克思大法官寫道:「這樣的精神激勵著世世代代的人權鬥士,不分國界,不分年齡,並體現在我國的憲法條文中。」南非結束種族隔離之後,透過特殊的「真相與和解」機制,防杜內戰,儘可能修復這個長期被撕裂的社會,還有這保障基本人權的進步憲法,在普世的人權資產上,又添了厚實的一筆財富。

看看南非,想想台灣。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南非和台灣都經歷了劇烈的政治轉型,各自有不同的民主化經驗,而民主之路並非平坦大道,人民並沒有「從此過著快樂的日子」。如何在掙脫枷鎖之後堅決不回去威權文化,需要更多人溫柔堅定地挖掘並建造屬於我們社會的人權資產,讓自由之花繼續綻放。

(作者為《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7期

圖片來源: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網站 / 黃丞儀提供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