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鄉土關懷
點閱次數:226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走進樟之細路,尋訪馬偕美好腳蹤4-3
貼近自然的手作步道
作者 / Yvette Chen
來自各地的志工齊聚水寨下,合力修復古道。

在苗栗縣獅潭鄉的山林中,有一條已逾百年歷史的古道。這條沿著溪谷進入山區的道路,沒有水泥、護欄等人工痕跡,只有原始林般的濃濃綠意。沿路可以聽見潺潺的水聲,可以欣賞溪谷中的飛瀑、水潭,兩旁都是迎風搖曳的樟樹葉,乘載著時空的痕跡。
這條山徑,不僅見證了台灣北部樟腦產業的輝煌年代,見證了平埔族和客家人從平地移居山區的拓墾歷史,也見證了馬偕博士當年進入山區傳教、行醫的奉獻之路。這裡是「浪漫台三線」計畫中的國家級步道「樟之細路」(Raknus Selu Trail)。

客委會與林務局新竹林管處雖於2018年8月才完成「樟之細路」定線,但早在2018年1月16日,「水寨下古道」的修復工作就已揭開序幕。當時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招募志工,透過公公整合、公私協力方式,修復了這條馬偕博士走過的古道。

啟動修復的入山儀式,由獅潭教會牧師汪王楷、賽夏族長老豆鼎發及漢人傳統民間信仰的道士,各自以禱告、向祖靈祭告、祭拜神明的方式主持。藉此展現不同宗教、族群的人們,在獅潭這地的融合共生。

千里步道協會以「手作步道」的方式修整古道,亦即以手工的方式來維護步道。相較於手作步道,工程步道由政府發包工程鋪設水泥步道,依賴大型機具和水泥等外來材料,以工程角度、施作方便、安全效益及快速完工為考量重點,較缺乏對當地人文、生態、景觀的深入理解,也欠缺對步道使用者需求的關懷。工程步道在工程施作中及施作後,往往對山林自然造成過度擾動,形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手作步道強調的「手作」是一種精神,是以「手」能做的角度來思索步道的設計、施作與維護,與自然環境深度結合。手作步道主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適當器具施作,以避免傷害環境。以發自人文思考的通用設計,做出符合人們使用需求並保留自然原貌的步道。

2019年2月23、24日,客委會、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協同千里步道協會,再次邀集在地居民與外部志工,以手作步道的方式、貼近自然的工法,接續修整水寨下古道後段。

今年的修護工作,由甫授證的步道師們帶領25位志工,用簡單的鋤頭、刀鋸及就地取得的土石、倒木,一邊清理茂密的植被、整平傾頹的路徑,一邊留意不傷及老藤和泥土裡的小生物,以最傳統簡單的方式親近大地。在志工們努力下,古道前半段部分目前已經可以通行,後續還將進行整修全線的計畫。待步道全線整修完畢後,旅人將可跟隨先人足跡,循步道走進沿線社區,體驗地方獨到的況味,循著馬偕的足跡,走這條將福音帶進獅潭的道路。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09期

照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