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120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鐵絲網裡的春天
作者 / 採訪@趙歆怡

新竹收容所有兩個詩情畫意的名字──俗稱「靖廬」,也叫「松園」。走進新竹收容所,映入眼簾的是蔥鬱的林木,還有被列為市定古蹟的日本神社遺跡。鐵絲網裡的環境如此優美,讓人有置身市外桃源的錯覺。

收容所隸屬移民署,收容人除了非法居留,並沒有觸犯其他法律,如果護照沒有問題的話,大概2到4週內就會被遣送回國。

2018年10月3日這一天,是台灣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最後一次在這裡辦活動,因為新竹收容所相關業務即將遷移至高雄。皮膚黝黑的男人從舍房的鐵窗內,向協會志工們招手:「Hello!Hello!」自兩年前幾名越南籍男性從所內逃跑,男性收容人已不能參加協會辦的活動,只有女性可以參加。

收容所剩下30多位越南、印尼和中國女性收容人。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召集了15位牧師、宣教師和志工舉辦雙十節慶祝會。泰國牧師負責奏樂,師母夏伊麗用中文和泰文帶收容人唱歌,投影片有中文、英文、泰文、印尼文和越南文歌詞。協會準備了「愛心包」給每位收容人,裡面有一些零食和一顆蘋果。桌上擺了不同語言的聖經和福音單張,讓收容人自由索取。

收容人坐在塑膠小凳子上,很專心地聽師母夏伊麗解釋雙十節的由來,並說到爭取自由固然偉大,上帝賜給祂子民的自由更是寶貴,藉著耶穌的犧牲,祂拯救選民脫離罪惡和死亡的轄制。宣教師並播放經典電影《十誡》,看上帝使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震撼畫面,也播放了《耶穌傳》,看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畫面。有些收容人用手遮住眼睛,不敢觀看血腥的畫面。之後,夏伊麗為收容人禱告,願天父帶他們早日回家,跟家人團聚。

佈道後,團隊分成不同語言小組,近距離關懷收容人。交通大學副教授楊台恩和一位中國籍收容人王小姐討論剛才聽到的信息,他貼心地遞上早上買的包子,讓王小姐邊吃邊聊。王小姐小時候曾跟奶奶上教會,但家裡都在拜拜。楊台恩鼓勵她認識救人們脫離罪惡、疾病、死亡和魔鬼的上帝。王小姐聽到魔鬼,就說前幾天有收容人被鬼附,在廁所昏倒,大家都很害怕,楊台恩便教她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

1990年代末,早在台灣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成立之前,楊台恩已開始定期至新竹收容所探訪。他回憶說,當時中國籍偷渡客很多,有上千人被關在這裡。2003年聖誕節前夕,還曾發生聖靈澆灌,2小時內有137人決志信耶穌。

主帶領一個個志工,默默付出時間與精力,關懷這些長期被汙名化、被歧視的「逃逸外勞」。

■福音的使者

台灣4間收容所分別位於宜蘭、三峽、新竹和南投,不同收容所有不同規定。有些收容所讓這些志工進入舍房與收容人對話,有些只讓他們辦大型佈道活動,不能有個別談話的時間。

夏伊麗和志工會依不同語言分組,她先解釋聖經是上帝的話,講的信息是讓人得救的福音,然後與收容人一起看馬可福音。她常鼓勵收容人:「你們在這裡有很多時間,你可以好好利用時間。想想看,你的人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上帝對你的生命有什麼計畫呢?」

幾年前,夏伊麗認識一位印度南部來的受刑人,送給他一本坦米爾語的聖經。他看了聖經後,決定信主。服完了刑期,他被送到收容所,又把福音傳給另外3名同胞,後來都受洗了。

夏伊麗會尊重收容人的意願,如果收容人不想看聖經,只想聊天,她就聽他們說話。因為收容人與管理人員語言不通,常有溝通不良的情況,夏伊麗就幫助收容人了解收容所的規矩,解答他們的疑慮或問題。有時候,收容人的家當留在朋友或老闆那裡,夏伊麗會幫他們跑腿取回。收容人需要自己花錢買機票回家,如果母國的親戚願意寄錢過來,夏伊麗也可以代他們領錢。有些人被移民署抓到時,只穿著夾腳拖。如果收容人不想這麼狼狽地回國,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可以提供他們教會弟兄姊妹捐贈的鞋子、衣服和行李箱。夏伊麗和團隊是收容人和外界之間的橋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受刑人的父母

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也做監獄外籍受刑人的關懷事工。和收容所不同,監獄隸屬矯正署,做監獄事工,一方面要跟監所主管保持良好關係,遵守各樣界線和規定,另一方面要有同理心、有智慧地協助受刑人,必要時為他們發聲。

牧師夏義正、夏伊麗夫婦和同工在監獄當認輔老師,長期關懷外籍受刑人。這些人在監所是少數,很多規定對他們來說顯得特別嚴苛。譬如刑期較長的受刑人,前面幾年只有配偶和親人可以探視,但外籍受刑人不一定有親人在台灣,沒有家屬就等於不能會客。

夏伊麗認輔最久的個案,是一名終生監禁的受刑人,她被判刑後,先生自殺,因此在台灣舉目無親,長達7年不能會客。後來,她從四級犯人「升級」,教會弟兄姊妹才能跟她見面。在漫長的7年裡,夏伊麗是她與外界唯一的聯繫。夏伊麗語重心長說:「監獄的規定是為了本國受刑人而訂,不一定適合用在外籍受刑人身上。」

曾經有一位馬來西亞籍受刑人,入獄時已有心臟疾病,行動不便,需要助行器。外籍受刑人沒有健保,監方只好請夏伊麗幫她買輔具。後來,受刑人兩次住院,費用也是由夏伊麗在德國的代禱夥伴奉獻的。

受刑人在監所的工廠工作,一個月賺300至500元,只有一部分可以用來買日常用品,其他收入由監方保管。受刑人必須自備一切日常用品,包括洗髮精、衛生紙、衛生棉、內衣褲、襪子、棉被及背心等。與本地受刑人相比,外籍受刑人通常沒有家人或朋友可以匯錢給他們,經濟壓力比較大。監所主管曾經跟夏義正說:「這些人在台灣沒有父母,你就是他們的父母。」

■主裡是一家人

世代交接及人事流動高,是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面臨的挑戰。夏義正已66歲,他領德國的老人年金,自費到台灣服事。馬堡差會和信義會芬蘭差會負責事工經費如聖經、福音車油錢、「愛心包」食物等,但受刑人的醫療費或日用品都必須靠奉獻。夏義正一人身兼數職,在神學院教書、在泰勞之友中心牧養信徒,還要兼顧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的事工,實在不容易。他希望找到接班人,這幾年交出棒子。

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沒有聘用工作人員,完全靠泰勞之友的牧師、各國宣教士和本地志工,因為其中很多是外國人,流動性頗高,時常需要新志工。夏伊麗認為,志工的條件是:「願意被主差遣的人,對事工有負擔。不要只覺得這些人很可憐,想來做善事,而是要向不認識耶穌的人傳福音。」目前協會不只需要前線服事的志工,還需要幕後分擔行政、聯絡協調、寫代禱信、發公文、整理刊物的弟兄姊妹。因為人手不足,協會沒辦法跟進已經回國的受刑人,幫他們在自己的國家找到適合的教會。

此外,新竹的收容所將移至高雄永安區,對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來說太遠,無法繼續關懷,但協會願意協助當地教會或志工開拓,分享協會的資源。

這一天,男監舉行聖餐禮拜,來自10多個國家共69位外籍受刑人,和外籍收容人關顧協會的志工齊聚一堂領聖餐。志工們與這些弟兄素昧平生,甚至沒有什麼交談的機會,但一起領聖餐的時候,深深感覺到:「在主裡,我們是一家人。」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 第3486期

相片提供:趙歆怡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