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107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看見需要就是呼召
作者 / 張碩恩

我出身於牧師家庭,從小就被鼓勵走獻身的道路,看著父親的足跡,一步一步地跟隨,雖然也曾經掙扎過一度想成為逃兵,但感謝上帝的帶領,讓我仍有機會來服事祂,成為全職的事奉者。更感謝的是,在台北中會10年的服事之後,上帝帶領我前往日本千葉台灣教會事奉,在日本也經歷了10年的委身,現在回想起,那是一段相當特別經歷並有很多的學習。在日本的台灣教會不多,資源也少,加上日本人對宗教的態度謹慎又敏感,因此不論是社區事工或是學校事工都很困難推動,而對台灣社群的宣教也因國籍、文化等認同的問題,困難重重。

感謝上帝恩典,10年日本的服事在協助教會升格成堂會並完成宗教法人資格的取得之後告一段落。再次回到台灣後,得到台北中會明德教會的接納,成為明德教會的牧師。明德教會經歷了幾次的搬遷,現位於天母的老社區內。再回到天母之後發現,現在的天母與以前繁榮的印象相差頗多,沿中山北路七段上坡到教會的路上,開門、關門的商家參半,所遇見的居民也頗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因此,對於明德教會所要推動的事工便有了初步的輪廓與方向。

■信仰紮根

明德教會已設教近50年,經歷過去牧長及信仰長輩的努力,讓教會成為一個逐漸茁壯進步的教會。接手牧養工作之後,深知教會成長的路徑仍是教育與宣教,因此便積極規劃運用教會的週報推動讀經運動,在週報中置放每日經文填空題(以每日讀一章經文為進度)並提供每章經文之讀經摘要讓兄姊能更清楚經文的意義,目前已將新、舊約讀完一遍,正進行第二回讀經課程。除此之外,也將週五查經班的逐字稿件(新、舊約輪替,每週一章逐節查考)讓無法出席的會友也能藉著閱讀週報能有所收穫。再者,聖經每本書卷的綜覽、聖經人物的介紹、聖經史地的介紹等等,都固定在現週報的版面上。整個設計的目標是鼓勵會友建立每日靈修生活,而且不僅讀經,還要更深入讀懂聖經。以建立紮實的信仰根基。

講台服事則以新、舊約並重的安排方式,以半年為一期輪流引用新、舊約的經文與弟兄姊妹分享,仔細地講解經文的史地、文化、宗教的背景及第一讀者與我們之間的異同,以期會友不僅明白字面意思,也能學習經文的精義成為生活的引導及幫助,個人覺得牧師服事第一優先且最重要的就是能清楚明白的講解上帝的話語,畢竟牧師是教導的長老。

此外,也利用週六上午時間安排聖經漫談(認識聖經)、宗教漫談(認識不同宗教)、信仰漫談(認識不同信仰主題)等,帶領會友全面性的建造信仰深度與廣度。以4年為一期,目前也都進入第二回的進度。

■走入人群

與社區連結是明德教會宣教的目標,為了這個目的,教會設計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計畫,就是將經常費的十分之一作為社區宣教經費,意思是若是年度預算是300萬,便將其中30萬放入為此事工所設立的波阿斯基金中,作為事工所需。其餘270萬再編入教會內各科目中,當然如此會排擠、緊縮其他預算。因此,教會必須向會友說明教會的事工計畫,為此也取消了各節期的禮物、生日蛋糕等經費的支出,甚至也將週報的印製從委外變成自己影印,以便節省經費來從事社區宣教事工,此經費編列計畫也已經進行了三年。

明德教會在社區宣教事工共分三區塊:其一、社區內的長輩關懷事工:這是請里長協助探望里內的獨居老人或弱勢家庭,並在特殊節期時致贈禮金。不過,在這幾年所累積的經驗發現,天母地區弱勢家庭實在不多,更需要關懷的挑戰是獨居或是老老相伴,因此教會也在思考調整事工的執行方式,以便能對社區提供更切身的關顧。

其二、協助社福單位,提供支援:首先教會透過芥菜種會認養住在花蓮的一對姊弟,提供經費協助就學,希望此事工能執行到他們唸大學為止。再來,教會也聯繫家扶中心、士林社福中心,在每年的聖誕節前舉辦感恩茶會邀請這兩單位所關心照顧的弱勢家庭前來參加活動並安排他們有節目演出,而且事先請小朋友填寫禮物願望卡,並在活動當天再由聖誕老人致贈小朋友所希望得到的禮物(要找到質好有價格合理的禮物是這幾年教會同工最大的挑戰),此事工近兩年也得到士林社福中心及市政府社會局頒發感謝狀的肯定。今年更進一步與蘭雅教會合作辦理夏令營,邀請家扶中心的小朋友參加,這些小朋友都是第一次進入教會參加活動,也都能與教會主日學小朋友打成一片。

其三、教會也配合市政府社會局在平安基金會所屬松年長春服務中心的協助下辦理社區關懷據點,目前已進入第三年,從3.0提升至4.0,雖然教會的場地並不大,每堂課能容納的人數大多維持在15人左右,但教會的兄姊與社區的民眾也因此能更親密、融洽的交誼。

「看見需要就是呼召」這句話的概念來自「國際大都會兒童事工」創辦人比爾‧威爾森牧師的一段談話:

比爾牧師分享不久前上電視受訪,主持人請他分享神如何呼召他進入紐約。

主持人問:神如何呼召你來紐約?
比爾說:神從來沒有呼召我來紐約。

主持人又問:神如何呼召你進入這個事工(大都會國際事工)?
比爾回說:神也從來沒有呼召我要來全職服事。

(這回答讓主持人不知如何接腔繼續訪談)

比爾牧師說他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對我來說,那些『需要』,就是呼召!」當你看到有個需要,今天就可以滿足它,那就是神當下對你的呼召。

「等待神的呼召,不如看見『需要』」這樣的回答,很多基督徒無法理解,「因為每個人都在等候神對自己的呼召,好像如果神沒有(說話)召我們,我們就甚麼都不做」。(資訊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感謝上帝恩典,我相信過去每個階段的歷練、學習,都是為了回應當下上帝的呼召,在明德教會服事這幾年,與教會同工及兄姊因為看見社區的需要來回應,盼望這個感動繼續帶領明德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文章出處:傳福會

圖片來源:張碩恩


資料提供單位: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