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82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偏見與歧視
作者 / 公報社論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在台灣發生醫院群聚感染,多名醫護人員在治療病患過程中不幸染病,即便主管單位再三聲明管控得宜,不必過於恐慌,仍免不了社會騷動。其實自疫情爆發以來,就有少部分民眾對醫護人員抱持敵視的態度,這不禁讓人思索,台灣真的是一個友善與包容的社會嗎?

台灣濃厚人情味,始終為人津津樂道,不管是在路旁向陌生人問路、或者在公共場所遺失物品,絕大多數的時候,都能夠得到陌生人友善協助。不過當助人不再是舉手之勞、包容體諒可能會導致自己受影響時,情況恐怕就沒有這麼樂觀。

當在公共場合聽到幼兒哭鬧,許多人想到的往往不是父母的無助,而是斥責家長管教不周。見到年輕人坐上博愛座,不是想到此人身體欠安,而是嫌惡年輕人不懂規矩。見到老人行動緩慢,沒有體諒對方身體機能衰退,而是氣憤自己的行程遭到拖延。在瘟疫流行時,想到的不是醫護人員承擔眾人苦難,反而深怕自己受到感染。

美國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牧師曾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中提到:「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在這場演說中,金恩說出他的期待:「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今天,我仍有這個夢想。」在他遭到暗殺的多年以後,美國政府將1月的第三個禮拜一,定為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但是直到今日,美國全境仍在為消弭種族歧視而奮鬥,顯見這真的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

在我們的處境裡,台灣常被票選為最友善的國家。不過,若這樣的友善僅限於歐美日等國家居民,卻無法及於同樣黃皮膚黑頭髮的東南亞國家人民,則成為毫無自覺的種族歧視。對基督宗教群體而言,當我們尊重猶太人視豬肉為不潔淨的食物時,是否也能同樣理解穆斯林的移工不吃豬肉呢?

排擠特定職業或宗教人士、歧視自我主觀認定卑微的群體等行為並未消失,我們只是沒意識到這些偏見與歧視的存在,我們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有愛。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