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51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灣本就存在多元(二)
我看見你
作者 / Ispalakan Umav

在普世教協(WCC)第11屆大會期間,我在工作坊中負責演說的內容是台灣原住民族處境和宣教見證。我雖沒有穿著全套傳統服飾,但當我分享身為原住民所經歷的見證故事時,與會者放下了國家邊界和政治歧見,帶著發亮的雙眼聆聽我的演說。會後,甚至有人拉我到旁邊說:「我們真的很想多認識一點台灣的南島族群議題,也想知道你從原住民族的觀點去看待這些普世問題。因為這是你們台灣非常獨特的文化與資產,這是世界所看見和重視的。」

其實在WCC大會正式開始之前,我就提早抵達德國喀斯魯,參與原住民族的行前會議。這也是我的呼召所在。光從原住民族議題會前會期程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代表就談到了環境與氣候變遷、土地剝奪、人權侵害和文化瀕危等問題,在在顯示普世原住民仍持續受苦的問題。這讓我深深感受到在普世現身的重要性,也不斷思考如何在教會中看到這些觀點。

身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原住民族中會、族群區會的信徒,並在都市和原鄉生活,我有著PCT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和青年事工委員會的各種事工經歷,如今在台南神學院就讀,我一直認為原住民族事工和普世事工密不可分。此外,數百年前,台灣的原住民族更是這塊土地上最早接觸基督宗教的群體。因此,原住民族的普世宣教、文化敏感度和多元族群意識等議題不應被視為教會的邊緣或小眾。

最後想分享,在大會最後一天的閉會禮拜中,來自紐西蘭毛利族的牧師克裡斯托弗‧道格拉斯-胡里懷(Christopher Douglas-Huriwai),勉勵大家去看見不同處境多元的聲音。他用族語分享了「Tena koe」這個詞,這是「看見」的意思。他說:「這場聚會是一場『相遇』的儀式,我在你受造的榮光裡看見你,我肯認在你裡面的神聖性。」聽到這句話,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渴望被看見,是每一個受造生命的心聲,也是永遠處於少數或相對邊緣群體的哭喊。

無論是台灣目前的主流政權或主流族群,甚至台灣的教會,什麼時候能看見原住民族的主體,肯定和尊重原住民族集體性的主權,以及對於自身獨立性和等同於國家的主體論述?在教會能夠做到這一步之前,台灣可以從國際孤立走向被普世看見,台灣人也需要從狹隘的視野中解放,擁抱自身的豐富聲音。我們能看到這樣的一條路嗎?(全文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4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