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鮮知啟示
信仰與生活
教會歷史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年青不輕
點閱次數:42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你的孩子不是你
作者 / 張睿銓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摘自黎巴嫩詩人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談孩子〉。

常聽見有理想、有抱負、通常是自詡為開明解放派的家長說:「因為小時候父母這樣對我,我很不快樂,所以現在我絕對不會這樣對我的小孩,我要用相反的方式對他,他就一定會很快樂地長大。」或者:「以前學校有什麼規定是讓我很痛苦的,是我不能認同的,跟爸媽講也沒用,所以現在我是大人了,我不會像我爸媽一樣鄉愿,我要帶著我的孩子一起反抗有這樣規定的學校,不配合學校,這樣孩子才會快樂。」

聽到這類說法,同樣曾覺得學校或教育制度讓我很痛苦的我,沒有感到光明振奮,反而有點害怕和擔心。他們的孩子,不一定會感謝這樣的父母,就像這些家長現在也不會感謝他們的父母一樣。

「怎麼可能?孩子不會感謝我這麼開放、這麼有理念?」我想,關鍵應該是,以前你的父母把你當作他們,他們要的,就是你要的。現在你是不是也把你的孩子當作你自己?

當時你的父母可能從來沒有向你說明他們為什麼那樣對你,或者沒有能力傾聽你的感受。現在,你自認用一個不同於你父母的方式對待你的孩子,但你是否有好好傾聽你孩子的感受、觀察他的反應?

你可能會說:「這太難了吧!特別是當孩子還小。」對,但如果你做不到,對你的父母來說,又何嘗簡單?

孩子的教養方式該如何,不會只有一個準則。除了父母的信念,還需要參酌不同的時空、社群環境、家庭組成、物質條件、文化背景等各種不同的因素做調整;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特質。

對我來說,最駭人的教養方式,是家長「覺得」孩子快樂,但其實是家長自己很快樂。大人興高采烈地安排或對抗著一切;孩子卻無所適從,一天又一天地這樣度過。
為人父母,也許可以試著邁出新的一步,從孩子的視角看世界,用大人的經驗(不是你以前當學生的經驗)、智慧和氣度陪伴他,把屬於孩子的快樂還給他。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50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