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190625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主指引道路

參考經文:詩篇25篇

凡敬畏上主的人,上主會指示他該走的路。(詩篇25篇12節)

詩篇25篇,描述了作者想到自己犯錯時,配不上造物者的恩典,因此懇求上主用憐憫與慈愛來待他。詩人看到自己所犯的錯,想到上主可能因此不聽他,導致他無法面對現實的自己而感到羞愧。然而,他一方面求上主指教他正路,一方面更求上主赦免他過去的過犯,以免羞愧。從詩人所說的來看,怎樣才是敬畏上主的人呢?其中,最重要的在於人能看到自己的罪和有限,才能看到上主的偉大,真正敬畏祂。

詩人向上主坦承,他是軟弱、有罪的。這種對罪的態度,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這讓人想起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吃了分別善惡樹果子的態度,是極力否認自己的錯,反映出人面對自己所犯的罪時,總是找藉口、理由和代罪羔羊。人對罪的態度,往往是逃避和推卸,就如亞當和夏娃一樣。然而,本詩篇的作者卻是看到自己有罪,並願意來到上主面前,求祂憐憫。

聖經中,罪的意思不同於我們今日對罪的了解。聖經中的罪,是指遠離上帝的面與祂的道路。詩人提到自己「罪孽深重」,我們讀經時,不應朝詩人在法律上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或無惡不作來想,而是要反思詩人如何看到自己在上帝的眼中是偏行己路、遠離上主。從經文,我們看見詩人並不求上主讓他有什麼「補償」的機會,而是希望上主「赦免」,因為知道他自己無力補償。詩篇作者指引我們,一個認真的信徒要知道自己永遠無法靠行為達到上主的標準,只能求上主「赦免」。

拉丁教父奧古斯丁在《懺悔錄》自述,童年時代已聽到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並相信祂應許永生的福分。但在19歲以後,他開始沉淪於肉體的罪慾,並受宗教哲學信念的糾纏。奧古斯丁在罪中原先是感受到快樂的,但在享樂之後,從內心發出的卻是苦。當奧古斯丁遭受罪慾的折騰時,他才覺醒過來,想要以理性解決這問題。然而,根據奧古斯丁《懺悔錄》的記錄,他在米蘭的花園經歷後,才轉向恩典的上主而得釋放。

人要看見自己的罪,是何等不容易。詩人透過詩歌讓我們看到,當人肯承認自己是軟弱的罪人,求上主記念時,相信敬畏上主的人,上主必指引他的道路。



默想:

什麼是罪?當我的生命遠離上帝的計畫時,我是否能察覺?

祈禱:

慈愛的天父,求祢使我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常在生活中離開祢。懇求主除掉我一切憂慮,救我脫離一切禍患,指引我生命的道路。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 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