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眼光首頁 研經網站訂報退報友善列印

20240525 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不卑不亢才是和平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3章8~22節

他應該避惡行善,一心追求和平。(彼得前書3章11節)

彼得勉勵信徒,要因為信賴上帝,而能輕看眼前的委屈,相信公義審判必然來到;要因順服上帝的主權,在遭惡意對待時,看見的不是人的可憎,而是人對上帝的頑梗抵抗。面對人的悖逆,或許初代信徒還會看見自己過去的罪惡,而衍生出更多溫柔寬厚的忍耐,與植根於堅定的盼望。彼得勸勉信徒,無論面對「主內」或「主外」的人,都要「一心追求和平」。

筆者曾在臉書看到好友分享宗教和諧共處的故事:一對老夫妻同時接受基督和玄天上帝(帝爺公)的信仰。某次先生住院,太太請宮廟人士來家裡作法,因怕冒犯帝爺公,就把家裡的聖畫藏起來。沒想到帝爺公一來,即指示把畫作放回去,並邀耶穌降臨神壇,一起幫患者「安斗」,還派下「耶穌符」和含有十字架的符給患者,並指示太太為先生禱告。原發文者是宮廟的人,轉分享者則是基督徒。經對話確認,分享者是希望為基督教給人與其他宗教勢不兩立、強力破除偶像的印象做平衡報導,期望創造和平。

台灣社會從威權邁向民主的過程,能理解族群的多元與文化的兼容並蓄是必要的。基督信仰作為晚到的外來文化,曾擁抱嚴格的分離主義,也導致部分原住民族文化失落的悲劇。但在聖經裡,新舊約雖都承認有靈界勢力,卻不承認有與上帝同等位格的存在。所以,並不會存在上帝與其他靈界「共治」或「對立」的問題。約伯記中撒但與上帝的對話,顯示撒但也在天上的神子當中。福音書裡,耶穌嚴禁汙鬼對祂做任何發言,即使牠們的陳述是正確的(參閱馬可福音1章24~25節,路加福音4章34~35節)。據此,用暴力除偶像的儀式等同於承認偶像的權勢,並不符聖經的教導。基督徒在社會是不被理解的少數,嚴格的分離主義也不是彼得所支持的。

時至今日,具體的偶像已不是人們轉換信仰的障礙。現今與上帝對抗的勢力,更多潛藏在價值觀和生活型態中。「兼容並蓄」的態度,是基督信仰走向普世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並根植於上帝的慈愛、豐盛和主權。今天的經文中,彼得所說的「和平」,是透過對方可理解、也共同認可的善行來實踐。這世代的台灣基督徒在面對宗教信仰時,應回到基督信仰價值的探討,從處境建構我們的信仰論述和神學邏輯,然後活出不卑不亢的信仰實踐,並同時能締造和平相處的模式。



默想:

生活中何處需要和平,該如何用對方能理解、又不違反信仰的善行來實踐?

祈禱:

和平之主,願祢智慧的靈時時引導我,活出祢主權下的自由,並締造和平。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 版權所有

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