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教界.社區消息
點閱次數:18599
字級調整:
發布日期:2014/4/11更新日期:2021/9/7
癌症新療法~3大腫瘤醫師全解析
治癌新科技療效好自負費用高
作者/ 葉惠娟
新療法治癒高

  甚麼是腫瘤熱療法?大腸癌最新手術為何?近來國內推出那些新的放射線治療?接受上述新療法,需要準備多少銀彈?

  惡性腫瘤自一九八二年高居國人死因第一名,三十一年來從未遜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二○一二年惡性腫瘤占國人死亡人數二十八.四%,平均每天一二○人死於癌症,相當於每十二分二秒就有一人不敵腫瘤摧殘而身故。

  一旦確診罹癌,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包括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而為了減少局部再發、降低治療副作用、縮短復原期間、提高存活率等,各式治癌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

  去(二○一三)年十一月台灣第一次舉辦熱療國際研討會,有關腫瘤熱療法引起醫界廣泛討論,國內醫院是否有引進相關技術?此外,治療大腸癌常用的單孔腹腔鏡需要多少費用?放射線治療又有哪些新的進展?

腫瘤熱療法──減少局部再發 延長存活期

自費:一次療程二~三萬元

  腫瘤熱療法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已經發展二十餘年,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暨癌症中心副主任賴基銘表示,癌細胞對溫度相當敏感,只要將腫瘤加熱到四十~四十三度,大部分的癌細胞會逐漸死亡,配合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可加強治療效果。

  前歐洲熱治療癌症學會主席、鹿特丹Erasmus大學熱療博士Jacoba van der Zee指出,利用聚焦加熱將局部腫瘤溫度提升到四十二~四十四度達一小時,對周遭的正常組織不會造成損傷,且局部、深部的治療不需要住院,大部份的病人都可承受此種療法,可廣泛應用於各種癌症。

  Jacoba van der Zee的臨床經驗數據顯示,子宮頸癌第三、四期患者如果只接受一般療法,十二年局部控制率為三十七%,存活率為二十%,接受熱療法後可提升控制率為五十六%,存活率也上升至三十七%;此外,直腸癌患者如果輔以熱療法,則病理完全消失率可從原本的五%提升至二十三%。

局部控制率:癌細胞只存在局部區域。

病理完全消失率:透過切片病理檢查,腫瘤完全消失。

傳統手術加熱療 存活率顯著提升

  相較於國外透過超音波與電磁波進行局部、深部熱療,國內腫瘤熱療法起步比較晚,賴基銘說,台灣目前的熱療技術僅止於腹腔內熱水灌注療法,也就是患者在開刀切除腫瘤後,立刻在腹腔內灌注四十三度的熱水,加上化學治療藥物,灌注循環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減少局部再發,延長存活期。治療期間病患被全身麻醉,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與不適。

  談到國內熱療法的成效,賴基銘指出,目前還沒有大量資料可以說明三年、五年存活率,但確實有肝腫瘤破裂的患者進行熱療後,存活率提升的個案。根據統計,肝腫瘤破裂患者如果僅接受傳統切除手術,六個月、一年及三年平均存活率為五十四.四%、四十一.四%及二十一.一%,一般約存活兩年,但在接受熱療法後,有的患者甚至可以存活五年。

  賴基銘進一步指出,除了肝腫瘤破裂的患者,卵巢癌、胃癌、大腸直腸癌患者都很適合在開刀後進行腹腔溫熱化學療法,但對於腫瘤太大、身體太耗弱無法開刀,以及雖然能夠開刀但腸沾黏很嚴重的病患,則不適合熱療。

腹腔溫熱化療 須自費二~三萬元

  賴基銘提醒,腹腔溫熱化學療法非健保給付項目,患者必須自費二~三萬元,通常是在傳統手術後多一道治療程序,好處是不會增加住院天數,也不用擔心會加重術後照顧負擔。以肝腫瘤破裂治療為例,傳統手術加上熱療一般約兩週內會出院。

單孔腹腔鏡──縮短恢復期 降低併發症

自費:耗材三~五萬元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已四度蟬聯國內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表示,大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透過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才有根治的機會。

大腸癌腹腔鏡手術 三~五日可出院

  治療大腸癌的手術可分為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蕭光宏指出,為了切除足夠的淋巴結,大部份醫師會採取傳統開腹手術,但隨著醫療技術成熟,腹腔鏡手術已能完整切除淋巴結,而且從多孔腹腔鏡手術,進步到單孔腹腔鏡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大腸癌,是在肚皮劃開一道二十公分長的切口,傷口大,疼痛與恢復期較久,蕭光宏說,傳統開腹手術約需住院一週至二週,病患術後容易因為怕痛不敢咳痰衍生肺部併發症,此外,開腹手術沾黏的風險也比較高。

  蕭光宏指出,腹腔鏡微創手術不僅減少疼痛感與心理恐懼感,最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併發症。但國內部分醫院受限於技術及設備不足,因此目前僅有十~二十%大腸癌病患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

  至於多孔腹腔鏡與單孔腹腔鏡治療差別,蕭光宏指出,多孔腹腔鏡需要在身體打四、五個洞,單孔腹腔鏡僅會劃開一個三、四公分的傷口,兩者都是在術後三至五天出院,但單孔腹腔鏡只有一個傷口因此可以更快復原。

單孔腹腔鏡 自費約三~五萬元

  不過,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都會產生自費支出。蕭光宏表示傳統開腹手術自費項目包括腸道吻合器、減少患者手術後出血的組織凝集儀等,約要自費二萬元;單孔腹腔鏡的自費耗材則約三萬至五萬元。

新放射線治療──鎖定癌細胞

降低正常細胞損害 肝癌治療至少三十萬元

  除了熱療、腹腔鏡手術等新式療法之外,放射線治療同樣日新月異,二○一二年十月,台中澄清醫院率先使用真光刀進行放射線治療,去年九月國泰醫院也發布引進真光刀直線加速器,同月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放射腫瘤中心宣佈引進「6D亞瑟刀全功能放射治療儀」。

  此外,今年一月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治療開始試營運,彰化基督教醫院也預計二○一七年正式啟用質子放射線治療,更是迎頭趕上國際醫療水準。

伽瑪刀自費 約需十二萬元

  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張東浩表示,放射線治療可分為電磁波型態與粒子型態,前者包括X光與伽瑪射線,後者則包括電子、質子、重粒子。

  目前臨床治療所使用的放射線以鈷-60所產生的伽瑪射線及線性加速器所產生的高能量X光和電子射束為主,許多醫院稱之為光子刀。而粒子射線裝備昂貴,目前僅有少數醫學中心準備設置。

  張東浩表示,伽瑪射線(俗稱伽瑪刀),是使用二○一個固定角度的鈷-60射源,將射束集中在一點,因設計為頭盔式的射源,僅能運用在腦部或頭部治療,射束大小也限制在約直徑三公分左右的病灶。顱內腫瘤直徑不大於三.五公分,且通過審核者健保將全額給付,如需自費,每次療程約需十二萬元。

選擇新療法 先備足銀彈

  「真光刀」、「6D亞瑟刀」,以及「螺旋刀」、「電腦刀」、「銳速刀」都屬線性加速器所產生的高能量X光和電子射束。

  其中,真光刀適合治療腫瘤隨呼吸位移的病患,例如肝癌、肺癌;6D亞瑟刀適合早期癌症、年紀大、心肺功能不佳、拒絕手術、擔心麻醉後遺症的患者;螺旋刀主要訴求可以精準去除骨髓癌細胞,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

  電腦刀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可用於治療全身腫瘤,例如腦瘤、肺癌、肝癌、攝護腺癌、脊椎腫瘤、胰臟癌等治療,也可應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等疾病;銳速刀則可以在四分鐘內完成取像、定位、驗證及治療,特別適合久躺不適的病患。

  張東浩指出,上述治療方式在開始治療前需要先透過影像導引(IGRT)定位,接著再進行放射線治療,病患需自費影像導引及醫療設備費用,其中,螺旋刀每次約六千至七千元,一個完整療程約需治療三十~四十次,約需準備十六萬~三十萬元;電腦刀治療顱內腫瘤,整個療程約需自費十八萬~二十萬元,治療肝癌需自費三十萬元;銳速刀一個療程約進行一個月~一.五個月,自費約六萬元;6D亞瑟刀自費二~二十萬元不等;真光刀一個療程約自費二十萬元。

  至於質子治療,張東浩指出,質子治療設備十分昂貴,預期二週內的短期療程就要自費三十萬元,未來將以治療直徑超過三.五公分的顱底腫瘤、眼睛的黑色素瘤、肝癌、胰臟癌、肺癌為主。

新科技 病患的新希望

  張東浩進一步指出,肝癌患者多數因B肝、C肝、酒精肝造成肝硬化,再演變為肝癌,因此肝腫瘤週邊的細胞比較弱,採用傳統的放射線療法容易使肝臟腫瘤周邊的正常細胞受損,新式放射線治療則能有效克服這個問題。

  還有,顱底後面就是腦幹,醫師在治療顱底腫瘤時都非常小心、謹慎,張東浩指出,未來國內發展質子治療,即可針對腫瘤給予較高劑量的放射線,同時避免損害緊鄰的其他正常組織。

  不過,放射線治療再進步,仍有些病患不適合採用,張東浩指出,治療血液癌症(血癌)、兒童癌症會以化療為主,有需要才會安排放射線治療。血癌因為對化療較敏感,治療效果佳,而且放射治療為局部治療,而血液癌症需要的是全身性的治療;兒童癌症採取化學治療則是考量到放射治療會導致照射部位的骨頭停止生長,導致將來左右二邊肢體成長不對稱的情形。

  新療法能夠提高治癒的機會及提高存活年限,但前提必須能夠負擔得起自費的部份,因此提早準備足夠的銀彈,萬一罹癌才付得起使用醫療新科技的代價。

大腸癌手術常見自費項目

大腸癌手術常見自費支出還有白蛋白營養針、防水矽膠、病房差額費等。

蕭光宏表示,白蛋白能維持血液滲透壓功能,避免術後出現腹水、肺水腫等併發症。防水矽膠則為目前新的敷料,患者在回診之前都不用換藥,也不用擔心傷口碰到水的問題,回診後視傷口恢復情況,有需要才會再使用。

白蛋白營養針依據每個人體況有不同的費用,而且各醫院訂價也有差異,便宜的一針幾百元,貴的每針高達2,000元。防水矽膠的費用則與傷口大小有關,以單孔腹腔鏡為例,約需自費100~500元。

蕭光宏說,術後傷口照顧很重要,使用防水矽膠可以省下出院後自行購買紗布、優碘等支出,且不用擔心傷口碰水感染發炎,是相當划算的投資。

文章轉載處: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第303期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癌症新療法&hl=zh-TW&gbv=2&tbm=isch&ei=oQVGU-_gMMbriAfL5oH4Ag&start=80&sa=N


資料提供單位:傳福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