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焦點話題
教界消息
總會消息
傳道
教育
喜樂泉
教社
青年
大專
婦女
普世
性別公義
原宣
傳福
松年
客宣
族群母語
21世紀宣教
家庭祭壇
 
   
首頁 > 最新消息 > 教界.社區消息
點閱次數:107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布日期:2015/6/9更新日期:2015/6/24
作個有歷史感的基督徒~王啟讚牧師
夏季學校也可以創造歷史

  王啟讚牧師的父親是台灣心臟科的權威,醫院和家裡的診所,是王牧師童年成長的地方。入伍前夕,遭逢父親過世,讓從小看盡生死離別的他,立定當牧師的想法。回想兒時,他總是貪玩,常被母親強迫甚至打罵才去主日學;念書的時候更是叛逆,又因為是么子,總是備受寵溺,對人生蠻不在乎,直到進入淡江中學,必須獨立自主,才終於醒悟,認真思考信仰和人生的關係。

  我們的信仰告白說上帝是創造、統治人與萬物的獨一真神,也是歷史與世界的主。今年是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的150周年,也是安坑教會設教60周年,光陰荏苒歲月在每個地方、每個人身上都留下不同的意義和故事。透過王啟讚牧師的分享,提醒我們應該「溫故知新」,了解歷史,進而創造歷史。

作個有歷史感的基督徒

台北中會安坑教會 王啟讚牧師yes

  今年適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紀念宣教150周年,回顧1865年,當時英國宣教師馬雅各等人來到台灣南部,將福音的種子,撒落在這片土地;至1872年,加拿大宣教師馬偕來到北台灣,同樣帶來基督拯救和盼望的福音,宣教師們除了傳揚上帝話語分享福音外,也在台灣建造、牧養地方教會,同時帶來了100多年前台灣未見的西方醫學、科學、現代教育、大學教育等,這些都成為台灣社會邁向進步的助力。

歷史給人的益處

1.認識自己、正確的認識上帝

  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要往何處去?這三個問題極其重要,建構了自我認同、對造物主的認同,對環境與他人的認同。我原本一無所有,但是上帝賞賜救贖恩典給我,從此我應該要繼續往上主的恩典之路走去。就像舊約歷史幫助以色列人不忘本,時時提醒他們民族的過去,不可忘記上帝的拯救恩典帶領。若我們忽略歷史,每天渾渾噩噩、東奔西忙,很可能忘記一切出自上帝之賞賜,誤以為人生盡都靠自己雙手拚搏而得。歷史幫助人認識自己,用正確的心態認識與信靠上帝。正確的自我認識幫助人不高舉自己,自知軟弱,知所感恩,敬畏上帝,將榮耀「歸還」我主。

2.建構共同認同感、向心力

  每到家庭大掃除,整理雜亂堆積的物品家具是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翻到舊東西,舊照片、信件,即使整理到一半,雙手汙穢又滿身大汗,還是會讓人忍不住暫停手邊的工作,花上一段時間好好看著這些過去的東西、照片、信件,回想當時的情景,勾起很多共同回憶。

  人是記憶與情感的動物,當一群人一起經過一段時光,就會產生一段共同的回憶,這共同的回憶就是一種「歷史」。透過這共同的經歷,形成團體的認同感和向心力。越有歷史感,越致力於保存歷史和共同回憶的團體,越有進步、突破困境的可能;相反地,越沒有歷史感,越忽略保存共同回憶的團體就越脆弱。

從自己做起,作一個有歷史感的基督徒

1.紀錄

  其實在台灣的教育中,就有培育人歷史感的作為,只是被誤用,或是意義沒有被說明清楚。台灣的小學生把寫日記當成「作業」,交給老師批改、交差打分數。事實上寫日記就是一種歷史,日記的寫作和存在,本意不是為了要給別人看給別人改的,是對自己人生的記錄。別人看到自己的日記,是在非常態、偶然的狀態下。

  就如馬偕去世之後,後人有機會從馬偕的日記和其他著作得以拼湊出馬偕和學生們在台灣的宣教足跡。我鼓勵大家寫日記,但是是為了自己而寫,不是為了他人而寫!早期教會也有教會日誌、團契日誌、主日學日誌這類東西,可惜現代的教會大多都忽略了。當你看到某人對於某事物如數家珍、倒背如流時,就等於看到了他對於那件事情的投入、熱情、熱愛與認同,「有歷史的地方就有心」,相反的沒有歷史的地方,就看不到用心。勿讓每天的日子留白留空,像是流水匆匆過去一樣沒有所得。

2.思考、了解、反省、認同

  記錄是為了自己而記錄,記錄幫助人有所了解,了解現況是什麼,有什麼是可以改進的。另一方面值得思考的是,到底什麼是應該或不需記錄的,但往往我們從中看見人性的巨大軟弱。人通常都記錄什麼?別人得罪我,別人冒犯我,某人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場合某件事情上得罪了我,我就牢牢記住絕對不忘,並且找機會用各種方式討回來;而真正應該記錄的,我們卻沒有記錄。

  記錄是為了自己,為了思考、了解,為了反省自己的得失和不足,也是為了增進自己對人、對土地環境、對上帝的信靠、愛與認同。若人的心被怨恨、埋怨等負面觀感蒙蔽,他就看不見、體會不到上帝隨處的帶領與拯救恩典了。我們可以努力,督促自己去記住該記住的事物,忘記那些不需要記住的事情。

3.感恩、付出、回饋

  時時刻刻不要忘記「感恩」!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上帝給予的恩典,或說是他人對自己的愛、包容、恩典。某年新眼光讀經的文章主題是「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罪」。不知感恩的人很容易就忘記上帝、藐視上帝,那就更自然會無視他人的存在,走在偏差的人生道路中。

結語

  宣教150周年的歷史意義就在見證福音在台灣各個社會角落,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故事。福音和人的生活並不是兩件事情,而是一件事情,福音內化成為人的心思意念和抉擇、行為,憑著感恩的心,常常心甘樂意不欲人知的分享與付出。做一個有歷史感的基督徒,督促自己讓每天的生活不留白,不恣意浪費;常常記錄、數算上帝的恩典,更認識自己,更相信、敬畏上帝,對於我們所生活的土地、情境產生更多的愛與認同。若人人都朝此方向努力,必定有機會構築一個理想和諧、合乎愛與公義的社會,彰顯福音在這片土地上的價值!

相關檔案下載:
‧聖誕報佳音.jpg

資料提供單位:傳福會

 

Copyright © 200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